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中地区蔬菜避灾抗灾技术(下)

2017-08-17陈菊芳陈晓庆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微灌秧苗粉剂

陈菊芳 陈晓庆

导读:天气与蔬菜生产息息相关,灾害性天气会对蔬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损失的例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避灾、防灾和抗灾措施,以期减轻其损失程度。

2.3 低温冷害阴雨天气

雪灾、低温、倒春寒、持续阴雨对蔬菜生产极不利,冬春季喜温蔬菜和半耐寒蔬菜要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①大棚蔬菜的防冻措施 大棚蔬菜做好防冻保暖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提高植株抗性。冬春季大棚随时检查修复破漏棚膜,防止冷风进入棚内。雨雪天要及时清除大棚四周的积雪,排除田间积水,尽量降低大棚内的湿度,以防冻害和病害的发生。如遇突发性强降温天气,及时添加覆盖物,增加其他保温措施,以防发生冻害。瓜类冬春季育苗,碰上持续低温阴雨弱光天气,苗床还应临时补光,以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大棚蔬菜一般采用大棚+小拱棚栽培方式;高秆蔬菜采用大棚+中棚或者大棚+大棚内离棚顶60 cm处拉一层塑料薄膜的栽培方式。大棚、中棚和小拱棚覆盖物的揭盖时间、揭盖方式、覆盖物的层数与防冻有着密切的关系。遇大风天气,要揭开背风面的薄膜通风,防止冷风直接吹入大棚。

当大棚内气温降至0℃左右,茄果类、瓜类和菜豆、豇豆、毛豆等喜温蔬菜和秧苗可采用双层覆盖保温方式,使气温提高到5℃左右,大棚通风时间为9:00~16:00;莴笋、芹菜采用单层覆盖,大棚通风时间为8:00~17:00。气温0℃以下、-3℃以上,喜温蔬菜和秧苗大棚内的小拱棚采用双层覆盖,可添加遮阳网或草帘等,通风时间为

10:00~15:00,大棚两头通风;莴笋、芹菜采用双层覆盖,大棚通风时间为9:00~16:00。气温降到-5~-3℃,喜温蔬菜和秧苗大棚内小拱棚采用3层膜覆盖,间隔1~2天开棚通风,通风时间为12:00~14:00,大棚两头通风;莴笋、芹菜采用3层覆盖,大棚通风时间为10:00~15:00。气温降到-6~-5℃,喜温蔬菜和秧苗大棚要改变通风的方法,间隔2 天通1次风,通风时间为12:00~13:00,大棚两头通风,同时大棚两头要增挂1~2层防风薄膜,侧膜加到2层,已搭好架的辣椒、茄子、黄瓜,在大棚内离顶膜60 cm处再悬挂1层新的薄膜,以防冻害;没有搭架的辣椒、茄子、黄瓜,小拱棚上增加覆盖层数,以防冻害;莴笋、芹菜采用4层覆盖,大棚通风时间为11:00~15:00。气温降到

-6℃以下,喜温蔬菜和秧苗大棚通风时间12:00~12:30,茄果类、瓜类蔬菜需6层膜以上覆盖;草莓5层薄膜覆盖;莴笋、芹菜5层薄膜覆盖,大棚通风时间为11:00~15:00。气温降到-8℃以下,喜温蔬菜和秧苗通风时间12:00~12:15;芹菜和莴笋通风时间为12:00~14:00;还需要采用无烟炭加温、或锅炉等其他加温设施,但必须注意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中毒。

如遇长期阴雨,天气骤晴,棚膜通风过大易造成蔬菜秧苗失水卷叶。注意逐渐揭膜,待蔬菜秧苗适应外部环境再加大通风。大棚内培育的茄果类、瓜类秧苗除做好保温外,遇低温寡照天气可增加灯光照射,补光增温。苗床适当控制浇水,营养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要浇透,尽量在晴天中午浇水。喜温性蔬菜秧苗要及时补充营养:发僵、冻害严重的植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481芸薹素、或碧护(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等)、或爱增美(0.003%丙酰芸薹素)加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喷施;长势较弱的植株选用氨基酸类营养液加钾宝、或0.2%磷酸二氢钾、或爱多收(复硝酚钠)等进行根外追肥,也可用植物动力2003适量浇施。

连续阴雨天气会增加大棚内的湿度,应做好防病工作。及时拔除大棚内的杂草,以利通风见光,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连续阴雨天气尽量多用烟熏剂防病,点花时可在药剂中加适量浓度药剂,并注意防止药害,坐果后及时去除残花。大棚紫叶莴笋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菌核病和霜霉病发病较重,遇雨雪天气,及时通风透光降低大棚内的湿度,预防菌核病和霜霉病的发生。菌核病轮换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烟酰胺(凯泽)干悬浮剂1 2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防治。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发病后可用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2.25%噁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间隔5~7天轮换喷雾,根据天气与病情发展使用3~4次。茄果类秧苗要及时喷施75%百菌清粉剂500~7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灵)粉剂1 000倍液等预防。番茄和茄子灰霉病,可用50%烟酰胺(凯泽)干悬浮剂1 200~1 500倍液、25%啶菌噁唑(菌思奇)乳油1 250倍液等防治。注意連续阴雨后突然转晴,植株叶片薄、黄而嫩,纤维组织柔嫩,马上用药易产生药害,应逐步通风见光2~3天再喷药。通风时若发现叶片有萎蔫现象,应采用遮阳网等进行回盖遮光,待秧苗恢复正常再逐步撤去覆盖物。

②露地蔬菜防冻措施 遇寒潮来袭,可浮面覆盖薄膜、遮阳网、防虫网、无纺布等进行保温;气温降到-6℃以下,覆盖1层薄膜,再加1层薄膜或其他覆盖物;气温降到-8℃以下,采用3层覆盖;同时采用培土施肥等措施,减轻冻害的发生。对结球甘蓝、芹菜、生菜、小白菜等越冬蔬菜结合中耕,把泥土培于蔬菜根际;增施牛栏粪、土杂肥等暖性农家肥,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保护根系。也可在蔬菜行间撒1层薄谷壳灰或草木灰,用量50 kg/667 m2,促健壮生长,增强抗寒能力或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的抗性。

2.4 高温干旱天气

①建成标准化的灌溉设施 基地灌溉原则上应实现输水管网化,出水微灌化;灌溉保证度基本达到100%。山地蔬菜要应用“微蓄微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旱、抗旱能力。

②微灌系统 微灌系统的地下输水管材和地面微灌设备产品质量规范,能确保正常灌水及微灌出水均匀度、首尾出水量等误差小于10%。灌溉水源至地头的输水管网要求埋入地面深度15~20 cm以下;露天使用的阀门、过滤器安装在防护框内。

③山地蓄水池 蓄水池与灌溉菜地的落差应在10~15 m以上,能满足自流灌溉所需压力。蓄水池一般可按1~2 个/667 m2配建,大小以50~120 m3为宜。蓄水池建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应深埋地下,露出地面部分以不超过池体的1/3为宜,以确保水池牢固。建池时要装好供水阀、洗池阀,并选好排水出口。为确保安全和池内灌溉水质量,蓄水池顶部宜加盖保护。连续高温干旱期间,畦面覆盖薄膜,薄膜下铺滴灌带,采用微喷滴灌、微蓄微灌等抗旱节水措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

另外及时中耕、除草,畦面覆盖稻草或茅草,蓄水保墒,合理灌溉,提高抗旱性。叶菜类蔬菜可采用遮阳网覆盖达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及时追肥,促进植株生长。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每间隔15~20天施1次沼液肥或0.3%尿素,一般在早晚温度低时使用。高温干旱期间注意防治害虫,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小菜蛾、烟粉虱、瓜螟、豆荚螟、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为保证夏季蔬菜的质量安全,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可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防虫网等进行杀虫、诱虫和避虫,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2.5 洪涝灾害后

洪涝灾害后的恢复工作如下。

①做好清沟排涝,检修排水闸、机埠等工作 配备必要的排涝、灌溉设施设备,提高抗灾性能,防止蔬菜基地内受淹内涝。

②及时排水 洪灾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8月,蔬菜正处在生长旺期,及时排水缩短蔬菜受淹的时间,挽回损失。及时清理沟渠内和沟渠边的垃圾和杂草,尽量疏通沟渠,尽快排除田内积水。雨量较大时,菜地里短时间内就会积水,积水有地方可排的,应及时采用抽水泵和抽水机进行抽水,确保积水时间在

2 h以内。雨停后,及时清理田间沟渠,疏通排水渠道,并适当培高畦面,降低菜地水位,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做到田间雨停水干,严防积水;保护地蔬菜应及时开棚通风透气,以降低棚内湿度。

③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 对未受淹或受淹时间较短的蔬菜瓜果,雨停后及时摘去下部叶片,及时用药预防病害。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加重疫病、霜霉病、叶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白菜白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需加强用药预防,减轻病害损失。同时,高温天气利于虫害发生,及时防治。

a.瓜类、豇豆、番茄和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等病害。这些病害受雨水影响大,降雨多、雨量大,有利病害的流行、蔓延,应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抢晴天及时喷药预防,防止病害暴发,可交替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等。

b.瓜类白粉病。交替使用40%氟硅唑乳油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抗霉菌素120(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

c.番茄叶霉病。交替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等。

d.黄瓜、辣椒、豆类炭疽病。交替使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40%炭疽福美(福·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可分散性粒剂800倍液等。

e.黄瓜、瓠瓜、豆类细菌性疫病,叶斑病等。交替使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等。

f.白菜白斑病。雨后转晴对小白菜等叶菜及时喷药预防,可交替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等。

④肥水补给 受淹时间较短的蔬菜瓜果,田间无积水时用活性促根剂进行浇根,利于根系恢复;同时可喷施碧护(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薹素内酯等)或爱增美(0.003%丙酰芸薹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壮根护苗,恢复生机。根外追肥结合防病可用1.8%复硝酚钠(爱多收)水剂4 000倍液或0.04%芸薹素内酯10 000倍液+0.2%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止或减轻植株早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恢复正常生长后,因处于生长旺盛期,肥水消耗量大,应及时补充养分。追肥一般以速效肥为好,适当增施磷钾肥,薄肥勤施,以及时补充养分和增强植株抗病性。

⑤及時进行土壤消毒 对于长期淹水、大部分植株死亡或严重影响产量的蔬菜地,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烂果,然后集中堆放处理,并抓紧安排后作。每667 m2地用35~40 kg石灰氮拌有机肥撒施,然后翻耕30 cm深覆盖地膜,浸水进行高温消毒,时间20天以上;或每667 m2用生石灰50~75 kg撒施翻耕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根腐灵等农药消毒。

⑥及时补播和补种蔬菜 播种耐热青菜、小白菜、苋菜等速生叶菜为主,或改种豇豆、黄瓜等蔬菜,以尽快恢复高温季节的蔬菜生产和市场的鲜菜供应。豇豆、毛豆、结球甘蓝、花椰菜、黄瓜、苦瓜等蔬菜6~7月可先育苗,等地块清理好再定植。对小白菜、芹菜等叶菜尽可能采用小拱棚或大棚等设施进行避雨栽培,减轻连续降雨对蔬菜造成的影响。

2.6 建议建立农业风险金减少菜农负担

由于保险公司的条款太复杂,一般的农民弄不清楚,看不懂,遇到风险,索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门可建立农业风险金,来降低菜农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①补助范围 标准钢架大棚、连栋大棚蔬菜生产遭受突发性风灾、雪灾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大棚损失。

②补助标准 钢架大棚和连栋大棚根据受损程度分为三级(分级标准附后),每1 m2一级损失的按大棚建设补贴标准给予20%补助;二级损失的给予35%补助;三级损失的给予50%补助。对当年新建标准钢架大棚、连栋大棚(即建成后使用时间未超过一年的)遭遇大雪或大风灾害,在积雪厚度约15 cm(相当于抗雪载≥20 kg/m2),风力10级(相当于抗风载≥0.4 kN/m2,最大风速25 m/s)以下引起重大损失的不予补助。对生产业主(菜农)不听从技术指导和提醒,不采用立柱加固等措施,造成钢架大棚、连栋大棚遭受风灾、雪灾损失的取消补助等,仅供参考。

3 蔬菜生产避灾的技术

3.1 合理安排种植茬口

根据瓜菜种类和品种特性及灾害发生规律,优化区域布局,合理调整播种期和栽培期,实行农作制度创新,以避开灾害集中发生期,达到减灾增产增效。

①避台 夏菜大棚蔬菜安排在6月底前最迟7月10日前采收结束;秋菜大棚9月中旬以后覆膜,避开台风活跃期。

②避涝 沿江、沿湖低洼易涝地区瓜菜生产应避开洪涝为害期,在洪涝季节来临前将前茬瓜菜基本收获结束,待汛期结束再安排下茬生产,达到避涝效果。如兰溪农技部门在沿江易涝地区,推荐冬春茬播种马铃薯,棉花套种蚕豆、碗豆、小萝卜等作物,于6月汛期前收获,汛期结束后种水稻,避开洪涝期。

3.2 合理选择搭配抗性品种

针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选育、筛选、采用抗逆性强的良種。如冬季低温冻害、早春低温弱光阴雨及夏季高温干旱等不利气候下,通过分别选用耐低温弱光条件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和抗高温的耐热专用品种,可大大提高栽培适应性。采取早中晚熟配套,合理搭配排开播种,降低灾害风险。

3.3 提高蔬菜栽培技术和蔬菜管理能力

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方向、培土、搭架、整枝、绑蔓等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抗风性。涝区采取深沟高畦种植,利于排水、排涝,种植比较耐涝的蕹菜和丝瓜等蔬菜。大力推广畦面覆盖稻草或茅草、微蓄微灌节水技术,并及时中耕、除草,蓄水保墒,合理灌溉,提高抗旱性。如金华市婺城区盘前村的高山番茄采用大棚和微蓄微灌设施,克服高温、干旱、暴雨的不利天气,番茄667 m2产量超6 500 kg。梅雨季节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茬口,充分利用前茬设施大棚抢播速生叶菜等进行避雨栽培,可提高避涝抗灾能力。

猜你喜欢

微灌秧苗粉剂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农民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微灌技术在平山县山丘区生态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