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雕塑材料应用
2017-08-16刘瑞
刘瑞
内容摘要:通过论述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对实施生态材料的技术运用与实践,具体分析对于生态材料的整理、收集、开发、利用、划分类别(有机材料、可循环材料、可再生材料等),以及对生活废旧材料的回收、整理、生成环保材料的再加工过程,分析了在创作、造型、技术实施中公共艺术创作方式的运用方向。提出以保护环境为生态目标,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寻求利用废旧环保材料的应用新理念,重新定位雕塑材料的生态元素,挖掘出废旧材料再回收利用的价值,完善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性创新意识。以生态材料运用作为重要手段,寻找城市公共艺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当代人类生态文明观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生态雕塑、生态材料、回收利用、创作应用
一、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生态雕塑材料应用背景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提升物质层面的同时也促进了精神层面的富足。城市公共艺术品作为城市的点缀,从审美-情趣、精神寓意上能更加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与人们产生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就是生态雕塑物质层面和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充分展现在生态材料的选择和技术运用上。城市进程中产生的工业、生活废弃物,重复回收利用和再生使用的不完善与不恰当,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丑化、污染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自我生存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城市生态观,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城市雕塑的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它不再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性,而是对城市外在、可视的精神内涵艺术的再现,映射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面貌。面对人类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时候应该追寻、探讨与实践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探究如何在艺术品的创作中,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侵害,规避废弃物对环境生态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二、生态雕塑材料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生态雕塑材料的应用是当今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核心,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社会性环境艺术,它又与其他环境景观艺术形式相互映衬、比对、互融和共生,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除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形式外,生态雕塑材料还应具有生态效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积极的提升,改善作用,有益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生态雕塑材料的应用,研究人员对于生态材料的形态与类别做出了应用划分。在生态材料的选用和对有机材料资源的紧凑运用上,进行了合理分配,以充分体现生态性,保持生态雕塑材料的宜人性、无污染性。意在创造一种近于天然,有利于人类自然环境健康的城市公共艺术。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身边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将它们收集、归类,进行二次加工成型。确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生态雕塑材料再利用价值,设定相关命题,例如城市生态雕塑微景观、家庭小气候、小环境微循环等,强调作品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一方面,使其具有特定的审美形态,给予人一种审美的感受;另一方面赋予它更具生态效应的内涵,对生活废品材料进行重新再利用和全新的诠释,起到积极保护地球环境生态的实际警示功效。
其次,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不仅提升了物品本身的再次使用价值,使其获得新的效益,也使公共艺术设计创作获得了二元次的生长空间。这种多元化创作空间模式的沉积和扩展,最终将是对公共艺术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有效补充。剖析生态材料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现存实例,进一步完善实践出生态材料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的思维与手法,可以提炼与总结出生态材料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创新性应用,以及对废旧物的再生性解决途径。
再者,就是实践中的生态雕塑材料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对生态雕塑造型材料的类型划分,依据不同类型材料的各自属性和成型属态,进行不同形态的城市生态雕塑艺术设计创作。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利用分析与实践,挖掘不同生态材料独特性和美的属性,展现其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可行性,并使其二者达到共融互通、相互衬托,并体现在造型形式语言、施工工艺、技术实施上。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需要开拓生态雕塑材料运用空间,来填补当代公众审美对公共艺术的空缺,让作品的生命力获得长生与共鸣。这种长生与共鸣可以从多角度显现:一是衡量城市生态雕塑在设计制作中如何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地侵害:二是从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优质循环角度来说,正是当下人类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需求体现,实现降低资源消耗,杜绝废弃物、有害物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污染:三是在生态雕塑材料的使用上,对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将有机材料资源合理整合开发使用,更充分地体现了当下人们所追寻的“返璞归真”的生态观,使城市雕塑更具有宜人性,意在创造一种更接近天然,更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愉悦的生态雕塑设计。
三、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雕塑材料共情
从广义上分析,生态雕塑造型材料的划分有以下几类:环保材料、有机材料、再生材料等。具体到实践应用上,可以有几种类型材料作为共情媒介:城市垃圾——废旧物品的循环再利用;城市生活、工业废品材料的再生利用:原生材料成型的最小化廢弃物;加工工艺上的绿色生产施工工艺技术。无论从哪种角度出发,对于生态材料属性特征深度有机地掌控与把握;对其在具体的艺术语言形式和组织环境空间上的有效运用;对人文、历史、经济、文化等生态维度的综合参照等等一系列的共情,最终都指向一个既定方向与目标——即当人类面临日益严重恶劣的环境生态问题时,社会有必要做出的反思与维护,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创造者和艺术实践者、教育者,大家纷纷通过艺术创作之声,传达、接力和践行着环境保护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生态雕塑材料的研究运用与实践,就是在真正有效地践行“天人合一”的艺术生态观。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工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城市难以消化的废弃物。如何把这些废旧物品充分再利用,减少其对城市空间的污染,那便是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雕塑材料对废旧物品的循环使用。例如:塑料和玻璃制品的二次回收加工,使之成为轻便易造型的雕塑成型材料;旧书籍、纸张、布匹,软性废旧材料的叠加压制造型运用;再造木与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等等。
对于雕塑传统成型材料的研究、运用与开发,以往总是过多地、最大化地追求使用效率,但是在雕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消耗、废弃中产生的大量资源能耗视而不见,造成一定量的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消耗污染循环中,劣质城市雕塑的大量出现也在不自觉地破坏着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空间。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雕塑原生材料成型的最小化废弃物的实践应用,是城市生态雕塑设计创作的生态意义上的引领;是一个促进开放变化的公共空間和社会空间生长的艺术手段。生态雕塑原生材料成型的最小化废弃物的实践应用所要强调的是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景观艺术互相比对、映衬、融汇,除了具有雕塑自身的审美形式语言之外,又被作为代表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和代言人而存在。
从绿色生产施工工艺技术的研发运用上起步,能激起城市生态雕塑材料的应用的新姿态。科学技术的不断翻新,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给予我们快捷便利与高效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不可控制和前所未有的严重后果,很难避免人类面临即将井喷式的生态危机。艺术家们在城市生态雕塑创作研究领域,应该勇于积极探索,除了对雕塑作品赋予个性的认知以外,还需积极研习持续、环保、传统的制作手法和材料加工成型的绿色施工工艺,用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诠释着生态的意义,为解读当今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发挥出真正的警示作用。同时,在生态雕塑材料成型制作流程中,雕塑成品运用绿色施工工艺技术实践加工来制作,可以让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感知者更加显得亲和、自然、纯洁、质朴,使现代人疲惫的心灵得以释放。用生态雕塑材料的应用实践,来践行当代城市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人类建立起具有恒久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
四、结语
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雕塑材料应用,是城市雕塑对生态设计理念的关注。雕塑造型的表达要注重生态环境和谐,将新的艺术增长模式融入到节约型经济中去。作为目标指向,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通过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对生态雕塑实施生态材料的技术运用与实践,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经济良性有序的发展。艺术家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寻求废旧环保材料的应用新理念,重新定位雕塑材料的生态元素,挖掘出废旧材料再回收利用的价值,完善了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生态性创新。艺术家们以生态雕塑材料应用作为重要手段,在城市的不同形态空间中,创作设计不同生态材质属性的生态雕塑作品,旨在唤醒人们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传播人类同属于一个地球村的生活体验,体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文明观。总之,城市生活空间美化正是有了艺术家们的参与、设计,生活环境才会充满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