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前的蔬菜诗词歌赋,美得不像话

2017-08-17汪李平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蔬菜栽培长江蔬菜

汪李平

编者按: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长江蔬菜》历尽三十年风雨,一路荆棘丛生,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始终初心不改,顺势而为,书写了坎坷而又硕果封存的三十年。三十年的佳酿,浓郁而甘醇;三十年的《长江蔬菜》,纸墨醇香,亦让人回味悠长,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长江蔬菜》锻造了众多辉煌,也收获了太多感动,众多编委、联办领导、产业专家、广告客户、热心作者、万千读者,与《长江蔬菜》相识,携手同行,为之倾情扶助、添薪加火,展开了一段段相知、相惜、相依的因缘,于此我们一直感念于心。与君相携,《长江蔬菜》方有此时;如今荣耀,皆为众君守望之功;望日后的岁月里,与君同行,与梦同在!

初次接触《长江蔬菜》时,其还未更名,叫《武汉蔬菜》,彼时我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系蔬菜专业,对其印象比较模糊,仅记得一些关于蔬菜的诗词咏赋。

自1987年《长江蔬菜》正式出刊后,她即成为我的良师益友,那时我正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攻读蔬菜栽培生理专业硕士学位,翻阅《长江蔬菜》后发现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我的老师、同学、同行、朋友所撰写。他们深入浅出的真知灼见、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大开眼界,真正爱上了蔬菜这个专业,觉得掌握种菜的学问可以帮助菜农致富,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犹记得,我第一次独立所著著作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绿叶蔬菜大棚栽培》,该书中许多内容参考的就是《长江蔬菜》,因为《长江蔬菜》里面的文章大都来自生产实践,数据真实,技术实用。是《长江蔬菜》,让我有了编书的底气。

1996年我被调到华中农业大学,此时才开始与《长江蔬菜》编辑部的编辑们有了直接交往,进而才有了后来《长江蔬菜》的约稿。记得第一次向我约稿的是当时的编辑邓德红,随后我便于1999年第5期、第6期发表了《长江流域主要蔬菜栽培技术简表》一文,文章中的数据在邓编辑的指导下进行了反复推敲斟酌。

后来又于1997年第11期发表了《辣椒疫病的化学防治研究》,1998年第3期发表了《杂交瓠瓜大棚早熟栽培技术》,2000年第5期、第6期发表了综述文章《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及防治途径研究》,2005年第4期、第5期发表了《红菜薹栽培与育种研究进展》,2009年第21期、第23期发表了《蔬菜种业经理必备的蔬菜专业基础知识》等文章。

《长江蔬菜》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报道及时、准确、系统,是广大蔬菜栽培、育种、技术推广人员必备、常用的“工具书”。

我在学校的课堂上、在给菜农培训和指导的现场,都会宣传《长江蔬菜》,《长江蔬菜》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和相互信任的纽带。

农民们知道我是《长江蔬菜》的作者,对我讲授的技术就格外认真聽和学,并且很好地去操作和实践,他们觉得《长江蔬菜》是他们的主心骨,有了《长江蔬菜》,不会走错路、弯路,致富有了保证。

再后来,我成为《长江蔬菜》的编委,我的学生也把他们的学习实践及研究成果发表在《长江蔬菜》上,让我备感欣慰。

2012年受张丽琴编辑的邀约,我成为《长江蔬菜》“有机蔬菜”的专栏主持,2年的时间22篇关于有机蔬菜从概念到实践的文章,字字斟酌,都倾注了编辑们大量的心血才成稿,她们的敬业态度深深鞭策着我,记得每一次催稿的时候我都怀着无法表达的歉意。

2015年我还有幸成为《长江蔬菜》杂志印前英文目次、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的签约审读人。

我和《长江蔬菜》的不解之缘无法一一列举,《长江蔬菜》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感谢有了您,陪伴我成长。

猜你喜欢

蔬菜栽培长江蔬菜
奇怪的蔬菜
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
长江之头
蔬菜
阳台蔬菜栽培及意义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