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生态招牌走产业化之路
2017-08-17山娜
山娜
浠水县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自然资源丰富,宜耕宜林,宜牧宜渔,拥有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全国油菜生产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畜牧生产大县等多项桂冠。立足于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全县不断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业态,培育了粮油、水产、畜禽、果蔬、巴河莲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链条。其中,蔬菜产业化进程得以稳步推进,复种面积29 833.3 hm2(露地蔬菜生产面积24 333.3 hm2、设施化蔬菜生产面积6 100 hm2),总产量达到86.6万t,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化初具雏形。
一改以往传统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浠水县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通过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等方式,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龙头”带动基地,以基地联结千家万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全县80%以上的农户和耕地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經营。
·循环发展,生态农业兴起·
为加快农业朝着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浠水县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散花、兰溪、巴河等沿江乡镇依托园区基础,推进沿江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经济带,丁司垱、清泉、竹瓦、汪岗等乡镇依托农业示范基地,加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围绕打造省级旅游经济带,洗马、关口、团陂、蔡河等乡镇,努力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区,充分发掘闻一多等人文民俗资源,推动观光农业提档升级。
跳出传统大田种植和粗放经营的圈子,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与农民收入同步提升的生态农业新路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工商资本转投农业的典型代表,湖北健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源生态)持续发力,一心想把不复往日生机的故土——兰溪镇马桥港村,打造为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休闲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农业园区。
从蔬菜产业着手,2016年5月开始流转土地,8月整地、开沟,11月建蔬菜大棚,随后种植辣椒和茄子,短短6个月时间里,健源生态已经走上正轨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完成土地流转40 hm2,平时日用工量20~30人,高峰期达40~50人,平均每月支出劳务费6万~7万元。放眼望去,基地上的沟渠、电力、净水池、有机肥发酵池、灌溉系统、农用机械等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
未来5年内,健源生态将不计回报地投资,充分利用山、水、田等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引进猪—沼—菜模式,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抑虫防病,尾菜用来喂猪;猪—沼—果(鱼)模式,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防控鱼类疾病。这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优化布局,区域特色鲜明·
现代农业不仅要在“生态”上做文章,更要在“特色”上动脑筋,把“生态”与“特色”无缝衔接才能形成“卖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搞差异化经营,科学安排种植品种。通过加强规划、突出重点, 引导不同作物生产向适宜区域合理转移和集中,浠水县造就了一批生产区域相对集中、生态优势明显、地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蔬菜产业布局不断趋向合理。
在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倡导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反季节蔬菜,培育发展野生蔬菜。目前,全县申请注册了“鑫喜燕”、“甜蜜蜜”、“金六环”、“神鹭”、“巴河”、“小金山”、“盐客树”、“河东街”等一批商标,成功申报登记“巴河莲藕”和“散花藜蒿”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了“河东街番茄”等20个蔬菜品牌、“盐客树杭椒”等20个无公害蔬菜产品。
在品种特色方面,清泉天鹅村的设施平菇占领全县鲜菇市场,宝塔村的大棚集约化育苗在全县小有名气,河东街茄果、洗马生姜、策湖黄金瓜、巴河莲藕、散花藜蒿及杭椒、绿杨山野菜也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其中,鄂东四大名产之一的“巴河莲藕”凭借独特的九孔造构、丰富的营养成分、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先后被评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名优蔬菜”、“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在浠水县巴河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巴河莲藕协会的组织带动下,产区内巴河莲藕种植覆盖率达86%,鲜藕售价高出其他同类品种50%,藕农人均增收23%。
此外,各地还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种植茬口安排,如清泉镇河东街村主要模式是早春番茄—夏季小白菜—延秋茄果类(番茄),清泉镇天鹅村主要模式是早春黄瓜(豇豆等)—延秋茄果类;散花镇、兰溪镇地区主要模式是早春杭椒—延秋藜蒿。
·包保帮扶,撑起扶贫重任·
冬末春初,正值藜蒿采收旺季。凌晨两点,浠水兰溪镇河东街湖北红叶家庭农场内灯火通明,40多位农户在蔬菜大棚里抢割新鲜藜蒿,一派繁忙景象。待到天色破晓,又将有近2 000 kg藜蒿被装箱运往武汉。
“以前我们夫妻俩在家长期以种地为生,自从在这里务工后,每个月能挣2 000多元钱,加上
500元/667 m2的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收入有
3万多元。”兰溪村二组贫困户王应华忙完后,在大家面前算起了细账。据悉,湖北红叶家庭农场建有蔬菜大棚131个,以种植有机、无公害蔬菜为主,年产值超过4 500万元。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安排周边朱咀村、彭港村和兰溪村26户贫困户在基地就业,还为其购买医疗保险,带动百姓共同致富。
按照“依托龙头建组织、依托组织建基地、依托基地带农户”的指导思想,浠水县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致富能人到农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精准扶贫产业政策资金的扶持,推行“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包保脱贫模式,确保贫困户脱贫。截至2016年,全县共登记注册合作社234家,社员达到3.8万人,带动农户11.8万户,涵盖了种、养、加、产、供、销等多个行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当然,在浠水县蔬菜产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科技力量薄弱、合作组织松散、品牌优势不强、用工紧缺且人员老龄化严重等一些列难题。正视现状,挖掘资源,未来将以巴河、兰溪、散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油菜板块,以散花、兰溪、清泉城区为基地建设特色蔬菜产业板块,以浠散线、柳界线、浠英线为主轴建设精品水果产业板块,以绿杨、白莲为核心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区,继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