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乡村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2017-08-16朱志鹏陈梓茹蓝若珂傅伟聪余鹏飞丁国昌董建文

林业资源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闽西美景要素

朱志鹏,陈梓茹,蓝若珂,傅伟聪,2,余鹏飞,丁国昌,2,董建文,2

(1.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2.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闽西乡村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朱志鹏1,陈梓茹1,蓝若珂1,傅伟聪1,2,余鹏飞1,丁国昌1,2,董建文1,2

(1.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2.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综合SBE,SD及AHP法对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分析,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闽西乡村,结合游览者视觉感观及心理感受,以期全面地评价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美学质量并为乡村整体景观提升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多数受访者认为:道路景观是乡村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同化明显,急需改造提升;2)影响乡村道路景观美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为:野趣程度(贡献率23.63%),其次依次为总体协调性(22.58%)、铺地形式(21.77%)、植物色彩(11.62%)、场景整洁度(11.2%),植物层次(9.2%);3)通过相关性分析,SD法评价要素中道路线条、铺地形式、协调性、愉悦感、留恋感、场景整洁度、总体协调性与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野趣程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闽西,乡村道路,景观评价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与旅游业兴起,我国乡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目的地。然而,近年来,过度的旅游开发导致“千村一面”现象显现。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使其保有多样且完好的原始风貌,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1]。乡村景观作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2]具有效用价值、功能价值、美学价值、娱乐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属性[3]。闽西地处南岭山脉要冲,所居地貌及其独特,且为客家民系主要居住区,村落大多处在山林之中 ,有“一重山水一重人,重重山水皆有人”之境。近年,闽西地区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古城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品位,着力加强城乡建设力度。而乡村道路作为其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人们游览体验的重要场所。道路景观不仅展示了一个地区的风貌,代表了地区形象,更反映了地区整体发展状况,是景观营建的重要一环。

西方国家较早开始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实践,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4-5]。Sylvain与Gerald利用航片对加拿大魁北克南部地区的乡村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6];Hanne和Mander通过4个时段土地利用数据及地图影像采用12个指标对爱沙尼亚56个地区乡村景观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7];我国学者主要从风景资源[8-12]、生态及综合[13]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评价研究。刘滨谊等[14]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提出以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为向导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谢花林等[15]采用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等3个功能指标进行乡村景观评价,并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然而,对乡村景观营造个体要素如道路景观的评价研究却鲜见报道。笔者对闽西地区典型乡村道路景观进行了调查,通过综合使用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D(Semantic Differential)以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对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分析,以期结合评判者的审美及心理感受全面地评价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美学质量,并为乡村整体景观提升提供指导。

1 研究区概况

闽西位于福建省西部内陆山区,武夷山南段,丘陵、河谷错落有致,汇聚了哺育客家民系的三江水,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地形丰富,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95%;属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21°C,降雨量1 400~2 000mm,日照时数1 792h,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春雨冬燥,季节分明,资源丰富[16-17],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客家文化发祥地,亦是客家人口主要聚居地,积淀了独特悠久的客家文化;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乡村傍山而置,极具地方特色。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调查于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进行,在闽西地区选取长汀县下辖23个典型自然村,包括张地村、庵杰村、涵前村、羊牯村、童坊村、铁厂村等,在晴朗天进行实地调查,共对50条典型闽西乡村道路进行照片拍摄。选用尼康相机(D7100),拍摄时间:9:00—16:00,在同一技术规程下进行拍摄:统一顺光、横向,拍摄高度1.5m(眼高),水平方向,一致景深,并且避免将人、动物、车辆、仪器设备等非景观要素评价因子拍摄在内,相机设置:感光度(ISO)≥500、光圈(F)≥10,实地拍摄了306张照片,选取50张具有典型意义的照片。

2.2 景观美景度测定

利用PowerPoint 2007软件将50张研究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评判者按景观质量评价标准[18](分值-3~3)评判景观的得分。为了使评判值得取得更有效的反应结果,采用2次重复播放,首先让评判者快速浏览所有照片,第2次每张幻灯片播放的时间是10s,要求评判者按幻灯片顺序在表上记录对应分值。为保证评价数据客观性,回收美景度评价表和数据统计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筛选和处理:对评价表进行检查核对,将无效表剔除;依照以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减少因评判者的审美态度不同而造成的差异[19]。

zij=(Rij-Rj)/Sj

式中:Z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张照片的标准化值;R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张照片的美景度值;Rj为第j评判者对所有照片的美景度值的平均值;Sj为第j评判者对所有照片的美景度值的标准差。

2.3 要素分解

根据文献总结及咨询相关专业专家13名(博士6名、副教授4名、教授3名),充分考虑到每张景观照片所蕴含的信息,确保景观照片样本数大于景观要素个数的2倍[18],最终确立14个主要因素作为景观要素(表1)。

表1 乡村道路景观要素分解表

2.4 语义差异法评价——SD法

选取与描述对象有关且词义相反的形容词对,评判者的心理感受可以通过选择两个相反形容词之间的区间值反映出来(分值为-3,-2,-1,0,1,2,3),得出不同景观对游客心理产生影响的大小[20]。根据文献总结,并咨询13名从事乡村规划、风景园林、园林及旅游专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最终确立14个因素为景观要素及各要素权重(表2)。判断矩阵中一致性比例为0.0922,表明矩阵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人为造成的偏离小。

2.5 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采用PPT播放、现场填答方式,为使评判值得到更有效的结果,PPT共播放3次;第1次播放快速浏览,间隔1s播放1页;第2次,间隔7s,填写各照片SBE值;第3次,间隔90s,由受测者针对各SD要素打分。

表2 SD景观因子形容词描述表

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实验,于2015年8月,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内选择风景园林学研究生20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回收20份问卷。利用预实验所获数据检验,据此删除不达标的2个题项,并根据受访者反馈信息,对部分题项的表述进行调整。第二阶段为正式调研。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进行了7次问卷发放,在福州市、泉州市、龙岩市、南平市市区采取随机偶遇、面对面现场填答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126份问卷,加上预实验的20份,共发放146份,为保证评价数据客观性,回收评价表和数据统计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筛选和处理:对评价表进行检查核对,将无效表剔除,有效问卷132份,总体有效率为90.4%。

数据处理利用统计软件Excel 2007及SPSS 19.0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经统计,总体样本的男女比例平衡:女性50.8%,男性 49.2%。在职业构成方面,旅游者中有接近一半(35.1%和34.8%)为公司职员或政府官员,占比次之的是学生群体。问卷数据收集每类人群人数均达到30位以上,证明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能反应公众审美及心理反应。统计发现,73.5%受访者认为道路景观是乡村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逐渐趋向同质化这一观点受到61.2%受访者的认同;48.9%受访者认为乡村景观急需提升改造;84.5%受访者有常到乡村进行短途旅行的习惯;51.2%受访者表示乡村景观美景度影响是否再次游览的决定。

3.2 模型构建与验证

以各景观的SBE值为因变量,景观要素值为自变量,利用BACKWARD法(向后剔除变量法)进行模型构建,对14项景观要素进行5次运算,第5次运算剩余各项的t检验值均小于0.01,结束计算。最后筛选得植物层次、植物色彩、铺地形式、场景整洁度、野趣程度、总体协调性6个要素作为影响福建乡村道路美景度的主导因素进行模型建立。其中,野趣程度对美景度评价模型贡献率最大,达到23.63%,其次依次为总体协调性(22.58%)、铺地形式(21.77%)、植物色彩(11.62%)、场景整洁度(11.2%),贡献率最低的植物层次,为9.2%(表3)。得出美景度模型如下:

Y=0.08+0.143X11-0.051X12+0.245X21+ 0.224X22+0.041X23-0.286X41-0.616X42- 0.157X43-0.117X91-0.236X92+0.704X101+ 0.206X102-0.111X111+0.365X113

表3 景观评价模型中各类目得分值

对其偏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这6个项目对闽西乡村道路美景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复相关系数F=16.16,P=0.000<0.01检验结果也极为显著。因此,本模型可作为福建山地乡村背景林美学质量的预测模型。

3.3SBE值与各要素SD值的相关性

景观SBE值的高低除与景观要素联系,还受到游客游览心理因素影响,根据闽西乡村道路景观空间、形态、色彩、情感与整体场景等影响因子将SD评价的14个评价要素与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4)。

表4 SBE值与各要素SD值的相关性

注:“*”表示显著相关;“**”表示极显著相关。

为探讨景观评价中评价者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的相互关系,将景观SBE值同各要素S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路线条、铺地形式、协调性、愉悦感、留恋感、场景整洁度、总体协调性与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野趣程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场景越具野趣美景度值越低。由此可知:1)在道路景观中,道路线型越优美其景观美景度越高;2)铺地形式的多样化能适当提高道路景观美景度值;3)道路周边配植景观与其协调性对道路景观美景度有较大影响;4)提高场景的整洁度能相应地提升乡村道路景观美景度;5)场景整体的协调性以及在游览过程中给游览者所带来的游览体验对其对乡村道路景观的喜好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6)适当的野趣可增加乡村道路景观的趣味,但过于野趣化反而会降低其景观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1) 对闽西乡村道路景观进行视觉及心理综合评价,并将其通过多元数量化方法综合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野趣程度中等、总体协调性好、铺地形式软硬结合、植物色彩丰富、场景整洁、植物层次丰富。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可知,在对乡村道路景观SD评价中道路景观给游览者带来的情感因素所占比重最大(0.520 4),其次为其场景感受(0.270 3),影响最低的是道路单体的视觉形态(0.049 9),相较于前人景观评价研究结果大致相同[21-23],由于本研究主体为乡村道路景观,所以野趣程度对模型所作贡献率占比较大;且因评价人群多为普通游客,使得情感因素在心理要素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闽西地区乡村道路景观研究,表明在乡村道路景观营造中应注意如下要点:a.在进行道路植被配植时做到丰富植被景观层次及色彩;b.尽可能应用当地植被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植被景观;c.丰富道路铺地形式;d.注重文化氛围营造,维持场景整洁度。

2) 相比于前人研究相比[24-25],结合SBE,SD法对乡村道路景观评价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相关性,可使数据更加客观,丰富了评价结果;融入AHP法,得出视觉、心理的综合评价模型,更具可操作性及说服力。本研究中考虑研究客体的美学功能要素,所选的指标虽不尽完善,但依据所得评价模型可快速准确地得出景观美景度值。通过对闽西地区典型乡村道路景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期能有效推动乡村道路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丰富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工作。在今后的乡村要素景观评价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a.在景观要素的确定、SBE评判以及SD评价过程中,增加不同人群、研究地类型等内容,以提高研究客观性;b.研究过程中,可对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与游客心理感受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精度;c.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以及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26]进行场景数据采集,以提升研究数据的客观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1]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6(1):200-205.

[2]Zube R H.Landscape Assessment—Values,Perceptions and Resources[M].New York:Halsted Press,1975.110.

[3]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3):285-289.

[4]Goodey B.In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London:Oxford Brooks University UCL Press,1995:78-95.

[5]Ross R W.Th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and 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an-overview in Proceedings of Our National Landscape(USDA Forest Service Tech.Rep,PSW-35)[M].Berkeley Galif:Pacific Sou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1979.

[6]Paquette S,Domon G.Trendsinruralland-scape and sciodemographic recomposition in southernQuebee(Canada)[J].LandscapeandPlanning,2001,55(5):215-238.

[7]Palang H,Mander U,Luud A.Landscapedi-versitychangesinEstoni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8,41(4):163-169.

[8]傅伟聪,齐津达,陈梓茹,等.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盛花期游览路线选择[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6,36(1):117-123.

[9]朱志鹏,黎俊仪,傅伟聪,等.云南洱海次生水面枯木景观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3):236-239.

[10]齐津达,傅伟聪,李炜,等.基于GIS与SBE法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2):245-250.

[11]董建文,翟明普,章志都,等.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54-158.

[12]傅伟聪,朱志鹏,陈梓茹,等.福建沿海乡村常用绿化乔木危险度评估——以闽南地区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1):34-41.

[13]陈梓茹,傅伟聪,朱志鹏,等.基于VRM与SBE法的闽西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价研究——以张地村 涵前村 南坑村为例[J].现代园艺,2015(8):18-21.

[14]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5):76-79.

[15]谢花林,刘黎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6):76-79.

[16]陈松山.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17]王智苑.闽南地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18]陈鑫峰,贾黎明.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4):59-66.

[19]董建文,章志都,许贤书,等.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美景度综合评价及构建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4):45-48.

[20]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7.

[21]刘昶,胡昂.旅游景区道路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成都市三圣花乡旅游景区道路景观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1):290-293.

[22]王保忠,王保明,何平.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733-1739.

[23]谢珊珊,王冬梦,李雪,等.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2):146-152.

[24]朱解放.基于SD法的北京市森林游憩空间质量研宄[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25]于守超,翟付顺,张秀省,等.基于SBE法的聊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量化评价[J].北方园艺,2009(8):223-226.

[26]Appleton K,Lovett A.GIS-baced visualization of rural landscapes:defining‘suficient’realism for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65(3):117-131.

Evaluation Research on Rural Road Landscape in Western Fujian

ZHU Zhipeng1,CHEN Ziru1,LAN Ruoke1,FU Weicong1,2, YU Pengfei1,DING Guochang1,2,DONG Jianwen1,2

(1.CollegeofArtsand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EngineeringandTechnologyResearchCenterforForestParks,SFA,Fuzhou350002,China)

With consideration of tourists’ visual perception and mental feelings SBE,SD and AHP methods are us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aesthetic quality of rural road landscape in Western Fujian. Villages which are typically representative are chosen in order to make a full evaluation on aesthetic quality of rural road landscape in Western Fujian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rural integral landsca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at road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rural integral landscape,which is obvious convergence and urgently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2)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aesthetic quality of rural road landscape are wildness(23.63% of contribution rate),overall harmony(22.58%),pavage(21.77%),colors of plant(11.62%),scenic tidiness(11.2%)and layers of plant(9.2%);3)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SD evaluation on the factors indicated that road line,pavage,harmony,sense of joy,sense of lingering,scenic tidiness and overall harmony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cenic beauty,and wildness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cenic beauty.

western Fujian,road,landscape,evaluation

2017-03-14;

2017-04-2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美丽城镇森林景观的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0430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森林公园绿色名录与森林风景资源培育技术”(201404315)

朱志鹏(1991-),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规划建设。Email:415312091@qq.com

董建文,男,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Email:fjdjw@126.com

P901

A

1002-6622(2017)03-0098-06

10.13466/j.cnki.lyzygl.2017.03.019

猜你喜欢

闽西美景要素
筼筜美景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独特美景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