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2017-08-15许正仁
许正仁
摘 要: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一项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自读中陶冶情操,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学生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策略
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让学生在精读中去领悟,反而没有强调学生自读的重要性,在自读和诵读中学生会有自己对课文的见解,自读却是整篇文章学习的基础,只有在自己熟悉文章之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仔细认真的学习,对于细节部分能够很好掌握,如果说只是精读,那只是片面的学习,很多教师就是忽视了自读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诵读表达,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进行整篇文章整体的理解,如果没有这个阶段,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只是分散的,不能得到更好的升华。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到的是重视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
一、读书读书,贵在读熟
一直在说的读书,无疑就是需要反反复复地去读熟,这也是传统教学中最注重的形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是了解文化,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读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更深地理解,也有利于记忆。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结结巴巴,那么他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吗?如果不能理解,那么就更不会记住文中的内容了。从心理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要将课文这样的外部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而且要记忆在大脑中,一般至少要读20遍以上。因为在这个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到眼、嘴,同时还有大脑的思想,这样器官并用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更多的指导,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自读的好习惯。从初中教科书中的文章可以看出,文字美,内容更美,都是专家兼顾每一个文字的含义,苦心之作,不仅在内容上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思想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精美材料。而且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既能利用这样的典范之作传授知识,也能用这些文章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到更深的知识,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情感的理解到思想上的升华,陶冶情操。而且对于方言的教学可以更加规范。所以,在教授语文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視读的重要性。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在阅读中,要有学生自己的领悟,但只有自悟肯定是不够的,为什么要有教学,这就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也就是说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一工作,是需要双方进行沟通的,而且再看杨再隋教授说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这就需要自读,但是想要自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引导,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真谛。这就要求在引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技巧,就是要在好词美句上点拨,再去探寻作者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在关键之处点拨,在疑难之处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在不难的地方进行点拨那相当于无用功,倒不如不去点拨。比如《变色龙》一课,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先将阅读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总结其中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再以提问的方式,倾听学生的看法,这样就能验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是怎样的,从中发现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课程中解决问题。
三、读中积累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形式,要想有更好的文采,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更胜一筹,那么积累肯定是需要的。积累就是将所学的知识收集在大脑中,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就需要在学习中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识都是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的”。
四、读中运用
读中感悟是入情入境,是对真实、感性材料的再现,读中积累是作文的基石,读中运用则是对感悟和积累的巩固。初中生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生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通顺、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靠语文阅读教学。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谈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时说:“读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写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训练。”鲁迅先生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5):12-13.
[2]程占波.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6-17.
[3]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5):57-58.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