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现状调查与反思

2017-08-15叶昀喆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调查高中生

叶昀喆

摘 要:首先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的概念,然后根据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习惯、数学个性化学习能力、学生所期望的数学课堂模式等方面分别设置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接着,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出了高中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个性化学习;调查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等。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指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什么当下中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学生已经失去了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他们变得人云亦云,变得一味依赖教师和教材,习惯了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他们不肯自己独立索取知识,也很少考虑知识的来龙去脉,变成了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为什么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会降低,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逐步下降,怎样提高中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能力?为此笔者特展开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17个问题,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数学个性化学习能力、学生所期望的数学课堂模式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22份,收回有效答卷121份。根据第1题将学生分为110分以上优秀生,80分~110分中等生,80分以下后进生三个层面进行统计,从统计结果中能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意识

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方面表现不足,中等生和后进生在总结数学学习中的规律方面能经常做到的分别只有12.7%和4.3%,说明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佳。在预习、课堂提问、复习、做笔记及完成作业方面学生仍然做得不到位,能经常课堂提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竟然是0%,经常预习和复习的比例也不高,说明学生在平常数学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个性化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回答你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三个层面都有60%~80%的学生选择为了应付考试。数学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问题是深入思考的开始,有问题也是创造的开始。学生应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保持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并且从中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但调查结果恰恰反映学生缺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点也恰好是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差别,52.6%的优秀生选择了自己成绩优秀的原因是出于数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而23.4%后进生也将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于对数学不感兴趣。

(三)传统课堂没有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机会

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期望师生合作学习,期望能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一些个性化学习中获取知识,但受传统课堂的影响,有些老师上课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缺乏个性化学习的

机会。

(四)学生不擅长个性化学习

问卷调查中可以反映出受思维能力影响,学生不擅长数学个性化学习,他们常常通过记忆学习新知识,且习惯依赖于课本和老师,对课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缺乏自己的看法。81.8%的中等生和70.2%的后进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一般,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学习巩固。三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超过80%的人没有制定不同于别人的数学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這说明学生缺乏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他们受自身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拿不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

二、针对以上高中生数学个性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点改进建议

(一)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认真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积极思考知识的逻辑结构,要吃准重点难点,最终实现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读懂教材的同时也要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困难,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小组成员的长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性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平常教学以及课余时间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习惯的支撑下,学生的思想、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这样就会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平台。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要善于打破现有的“成绩决定一切”评价准则,建立起多元化的,能体现学生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时也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进行评价,但凡能够体现一个人积极向上一面的,比如自信、毅力、睿智、乐观、坚强、踏实、勤奋等优点都应该给予学生积极评价。有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也就有了个性化学习动力和目标,学生也就不再仅仅只追求成绩,学生就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因材施教,积极实施课堂改革

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了,学生更向往的是自己在和同学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这也是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勇于改变课堂模式,要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提供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五)持续激励,培养学习兴趣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上进。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益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情感是极具感染力的心理活动,除知识的传授外,必须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与之平等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只要在情感上接受数学学习了,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也就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个性化学习动力。

总之,个性化学习能力将影响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拥有个性化学习能力将会唤醒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个性化学习撑起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片蓝天吧!

参考文献:

[1]谢天赐.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5(8).

[2]张静颖.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研究初探[J].考试周刊,2014(5).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调查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