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工程应用

2017-08-17陈也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4期
关键词:工程应用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

陈也

摘 要:智能变电站即信息化变电站,其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能较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智能变电站主要相关技术有跳合闸触点检测、电子互感器等,通过对以上几点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智能变电站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4-0177-01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求电网建设实施智能化,因此,在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智能变电站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是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技术对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

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织结构

智能变电站一般设计为开放式结构,其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变电站控制层、过程层和间隔层,以光纤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变电站控制层是变电站的核心组件,主要实施监控、数据传输控制等;过程层主要是智能原件;间隔层主要是保护设施及测量控制设施。变电站的智能化将实现无人值班,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目标,避免因工作人员原因影响变电站工作质量,由此可见,智能变电站的普及,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应用

2.1 数据传输技术

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四网合一的传输方式,即将传统的传输方式结合信息化技术含量更高的IEEE1599网络,使智能变电站的数据传输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促进变电站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四网合一的传输技术是针对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进行功能优化处理,并有效减少间隔层数据传输端口的数量与交换机的数量,降低变电站系统数据传输产生的消耗,节约变电站建设成本[1]。

2.2 时间同步技术

时间同步对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电子互感器,若是时间不同步,电子互感器传输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致使整体变电站工作系统出现故障,将无法继续工作。因此,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时间同步技术的重视,确保电子组件之间时间数据一致。在智能变电站中,一般是由于系统中时间输出同步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合并单元时间同步出现故障。故而,智能变电站的时间同步系统应以卫星时间输出部分为依据,实现对卫星时间的顺利接收和传输,使时间在智能变电站内部循环中同步进行。若是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无法接收到卫星时间信息,则选用自身的秒脉冲进行时间同步,能够接收卫星时间信息时,系统会自动以卫星时间为准,但是当时间同步设备出现接收或传输数据故障时,系统会自动进入“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时间调整的精确度非常高,并且使用双卫星作为时间同步依据,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而确保智能变电站可以正常运行,不受时间同步技术的影响。

2.3 跳合闸触点的检测技术

集成智能组件有助于触点检测技术实现对跳合闸触点的检测,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跳闸控制监视电子线路与跳闸出口两个接点构成跳闸回路,结合跳闸控制电源及电路断路器,在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之前,对跳闸出口接点进行检测,进而对电路进行保护,防止错误操作造成电路工作失常。同时,跳合闸触点的检测技术还能有效解决电器二次回路检修及相关问题,促使智能变电站技术进入新的开发阶段。跳合闸触点检测技术对智能变电站整体电器工作及回路的维修、养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工程人员要注意对该技术进行有效利用,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工作性能。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工作,可有效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节约电力建设及工作成本,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2]。

2.4 电子互感器技术

电子互感器技术的设计有别于其他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其设计技术主要包含电子互感器的合并单元及远程模块均等组件采用双系统设计技术。双系统设计技术有效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率,避免因电子互感器技术问题影响变电站工作,进而影响用户使用。又或是传统电子互感器技术结合现代技术进行侧重数据整理与收集,对智能组件与变电站整体保护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行探究,明确电子互感器的作用,使其得到正确的应用,通过电子互感器了解到,智能配件對变电站主要变压器的数据传输影响。电子互感器的智能控制开关技术是其实现数字化技术的具体体现,通过变压器内部设施实现对其相关设备的控制,从而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确保工作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结语

智能变电站的核心技术即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本文中从自动化系统中四网合一传输技术、时间同步技术、跳合闸的触点检测技术及电子互感器技术几个角度进行其作用的简要概述,指出以上几点关键性技术对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智能变电站设计和建设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关键技术重点关注,改变传统变电站的技术手段及工作模式,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性及工作能力,为用户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义文,吴亦竹.供电企业电费收缴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东方电网技术,2009(3):70-73.

[2]林平.浅谈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其工程调试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48.

猜你喜欢

工程应用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
联梁型钢大跨度悬挑脚手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探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