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2017-08-15廖晓东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

廖晓东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日趋受到广泛重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保障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锻炼健康的体魄,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科学化,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日趋完善的当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初中体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深受影响。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不同于以往仅局限于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常识,新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提高、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人格、形成克服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教学课题,作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体育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钻研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多元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因此,本文将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等相关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阐明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可行性措施,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分析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前进方向

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各个机能都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因此初中体育教学需要把握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期。在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在教师科学正确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正确锻炼身体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促进身体机能良好发展的目标。

2.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

当下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比较普遍,因此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较难具有整体团队观念,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活动,旨在通过强调学生相互合作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团体意识的形成,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方式和较强体育活动组织频率,初中生接触到的体育教学活动越多,从中进行的师生交流、学生间彼此交流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有助于创造融洽和谐、共同进步的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热情开朗、活泼向上的性格。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时常组织学生开展竞技类体育项目、团队协作项目等,在参与这些体育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培养自身敢于拼搏、迎难而上、从容不迫、友爱互助等优良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树立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5.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初中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其思维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课堂活动的过程正是自身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训练过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突破惯性思维

模式。

二、探究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措施

1.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无可替代的领头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正确利用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和谐、友爱的新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对初中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不同年级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此在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时,教师应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初中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个体差异,设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锻炼,从而保障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求其本身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素养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体育教育的新要求,顺应体育运动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不断地进修和学习。教师通过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着重巩固初中体育专业教育教学知识、实际教学技能和专业的体育活动技能等,不断完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活动技能,教学重点也不是要求学生通过各项体能测试。体育教学的新型观念应该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品质。

3.创新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简单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趣味游戏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采用鼓励教学法,主要可用在针对不同发展情况学生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方法,利用鼓励教学法肯定学生学习的进步成果、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逐一完成。另外,游戏教学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游戏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游戲的形式进行和实现,在游戏中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游戏教学法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营造趣味的教学环境,更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组织活动中,在体育教育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意志,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

4.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强化体育技能锻炼

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场所并不止是学校课堂而已,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延伸。教师除了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课后还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机能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体育锻炼当做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并且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辅助教学手段,比如说布置具体的课外体育任务,指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和加强课后的知识、能力巩固。通过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5.坚持安全第一的体育活动原则,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由于体育活动时常伴有危险情况的发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学生的安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遵循安全第一的教育原则,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运动环境。教师保护学生安全首先应体现在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尽可能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另外,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常常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教师应在开展活动之前提前为学生逐一筛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地参与体育活动。最后,教师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受伤护理方法和正确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掌握处理危险情况的积极措施。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设计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初中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性学科,对初中生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健康向上性格的形成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實现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正茂.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13).

[2]胡壬媛.“导学式”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1(13).

[3]徐海.初中体育教学的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