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7-08-15陈易芬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特殊教育校园文化

陈易芬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主题活动

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以招收智障学生为主的特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尊重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浅显易懂,要充分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体现师生的成就感,力求简约。

一、环境育人,凸显校园文化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合理布置,整体规划。我校划分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和餐厅等。区域的命名贴近生活,如教学楼取名启音启智楼,住宿楼命名为静心静养楼,餐厅叫美食美味厅等,这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名字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运动区地面铺塑胶便于学生活动,围墙上绘有运动项目剪影。校园绿化设计合理,四季有绿、常年有花。

2.围墙语言,成为师生奋进的目标。学校外围墙的“关注特殊教育,关爱残疾孩子”的醒目标语是对外宣传的有效窗口。一进校门就能看到用生动画面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板。正对校门的餐厅上方有巨大喷绘展示学校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根据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在进校的右边围墙上用生活场景诠释校训。教学楼正中是学校办学宗旨:“以人为本,用爱施教,育残成才。”宿舍楼围墙上面的LOGO是学校校徽——心形中间大写字母PZ的变异TJ。校徽下面是教风:“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耐心呵护心灵,用热心化解孤独,用信心帮助成长。”最下面用图来诠释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热心和信心。

3.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每个班级外面的走廊里都有一张本班学生的集体照片,有教师寄语,有师生集体创作的作品。走廊和楼梯过道有学生作品、学生生活劳动场景的展示。

4.石头文化,让学生心怀感恩,积极奋进。由于我校是政协关爱学校,是爱心基地。因此,手語“爱”的石刻竖立在校门口小广场的大树旁,让学生铭记自己得到的“爱”,激励自己去爱别人,爱生活,爱大自然,体验生命因关爱而美丽。门口刻着捐款企业、企业家名字的石碑则是激励全校师生要心怀感恩,努力奋进。一个雕刻着自尊自强的石头竖立在学校小路的拐弯处,它时刻激励学生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做到残而不废。

5.教室布置是师生各显神通的地方。教室里布置了各种各样的板块,这些板块上有“优作园地”“我们的美工”“放飞希望”“我们爱祖国”等,形式各异的班级文化布置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教室布置成为师生汗水凝聚、智慧闪光、个性张扬、梦想起航的

地方。

6.“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树上有温馨提示:“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学校是我家,洁净靠大家”。消防栓、配电箱上有警示图片……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画就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对他们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

作用。

7.劳动实践基地,成为孩子们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纽带。学校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开辟了开心农场、开心牧场、快乐厨房等实训基地,让学生利用劳技课学习生活、种植养殖的技能。学校还与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合作,输送年满十六岁的聋生、脑瘫学生参加缝纫、电脑等学习培训,让他们享受劳动的快乐。

二、主题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大队部队刊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天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每天坚持阳光体育活动,组建了粘砖、丝网花、画画、唱游、篮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狠抓制度和规范建设。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每周之星、劳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让教师全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学生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自立意识和坚强意志。在管理中增强服务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构建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懂关心、知感恩、明诚信、敢负责、会欣赏、善合作的优秀品质。

四、联系社区,繁荣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同样学校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学校成立了社区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沟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从而达到对社区文化的辐射。我们经常组织师生走访社区各单位,同时邀请社区代表人物走进校园,为学校作报告、卫生知识、交通法规宣传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同时利用与彭州中学、彭州实验中学和繁江南路派出所毗邻的优势,建立与学校、社区的联系,彭州中学的学生经常到学校与孩子们共同开展活动,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特殊儿童。邀请繁江南路派出所的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家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能让一个个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的抱负得以实现,能在不断超越自我中体验一次次的惊喜,更是残疾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地,是残疾孩子享受阳光、创造美好人生的摇篮!

参考文献:

韩媛.浅谈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8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特殊教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