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安全性分析
2017-08-16吴凌燕
吴凌燕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300)
甲泼尼龙、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安全性分析
吴凌燕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300)
目的 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64.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6.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采取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疗效;安全性
支原体肺炎属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肺炎支原体是儿童肺炎引发的常见病原体,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以空气为传播途径,并且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发病初期,患儿易头晕、乏力为主,2~3天后持续发热1~3周,体温达39℃,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对该病治疗中,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是首选药物,而本文主要就甲泼尼龙、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支原体肺炎患儿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3.3±2.4)岁,病程10~20天,平均(15.2±3.6)天;观察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3.6±2.2)岁,病程9~20天,平均(15.7±3.2)天。两组患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诧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方法治疗,将10 mg/kg乳糖酸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2~3 h,1次/d,1个疗程5天,1个疗程结束后停止用药5天后,再进行第2疗程用药,连续5天。观察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每日16~40 mg,分次服用。维持剂量为每日4~8 mg。,两组患儿均给予雾化解痉平喘、退热、肺部超短波理疗及化痰等对症治疗[1]。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体温、肺部啰音、咳嗽改善情况,判定疗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与肺部啰音改善,胸片检查显示病灶减小,明显好转为显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与肺部啰音明显改善,胸片检查显示病灶减小,有所好转为有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64.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诧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用药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 论
支原体肺炎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有咽痛、头痛、发热、啰音等症状,临床中也将该病成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或凝集阳性肺炎[2]。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菌方面,该药物对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及肺结核分支杆菌均有较强作用,具有较强的细菌清除率,是目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最好的抗生素药物[3]。
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64.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仅为2.70%,对照组高达16.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口服阿奇霉素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采取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1] 杨春艳,王 云.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36):121-123.
[2] 范徐威.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与安全性[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5,36(4):246-248.
[3] 易惠茹,易思明.甲泼尼龙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8):84-85.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25.6
B
ISSN.2095-8242.2017.025.4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