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惹上[面瘫]天热,您可千万

2017-08-16本刊编辑部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24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面神经

◎文/本刊编辑部

别惹上[面瘫]天热,您可千万

◎文/本刊编辑部

一提到面瘫,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数九寒天』,其实在春夏,才是面瘫的高发季节。这与天气潮湿、温差大、以及空气中病毒相对较多有关。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差,则更容易中招。

中风、面肌痉挛,还是面瘫?

面神经的走行,大部分位于面部颞骨的面神经管内,如果管内的面神经受到炎症刺激或病毒感染等,就会出现水肿,在骨管内嵌顿、压迫,导致面神经的传导功能障碍,面部表情肌失神经支配,从而出现面瘫。

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健侧,不能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静态尚好,哭笑时症状尤甚。

细分辨面瘫与中风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认为嘴歪眼斜就是面瘫,而忽略了中风的先兆,其实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首先,中风发病时多伴有头痛、头昏或恶心呕吐,出现口角歪斜的同时,常伴有偏瘫;而面瘫发病前仅感到耳后痛或下颌角不适,精神状态良好,绝对不会出现偏瘫。

第二,仔细观察,两者表现出的面部表情不同,中风仅累及病变对侧的下半部面肌,并不影响上部面肌,所以只有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等,但是可以皱额、蹙眉、闭眼;而面瘫累及同侧的所有面肌,除了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下半部面肌瘫痪表现外,还有同侧额纹变浅,不能皱额、蹙眉、闭眼等上部面肌瘫痪症状。

不少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老年人,一出现口角歪斜就以为是中风,其实如果还能皱额、蹙眉、闭眼,又没有偏瘫,精神状态良好,就不必过于紧张,一般通过针灸等治疗,可以得到康复。

面肌痉挛并非面瘫

面肌痉挛是由于血管的动脉硬化、神经病变,神经发生短路,造成单侧眼睑、面部的表情肌阵发性不自主跳动,中老年患者比较常见。严重的患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入眠后,多数患者抽搐会停止。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实际上疗效不明显,大多是心理作用。面肌痉挛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

多数嘴歪眼斜的患者,并不是患了面肌痉挛,而是面瘫。它与面肌痉挛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惹上面瘫?治疗趁早

老年人出现面瘫要重点排查颅脑神经血管异常,面瘫往往是脑梗塞的唯一表现;如果伴有耳部疼痛,可能是耳带状疱疹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听力下降和眩晕发作;有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如有面瘫,说明中耳炎已并发面神经损伤,更应及早治疗。

虽然有大量的医学文献认为,80%以上的面神经炎患者能得到完全的康复,但临床上依然有一小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会留下康复不全的面瘫后遗症。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早、早”!一般认为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最佳。

面瘫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针灸科等,不同学科医生都会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早期面瘫患者,大多主张药物及综合(针灸、理疗)治疗。经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和激素等药物治疗,一般2周左右面瘫症状便可改善。

西医观点:初期面瘫可用营养性神经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初期面瘫一般会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因为面瘫的成因不一,用药也不一样,面瘫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病毒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及早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面神经水肿的主要手段。但激素通常是短期使用,三到五天为宜,以避免副作用。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做一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通过改善氧代谢来缓解神经缺血的状况。但高压氧仅是辅助治疗,对不同人群可能效果也不尽相同,高压氧治疗,一般一个疗程10~14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和治疗同等重要。由于面瘫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还可以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中医观点:不同发作期针灸治疗有区别

中医对面瘫的治疗手段很丰富,包括内服中药、手法按摩、针灸、穴位注射等,以起到祛风、通络、活血的功效。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瘫,还会用到刺络拔罐、梅花针等方法。

中医治疗面瘫,以针灸最为常见。针灸可激发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能加速局部淋巴和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受损害神经段血供;从而抑制面神经水肿发展,有利于面瘫加速恢复。

针灸针对面瘫不同的发病期,治疗手段也不同。初始发病的急性期内,病邪表浅,面部取穴宜少,针刺手法宜轻,从患者全身虚实状态出发,重点取用颈项部和四肢穴位,迅速达到消除炎性反应,扶正祛邪的目的;恢复期面部取穴则可适当增加并使用透刺、电针等刺激方法。早期面部轻刺并配合运用传统温灸法,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祛瘀通络,促进面部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对于某些患者发病初期会伴有一侧耳后疼痛的症状,应视情况在耳后翳风、大椎等穴处点刺放血,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迅速消除面神经水肿,降低神经损害,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面瘫扰人,如何预防?

要避免面瘫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远离风寒:避免头面部受凉是预防面瘫发生的有效方法。吹冷风、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空调、风扇,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出大汗之后。有老人的家庭空调温度不可调至过低,温度在26℃到28℃最佳,如果这个温度感觉不够凉快,可以再打开电扇,将风扇设定在摇头模式来吹。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应多加注意。老人出门时可以随身带个帽子,户外时可用于遮阳,乘车时可用于挡风,另外也可以用胶纸暂时将长途车空调的出风口封住。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

注意休息: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心理减压: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

适当锻炼: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膳食合理: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面瘫患者的饮食守则

面瘫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注重营养均衡。此外,还应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1.应从少量食物开始,让患者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患者要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患者机体需要。此外,根据患者的体质,合理调配饮食,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2.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元素,如B1、B2、B12等。因为维生素B族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香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番茄、冬瓜、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等。

3.应适量补钙。由于面瘫患者大多是由于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的肌肉萎缩,而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水果、胡萝卜、海带、芝麻、西瓜、奶制品等都是富含钙质的食物。

4.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洋葱、芥末、五香粉、咖喱粉等。此类食物可上行头目刺激面神经,导致神经冲动加强,从而诱发疼痛。此外,患者应禁忌烟酒,浓茶、咖啡等,以免加重病情发展。

预告:下期我们将推出颈心综合征专题,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