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廖村:传统黎族村落“破茧成蝶”

2017-08-16郑玮娜王军锋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15期
关键词:竹筐黎族村落

郑玮娜王军锋

中廖村:传统黎族村落“破茧成蝶”

郑玮娜王军锋

清晨6时,伴随着鸡鸣犬吠,60多岁的阿公周良珍起身到榕树广场打扫,不远处,4只小鹅跟着鹅妈妈在静谧的村道上悠闲地踱步。新的一天,这个恬静迷人的黎族小村庄又将迎来新的游客。

两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黎族村落已绽放新颜,“蝶变”为海南颇有名气的“明星”村落。

位于三亚市北部的中廖村为纯黎族村落,辖8个自然村,有812户3402人。曾经的中廖村是三亚唯一“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村庄。为此,三亚市委、市政府提出,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从2015年10月起,开启了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不贪大、不求洋”的原则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和谐新黎村。

“以前,村里的围墙破破烂烂,村民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放有垃圾桶,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按时清运垃圾,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中廖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俊介绍说。

如今的中廖村,泥泞的乡村小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围村而建的骑行慢道吸引着慕名而来的骑行爱好者,开满鲜花的竹篱笆围绕着干净整洁的黎家小屋,富有海南特色的黎族图腾、卡通形象装点着村落,还有春天里咖啡屋、阿爸茶舍、青年之歌农家院等特色茶馆和餐厅供游客选择。坐在村中的休闲石凳上,可望见椰林掩映的朵朵白云,远处的蓝天白云仿佛招手可得。

“真没想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能变得这么美,现在村里年轻人都不愿外出打工了!不少住在附近的人和外地游客都到我们村欣赏美景。”村民黎亚霞自豪地说。

两年来,中廖村不仅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建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排球场等公共文体设施,还专门设立了孔子学堂,聘请专业国学老师给村民讲解文明礼仪、儿童教育等知识。

吉阳区委办公室副主任陈运炯说:“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平时除了打排球、跳舞,村民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全域旅游、黎族织锦等相关技能培训班。村里的舞蹈队还在今年区里组织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获得健美操比赛二等奖。”

中廖村内的中廖花海在升级施工中。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在黎家演艺校园内,岁的老阿公李朝(右)在编竹筐,位已过花甲之年的黎族阿婆在织黎锦。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一辆拖拉机在中廖村的农田里耕作。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与此同时,中廖村村民对黎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日益增强。在黎家演艺小院内,4位已过花甲之年的黎族阿婆席地而坐织黎锦,旁边80岁的老阿公则专注地编着竹筐,向游客们展示黎族传统手工技艺。

“我编了20多年竹筐,多年来没人要这东西了,真没想到现在一个竹筐居然可以卖到200元。”老阿公李朝笑着说。

在另一个黎家小院,旋律欢快的黎歌让游客们驻足,刘志坚和朱爱琼这对黎族夫妻现在每天两次在村里为游客唱黎歌、表演鼻箫、唎咧等传统黎族竹木器乐。“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招生了,要把黎族乐器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刘志坚说。

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村民的生活都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今年2月,吉阳区引进了深圳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这个美丽乡村,目前已经完成了中廖形象IP设计,富有民俗特色的阿爸茶舍、黎家演艺小院以及花心岛酒店样板房建设。

当地黎族老乐人为村民进行歌曲培训。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中廖村村民刘志坚右)和朱爱琼夫妇在院子里唱黎歌。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航拍中廖村一角,绿水青山,呈现出中廖村的别样风情。摄影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得益于中廖村的开发建设,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圆了返乡梦。为了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深圳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还聘请了当地黎族老乐人和专业舞蹈老师,在村里开展文化演艺培训。

目前,深圳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正与当地村民以合作出租的形式,把50间闲置房屋改建成黎族特色民宿,后续还将建设儿童欢乐田园、乡创学院等项目。“今后我们将采用开放、共享的合作开发模式,保护民俗、修复生态,结合中廖村当地传统农业,导入文化旅游和公共事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形态,实现政府、企业和村民的互惠共赢。”深圳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赵传建说。

猜你喜欢

竹筐黎族村落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爷爷的竹筐
旋转的欢乐,旋转的爱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村山奶奶家的竹筐
海南岛黎族人民的白沙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