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文化名镇青城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研究
2017-08-16郭兴华刘奔腾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甘肃兰州730050
郭兴华 陈 谦 刘奔腾(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历史文化名镇青城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研究
郭兴华 陈 谦 刘奔腾(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遗产;多样性;青城
1 甘肃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及分类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地段,文化悠久丰富,历史遗存和文物古遗众多。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历史文化名镇共有九座,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七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两座[1]。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于2007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列为“国家特色旅游乡镇”。青城有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民宅整体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参考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制定《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2],可以大致将历史文化名镇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交通中心型;重大设施型;革命旧址型;著名战役型;传统风貌型;地方特色型。经过信息梳理,将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划分为如下类型(见表1)。
2 青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现状
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青城现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院落、高家祠堂、青城书院、罗家大院(水烟作坊)等文物建筑,又有古渡口、龙头堡、鞑子湾战场等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还有李自成墓葬及其家谱等遗物,也有明长城、教场街、箭牌街等军事设施遗迹和具有军事建制性质的街区,还有会馆、店铺字号、水烟作坊等古代商业文化遗存。
2.1 构筑类历史文化遗产
普泽渠始建于崇祯七年(1634),历经数代的修建,已成为青城人的生命线,是黄土高原大型水利工程史上仅存的孤品,与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将其分为“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河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黄河分隔成外河和内河,外河排洪,内河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其入口形状如瓶颈,内河水经过“宝瓶口”流入普泽渠[3]。
2.2 建筑类历史文化遗产
古民居院落:青城古民居院落群主要分布在青城镇、青城村、新民村、瓦窑村。
青城古民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房屋整体布局以四合院为主,全木结构。由于青城镇用地紧张,当地降水不多,农户都将房顶修砌水平,后墙略高出房顶60厘米,以利用房顶晾晒粮食;青城居民保存了用泥灰和稻草加固房屋外墙的传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出了一种粗犷豪放的美感。青城民居建筑艺术属于兰州体系,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精美砖雕、木雕、照壁以及悬挂的各种额扁、对联方面。还有用石子码成的图案各异的小路及屋内的护壁,体现出了一种精制细腻的美感[4]。
高家祠堂:位于青城村东西向主街道的南侧,为山东高姓移民为祭祀祖先而修建。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堂后殿,建筑面积大约四百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勾连搭结构,造型独特别致,氛围肃穆庄严。
青城书院:位于青城村南北向主街道的东侧,南坪山麓。道光十一年(1831),由热心教育的当地士绅顾名倡议,皋兰、金县二县批准,从本地黄烟赋税中抽成,作为书院“修金膏火”,是本地的第一所教育机构。书院院门三间,屏门过厅五间,两厦各三间,中院讲堂三间,两厦各六间。门内两侧各立集资石碑一座。现存书院布局和部分建筑保存较好,部分正在恢复修建中。规划将在此修建青城碑林,展现青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城隍庙:位于青城镇中心,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又称“狄青府”,后改为城隍庙。清嘉庆十七年(1812)对献殿进行重修。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砖木结构四面出廊歇山卷棚顶前代勾连搭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
表1 甘肃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类型表
2.3 自然景观
大川渡口:古渡口位于古城近黄河东约1公里,曾经是青城对外的水陆集节点,这段河道开阔,水流平稳,山青水静,百年水车与古式渡船融为一体,两岸绿荫浓重,郁郁葱葱,船行水中央,会顿觉空气新鲜,游人可以观赏古渡口、感受青城八景之一的“武当神钟”。
偃月泉:位于崇兰山下,水清冽、甘甜,原是青城镇用水水源。泉前修砌八角池,周围有矮墙,院内芦苇丛生,池旁种有柳树。偃月泉形如新月坠入平川,游人可领略到青城八景中的“苇泉夜月”。
龙头堡:位于崇兰山苇茨湾的余脉处,黄河自龙头堡之下的峡口流入青城,位置险要,曾是古青城防御外敌的前稍,易守难攻,因其形状似龙头,因而得名龙头堡[5]。
古树名木:主要是分布于镇区北部的9处百年梨园,有400余棵树龄超过百年的梨树,梨树树干直径达1米多,姿态万千。周围农田环绕,是游人观光、休闲佳地。丰富多彩的古树名木点缀在古民居院内。目前,对全镇的4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树木均以登记挂牌[6]。
2.4 人工景观及历史遗迹
青城水车:古称“翻水车”,其特色的是“双套”、“一带三”、“一带六”。20世纪80年代仍有十余部水车在使用当中,它在青城当代仍有很强的实用性,观赏性颇佳。
鞑子湾古战场:明代,为抵御鞑靼势力,青城人在鞑子湾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
明长城:明朝政府为了抵御鞑靼的进犯,修筑了长城防护线,现残存于瓦窑村一带,最明显的一处长约400米,宽约2.5米,高1.5-5米,长城遗迹长1公里。
3 青城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3.1 青城物质文化的多样性
青城镇文化遗产众多,尤具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和民国古民居、祠堂书院、民俗文化[7]。根据青城镇文化遗产的留存情况,可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树名木、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等类型。所以,应在现有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将待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也纳入到保护体系之中,对其进行评价分类,按照不同级别要求进行保护,达到保护规划的全覆盖;同时也应该将将青城的“地理位置、山水格局、历史要素”等村落选址等中国传统文化纳入保护要素之中。
3.2 青城非物质文化的多样性
青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种类众多。地方小曲《西厢调》是青城镇流传最早的戏曲表演艺术;英雄武鼓与兰州地区的太平鼓有所不同,鼓队由36支鼓组成,演奏时候雄壮威武;剪纸刺绣是青城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剪纸俗称窗花,每逢迎亲嫁娶、春节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贴上窗花,以庆祥和。刺绣是用丝线(丝绸线)在花布上刺作的各种花纹图案,可为枕头、门帘、窗帘、遮布及衣服用料,也可做成各类小饰品装点寝室。剪法刺绣精巧细腻,特色鲜明。
民间杂艺:“道台狮子”、“柴山表演”是青城春节社火表演中的重要杂艺,用长凳交叉摆布成6-7米高的“小山”,然后扮演的猴子、狮子在高耸的“小山”表演,技艺高超,极具观赏性。
青城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点染丹青。曾任甘肃省第一任文史馆馆长的杨巨川留下了青城最宝贵的记录——《青城记》;其它书画家王元、白元文、罗经权、高炳辰、李公善等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画作品。受到文化的熏陶,百姓几乎家家挂字画,中堂、对联悬挂于正房,不少家庭还收藏着前代书画家的墨宝,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4 结 语
从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的各个角度来看,青城的“地理位置、山水格局、历史要素、街巷空间、传统院落、非物遗产”在西北地区有着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中应该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考虑当地文脉的延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内容,以达到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
[1]甘肃省文物局网站 http://www.gsww.gov.cn/Web_Detail.aspx?id=508
[2]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2003
[3]王雅梅.青城古镇防洪抗灾的短板及强化措施[J].城乡建设,2014,01:56-57.
[4]孟祥武,叶明晖. 西北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兰州市青城古镇民居研究[J].华中建筑,2009,12:106-109.
[5]滕伟伟.青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5.
[6]罗勇,李金峰.面向丝绸之路的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及保护——以兰州榆中县青城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58-59.
[7]蒲振华,牛颖,裴颖,陈喻. 试论青城古镇的保护性开发 [J]. 安徽建筑 ,2010,05:17-19.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Gansu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of Qingcheng cultural heritage
Gansu has four state-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eight provincial-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seven state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two provincial-leve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villages).Among them,Yuzhong County Green Town a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and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town features,cultural heritage is rich in diversity,distinctive features.”Protecting historical famous towns and vill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construction area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refore,for its construction not only inherits,to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o the historic tow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rise of town and country,th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e building is of great practical mean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cultural heritage;diversity;Qingcheng
TU87
B
1003-8965(2017)01-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