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

2017-08-15金鹏飞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引导初中生物

金鹏飞

摘 要:在多元化和多样化形态并存的当前社会,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表现出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暴露了受这个时代影响而产生的消极负面特征。所以借助学科教育强化对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成为新时期教育者的新课题。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价值取向;引导;实践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都会对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影响,当代的中学生同样无可避免。当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化特征时,中学生价值取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目的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强烈等等,这些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时代性、兼容性、主体性成为他们价值观的明显特征。同时,受时代影响,盲从、草率、自大等也成为中学生身上无法忽视的“标签”。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在价值取向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矛盾和不稳定。所以结合学科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值得引起所有教育者注意。初中生物新课标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体系内容,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挖掘初中生物价值体系内容,对中学生价值取向正确引导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当前中学生价值取向特征分析

1.个人性格积极与消极并存

个性鲜明是当代中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在性格方面他们已经不再是自卑、保守、冷漠、拘谨和孤僻的“问题少年”,更多表现出的是自信、进取、热情、活泼、大方,这一点是许多教育者公认的。而根据“相对论”来说,积极的一面必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存在,同样的初中生性格中也存在着不理智的盲从、不稳重的草率、不谦虚的自大等问题。这些性格上的不足,有的是因为不成熟导致的,会因成长而逐渐淡化,如草率和盲从等;但诸如自大这类的不足则是因为自身的素养问题,就需要教育者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其克服。

2.向职业追求倾斜,“金钱为先”意识明显

问及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时,相信很多中学生都会选择收入高、实惠、享受、安逸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而爱岗敬业、勤劳、奋斗这些“字眼”很少出现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多样化,使“金钱”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中学生面临各个领域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出现了轻精神重物质的理想信念偏颇,人生目标逐渐向高收入职业发生倾斜,成人“功利性”特征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倾向文化素养,德育素养偏低

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形成了“分数就是一切”“靠成绩说话”的认识,而随着人才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发突显,但有人认为学习成绩、文化素质只要过硬,就可以以“人才”自居,就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和未来。相比之下,品质道德、职业素养的提升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易变性”也是初中生价值取向的一个特征,科技、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使初中生接触社会、接触不同身份的人群的机会越来越多,正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因为立场不坚定,很容易受他人价值观影响,而出现价值取向偏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

1.渗透唯物主义科学思想

之所以初中生在价值选择上会产生盲从,究其根本是他们对自己没有形成一个客观认识,对生命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命学科本身的特点,即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进行描述和总结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剖析生命现象,掌握活动规律,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本源以及自己生命的价值。如在讲到“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切入生命体的构建方式话题:通过生物学习我们知道了二十几种化学元素基本组成了人体,从“微观”的元素到化合物到细胞,再到“宏观”的组织和器官、系统,才构成了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人体。人体通过新陈代谢进行成长、发育、孕育新的生命,直至衰老、死亡,最终被细菌等这些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所分解,身体会以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的形式重归生态环境之中,为某棵植物提供养分,进入新的物质循环中去。向学生传授这些信息的目的就是通过生物学科向他们渗透唯物主义科学思想,身份无贵贱,岗位无高低,无论是出生还是死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珍惜生命的同时也要放下对金钱、对名利的执念,只有认真努力地过好每一天,才是对生命的负责,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具备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新课标将情感与能力列入了三维教学目标之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與相关的问题与事件联系起来,从而学会透过生物知识的本质来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到准确的判断。如在学习“生物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课时,学生从教师设计的“我爱我家”游戏中对“家”中各个生态系统有了一个形象认识,并萌生了爱家的情感,这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自己所在的这个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哪方面的联系?这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知识表面去探寻本质性问题。思考过后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每个生态系统都无法孤立存在,都是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那么,这种生物规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示?”老师将话题一转,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现实,引导学生“拿起”知识这把工具,对现实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学生很快就感悟到自己所在的班级就如一个生物圈,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这个集体就不会存在,更不会发展。

3.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初中生价值取向的倾斜,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观念的缺失造成的。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怎样去关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怎样关爱、尊重、爱护他人,并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身处逆境应如何理性面对,客观从容?这些在生物学科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更深刻的答案。如讲到“生物的起源”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体会在生命进程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因素可能就会导致生命被扼杀,从而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不要轻言放弃生命,更不应该虚度生命。而在讲到“人的食物来自于环境”时,让学生树立起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意识,让他们通过分析消化系统功能以及结构特点,结合自己以及自己家人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为大家制订出一份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这样不但纠正了很多中学生吃零食、偏食等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意识”,学会了应怎样给家人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回馈。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这无疑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初中生物本就是一门生命科学,它在向学生展现生物构造的同时也传递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以初中生物为载体,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张氢.生物教学中学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2).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引导初中生物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