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2017-08-16杨凌江鲁建平张红霞祝成炎

丝绸 2017年8期
关键词:正反面平纹纬线

杨凌江,鲁建平,张红霞,祝成炎,徐 娟,胡 贻

(1.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杭州 310018;2.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浙江 海宁 314409)

设计与产品

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杨凌江1,鲁建平2,张红霞1,祝成炎1,徐 娟2,胡 贻2

(1.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杭州 310018;2. 海宁市天一纺织有限公司,浙江 海宁 314409)

缂丝是采用平素织机手工缂织的丝织工艺品,其织物具有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的特征。为了将传统缂丝效应应用到现代提花织物上,实现具有缂丝效应的提花织物产品的织造。文章在分析传统缂丝结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保留缂丝织物正反面纹样相同和其组织均为平纹组织这两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的仿“缂丝”效果提花织物的织造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面料开发中。基于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的仿“缂丝”提花工艺可以在织物的表面纹理上实现和传统缂丝织物纹理相似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电子提花技术成功地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缂丝图案、组织和层次特点的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

缂丝;双层组织;表里换层;平纹组织;电子提花

缂丝,又名“刻丝”“克丝”等[1]。缂丝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以较细的生丝做经线,较粗的彩色熟丝做纬线,采用平素织机手工缂织的丝织工艺品[2-3]。缂丝织物不同于普通织物的织造工艺,通过先在经面上绘制出图案轮廓,然后按照图案色彩要求在轮廓内用小梭子来回缂织平纹组织,直到缂织完整个图案[4-5]。普通织物在织造时其经线是贯穿整幅织物,其纬线也是贯穿整个门幅,称之为“通经通纬”,而缂丝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其经线是连续不断的,但其纬线只在某个图案轮廓内来回织造,并不贯穿整个门幅,称之为“通经回纬”[6-7]。由于采用“通经回纬”缂织方式,在缂织纹样时,两个相邻的色块之间会出现纬线回头时产生的孔隙,类似于雕刻的效果[8]。同时由于缂丝织物采用平纹组织织造,所以缂丝织物在同一色块上其正反两面的颜色和组织肌理都是相同的。在织物色彩上,由于采用较粗的纬线来缂织,织物在显色上主要以纬线的颜色来显示图案色彩。由于缂丝织物特殊的织造工艺,目前还无法在现代织机上织造出在组织和纹样效果上符合缂丝纹理效果的单层织物,必须通过改造其工艺设计,才能实现仿“缂丝”效果织物的生产织造。本文采用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纹理更加符合传统缂丝织物风格,并通过设计实践检验其可行性。

1 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设计原理

在原有传统缂丝织物设计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缂丝工艺特色的同时仿制“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

1.1 表里换层双层组织

采用双层组织结构时,必须选用一种接结方式将两层织物连接成整体。

表里换层是沿着图案轮廓线通过双层织物的表、里层的经、纬线交换位置,然后实现显色纬的交替,从而形成新的花纹,同时将双层织物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组织,其经纬纱的原料、线密度、颜色均可不同,如配合得当,可织出绚丽多彩的各种织物[9-10]。

在组织设计上,由于织物的正反面表组织均为平纹组织,采用表里换层接结时,将不需要的纬线以浮长的方式背衬在中间。如图1所示,以平纹为表、里组织的基层组织,经纱采用甲、乙两种经线,其排列比为1:1,纬纱采用甲1、甲2、乙1、乙2四种纬线,排列比为1:1:1:1,其中甲1与甲2为同一种颜色纱线,乙1、乙2为同一种颜色纱线。通过甲纬1和甲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表组织,甲纬2和乙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形成里组织,不需要显色的乙纬则浮在表里层中间,在进行表里换层后,乙纬2和乙经提升到表层作为表层组织,而乙纬1和甲经则下沉交织成里组织,不需要显色的甲纬则浮在表里层中间。通过表里换层组织,可以实现织物在色纱交替后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的特点。

图1 表里换层组织结构Fig.1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1.2 纬纱配置

在纱线配置上,将所需织造的色纬按1:1的模式配置,然后通过增加纬组织循环的方式来实现正反面纹样相同的效果。以两组纬线为例(图1),形成一组完整的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该组织纬循环数为8,其中甲纬1和甲纬2为同一种颜色纱线,乙1和乙纬2为同一种颜色纱线。在纱线配置上只需要配置两梭即可通过加大纬组织循环的方式,达到正反面表、里换层效果相同的要求。通过配置最小循环纬纱比例,减少储纬器的使用,从而增加纬线颜色的多样性。

1.3 纹样处理

由于传统缂丝织物采用“通经回纬”方式织造,在两个色块间会产生孔隙,如图2所示。在采用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时,同样也会由于表、里层的经、纬之间的互换在织物表面形成缝线。该缝线效果和缂丝织物表面的孔隙效果在组织肌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图2 缂丝和表里换层组织结构Fig.2 Kesi and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由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可以发现在织物表组织上只存在两种交织关系,即显色纬与表经交织成平纹组织和显色纬与里经交织成平纹组织,而表面缝线的效果产生,需相邻的两个色块采用不同的交织方式。对于只有两种色彩的纹样,可以直接采用两种不同的交织方式即可实现色块间的缝线效果。对于具有多种色彩的纹样,若无法完全实现相邻的两个色块其交织方式的不同,则需要对纹样进行特别的处理。对于具有多种颜色的纹样,可以在多色块之间增加一种颜色,使其他所有的颜色对其都是相邻关系,即对纹样进行包边处理,如图3所示(箭头处为新建颜色)。包边处采用其中一种交织方式,其他色块均采用另一种交织方式,所以在纹样设计时,需要将这一要素融入到图案的设计中。

1.4 JCAD工艺处理

打开JCAD软件,将纹样导入,建立对应的纬排,然后铺上对应的表、里换层组织,最后填写好辅助针扎法说明,导出相应的EP文件进行织造。

2 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设计实例

2.1 纹样设计

纹样以龙凤、祥云和生色花为设计元素,以祥云为图案造型的主要轮廓,将龙凤和生色花图案以祥云的形态表现,使龙凤更具有祥云那种瞬间变换、虚拟难测的感觉。将变形好的各个元素整合成为圆形的纹样,寓意圆满吉祥之意(图4),其意匠表如表1所示。

2.2 织物设计

2.2.1 织物规格设计

经线组合:(46.7 dtex 8T/S×2)6T/Z(生、色)。表里经相同,1:1排列。

纬线组合:(116.7 dtex 8T/S×2)6T/Z(熟、色)。分甲、乙、丙3纬,排列比为1:1:1。

经纬密度:1 100根/10 cm×1 350根/10 cm。电子提花龙头:6144针,装造:6144针单造单把吊。

图4 龙凤呈祥纹样Fig.4 Pattern of dragon and phoenix

表1 龙凤呈祥纹样意匠色Tab.1 Pattern colors of dragon and phoenix

2.2.2 织物组织设计

仿“缂丝”提花织物产品的主要特点就是正反面同纹,织物表组织均为平纹组织,织物纹样表面肌理具有雕刻效果。组织结构设计采用平纹组织作为表组织,其他纬线均以浮长方式背衬在表里层中间。具体的织物正反面组织结构如下所示(由于正反面同纹,故其意匠色正反面相同):

正面组织:地部采用甲经甲纬平纹作为表组织,乙、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6号;花部1采用甲经乙纬平纹作为表组织,甲、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1号;花部2采用甲经丙纬平纹作为表组织,甲、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3号;花部3采用乙经甲纬平纹作为表组织,乙、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4号。

反面组织:地部采用乙经甲纬平纹作为表组织,乙、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6号;花部1采用乙经乙纬平纹作为表组织,甲、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1号;花部2采用乙经丙纬平纹作为表组织,甲、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3号;花部3采用甲经甲纬平纹作为表组织,乙、丙纬全部背衬,对应意匠色为34号。

对应组织如表2所示。

表2 龙凤呈祥纹样组织Tab.2 Weave of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

注:表示甲经与甲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甲经与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甲经与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乙经与甲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乙经与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乙经与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纬组织点。

2.3 织物成品效果展示

织物下机后进行剪裁和熨平,并对织物进行实拍,效果如图5所示。由于织物采用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结构,在纹样色块间会有缝线的存在,而在织物实物效果上也能明显看到由于缝线的存在,光线透过面料孔隙后,使织物纹样的整体效果都变得更加立体,有着传统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效果[2]。织物在组织上均采用和传统缂丝相同的平纹组织,所以在组织纹理上和传统缂丝织物也比较相似。由此可见,仿“缂丝”提花织物在面料的表层效果上基本符合传统缂丝织物的特点。

图5 织物双面整体效果Fig.5 Overall effect of two faces of fabric

3 结 论

本文针对传统缂丝织物正反面纹理效果相同的特点,分析了其图案效果和组织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结构的仿“缂丝”效果提花织物的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在组织结构设计、纬纱配置和纹样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设计原理的设计实践,将纹样以仿“缂丝”效果的提花织物工艺进行设计,不仅可以达到纹样在正反面效果相同的目的,还能增加纹样的立体效果,使织物更加丰富立体,织物在表面纹理上基本符合传统缂丝织物效果特点。该方法能使部分具有缂丝效果的产品实现现代织机织造,对传统缂丝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1]廖军,许星.论缂丝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利用[J].丝绸,2005(11):51-53. LIAO Jun,XU X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Kesi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Silk,2005(11):51-53.

[2]杨烨.“织中之圣”:中国缂丝的传统技艺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13(3):141-144,191. YANG Ye. “King of weaving”:inheritan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Kesi skill[J].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2013(3):141-144,191.

[3]郜莉.苏州缂丝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GAO Li. The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Silk Tapestry in Modern Times[D]. Suzhou:Soochow University,2014.

[4]李建亮.论苏州缂丝的艺术特色[J].山东纺织经济,2013(2):46-47. LI Jianliang. The study of Suzhou Kesi’s artistic feature[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2013(2):46-47.

[5]陆秋澄,王兴宇,卢朗.苏州缂丝工艺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J].设计,2013(8):70-72. LU Qiucheng,WANG Xingyu,LU Lang. Research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Suzhou Kesi craft[J]. Design,2013(8):70-72.

[6]闫承花.仿缂丝装饰纺织品的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14,42(1):33-34. YAN Chenghua. Development of imitation “Kesi” decorative cloth[J]. 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42(1):33-34.

[7]孙迎庆.苏州缂丝织造技艺[J].收藏家,2012(2):47-51. SUN Yingqing. Weaving technology of Kesi in Suzhou city[J]. Collectors,2012(2):47-51.

[8]黄英,王国和,朱艳.缂丝效应及其设计应用[J].四川丝绸,2006(1):32-33. HUANG Ying,WANG Guohe,ZHU Yan. Kesi effect and design applications[J]. Sichuan Silk,2006(1):32-33.

[9]刘娜.双面异纹提花机织物设计与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LIU Na.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Patterns Double-faced Jacquard Fabric[D]. Suzhou:Soochow University,2010.

[10]杜庆华,虞敏.表里换层和接结组织织物的设计[J].山东纺织科技,2008(5):35-37. DU Qinghua,YU Min. Design of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and stitched weave[J]. Shandong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08(5):35-37.

Processdesignof“Kesi”-imitatedjacquardfabric

YANG Lingjiang1,LU Jianping2,ZHANG Hongxia1,ZHU Chengyan1,XU Juan2,HU Yi2

(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for Textile Fiber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Haining Tianyi Textile Co.,Ltd.,Haining 314409,China)

Kesi is handmade silk woven article with plain weaving machine,which is featured by that the textures on both front and back faces are the same. To make modern jacquard fabric of traditional Kesi effect,the principle of weaving “Kesi”-imitated jacquard fabric of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structur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sis of design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Kesi structure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two features that the textures on both front and back sides are the same and both faces are of plain weave,and the weaving principle has been applied in fabr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cess of making “Kesi”-imitated jacquard fabric of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structure,the texture similar that of traditional Kesi fabric can be achieve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a “Kesi”-imitated jacquard fabric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signed and developed with electronic jacquard technology,which has the patterns,weave structure and layer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at of Kesi.

Kesi; double-layer weave structure; surface inner layer exchange weave structure; plain weave; electronic jacquard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8.009

2016-09-29;

:2017-06-13

国家国际合作项目(2011DFB51570)

TS105.14

:A

:1001-7003(2017)08-0051-05 < class="emphasis_bold">引用页码

页码:081201

猜你喜欢

正反面平纹纬线
新衣软又暖
汤勺里的你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立体放大效应织物的设计与分析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涤棉联合组织防起皱品种的单织造研究
带锁束线带
立在纸牌上的水杯
10页≠10张
针织平纹单面布的斜度与扭度的成因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