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丁浩市场“叫”出的精酿
2017-08-16王爽
王爽
前不久,8个国内本土精酿啤酒品牌联合在一起,推出了一款名为“榛味”的精酿啤酒,旨在打击山寨精酿啤酒,唤醒大家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在国内的精酿啤酒圈里,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现象——虽然精酿啤酒品牌间是竞争关系,但同时他们又像是兄弟,互相鼓励着成长。正如熊猫精酿的创始人潘丁浩所说,中国的啤酒市场本没有精酿啤酒的位置,是被消费者,被各个精酿啤酒品牌一起培育出来的。
“我们的消费人群是热爱生活的,不是默守成规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部分人是周边的意见领袖。”
从2013年的瓶装酒初创,到2016年获得2000万元投资,在全国拥有6家店铺以及自己的工厂生产线,熊猫精酿在国内的啤酒圈中,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不同渠道中都可以看到熊猫精酿啤酒的身影。而早在4年前,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还未兴起。人们对于啤酒的认识就是淡淡的金黄色酒体,喝起来味道不重,酒量好一些的人很难喝醉。对于啤酒发烧友来说,人们正在偏离对啤酒的正确认知轨道。曾经有趣的、多元化的啤酒世界,在流水线生产下变得单一且同质化。“精酿啤酒是啤酒世界的文艺复兴。”潘丁浩说,这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事情。
2013年底,在一年的摸索均以失败告终后,潘丁浩与他的合伙人夏语林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怀揣一腔热忱,孤注一掷。“做成了,是我们都希望的,如果做不成,那么也希望让啤酒圈的人知道曾经有两个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尽管最后他们失败了。”潘丁浩说,那时,做精酿啤酒对于他和夏语林来说,不只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个炙热的梦想。
“我们的消费人群是热爱生活的,不是默守成规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部分人是周边的意见领袖。”通过不断摸索、测试,熊猫精酿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最终确定下来较为精准的市场定位。
2016年,熊猫精酿进一步扩张,最大的动作便是做酒厂,投资属于自己的生产线。不仅请来了圈内知名的酿酒师,还从全球采购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去提高自己的产品品质。2017年3月,生产线铺设完毕后,正式投产。
如今,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方兴未艾,不仅有各种独立精酿啤酒品牌,像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等传统啤酒厂商也开拓了自己的精酿啤酒产品线。面对精酿啤酒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潘丁浩的态度很乐观。“虽然都是做精酿,但大家的方法不一样。”通过去各个国家考察,去知名酒厂学习,熊猫精酿已经总结完善了对精酿啤酒的定义,或者说是在品牌发展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滿足产品的多样性,只有足够多的品种才能支撑品牌。其次,要拥有本土化特色。与本土文化相关联,特征才会明显。最后就是坚持精酿精神,不因市场压力而做出妥协,要坚持自己认为有趣和对的东西。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潘丁浩看来,每一个时代带来的消费需求都是不同的,熊猫精酿当下要做的,和当年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们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产品。有了这个初心,之后就一直专注地做就好了。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精酿啤酒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不是熊猫精酿一家做起来的,而是和我们同样怀揣着要做好啤酒的初心的同行们一起培育出来的,被市场叫出来的。这是一个老老实实做事的年代,我不觉得我们需要用什么特别的方法才能把一个事情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