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地理教学实施探讨

2017-08-15胡明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科核心

胡明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就是要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列举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够掌握的适应社会形势发展要求,推动自身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志品质和内在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最低层次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因此,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不容忽视、迫在眉睫。

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骆继文教授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定义,包含地理的知识、思想、方法、品质和

能力。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最核心的无疑是人才,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为国家培养高端、精通的实用型地理人才,为国家地质勘测、地表水文研究、地下潜力开发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学科发展层面

没有内生动力的学科是没有前途的学科。内生动力就是推动发展、推向前进的基于自身能力的引导力,而内生动力的核心则是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思維方法创新的要求之所在,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和教学先进观念的培养则是推动地理学科深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深度、提升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

(三)学生成长层面

没有一技之长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没有一定的核心素养是难以堪当大任、实现飞跃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要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动手操作力和解决问题力,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以后走进社会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和内在追求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对策

(一)培养学生看图用图能力,让空间想象“建起来”

地理学科一定意义上更偏重“理”,学生往往感觉内容很抽象,入起门来很困难。地图是地理的核心,可以说,没有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在空间上没有地图的概念和想象,地理学习必然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懂图、用图的能力。

1.教师要“以图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地采用地图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图来学习和体会,用图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地球与地图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在地球转动过程中,地球的形状及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自转中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示意图,进而延伸到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示意图,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到昼夜交替、四季轮换、五带划分、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夹角等一系列问题,让图“越画越大”,以图为载体圈进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不仅让学生通过看图一目了然,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有了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觉用图

初中地理学习的难处在于对学生用图能力的考量。地理中的等压线、利用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图都是相对比较难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要培养自身的地图作业能力。比如,分析某一地域的地形状况和气候变化,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地形解剖图确定是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的哪一类,然后再让学生用地图找出这一地域的类似位置,最后确定该地域的气候变化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知识,而且头脑中形成了地理空间想象的迁移和复合能力,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头脑“转起来”

1.科学设置课堂提问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要设置恰当,提出的问题既让学生感觉富有挑战性,又能通过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得以解答。同时,教师的提问应当符合情境的需要,就是可以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关注,有计划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真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问题需要解决,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探索的欲望和心理。比如,在气温的学习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我国南方与北方气温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海洋和陆地气温有什么差别?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太阳照射的变化是导致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纬度不同造成的,进而引发了地域温差、分布规律和同纬度下陆地与海洋温差的思考。通过层层思考、缜密分析推理,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引导学生分组探讨

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讨中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气候问题章节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分组探讨:气候的地区分布有何差异?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我们当地主要是什么气候?人类活动和气候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头脑思维快速运转,在对问题的思考基础上,迅速交换观点碰撞思想,并引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好教师安排讨论的问题,而在于探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

(三)借助有效教学工具,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活”起来

1.借助生活化道具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化道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比如,在多变的天气一章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这一生活道具。“西部地区气温逐渐升高,华中地区可能出现雾霾”“云贵高原东部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借助天气播报员的手势指示和介绍,让学生把二者同步起来,认清了天气的种类及习惯用法,同时,还能带动学生对全国区域划分和地域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立体地呈现出来。

2.充分运用多媒体

人类对事物的接受方式一般由视觉和听觉组成。视觉的接收效果要比听觉好,耳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形并入、动态立体的特点。在板块的运动学习中,学生大多头脑中没有概念,往往搞不清楚板块到底是怎样运动的。笔者就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了六大板块各自的运动方式。通过这样的直观呈现,学生清楚了板块运动的过程和规律,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结果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

总之,地理教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唯一的答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看图用图能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借助有效教学工具,能够引发学生更多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深入更透彻,能够更好地解决

问题。

参考文献:

[1]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

[2]郑磊,张广花.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