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的系列微课的制作

2017-08-15李燕峰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循环知识点微课

李燕峰

摘 要:“E”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壮大,学生得到知识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多,怎样在正常的学校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如今学校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系列微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系列微课;地理教学;感想

“系列微课”是指一系列讲解具有连贯性专题知识的微课,它把某一个专题的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个细小的知识点,再把每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若干微课组成一个系列。各微课之间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专题,形成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体系的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与协作探究学习,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和技能。

那么如何制作系列微课呢?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我有几点

感想。

一、系列微课主题的寻找

首先是主题的确定,即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成系列微课?微课更多强调的是对传统课堂很难解决或者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的一次变革,因而对于一些内容复杂、重难点较多、学生思维量大的知识可以采用系列微课的形式。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内容较多,传统课堂的授课需要2课时,也就是90分钟来完成,这一节的重难点是水体的相互补给、水循环的发生过程以及水循环带来的意义这三块内容。如果对这一节所有内容进行制作的话,可以制作一个时间较长的单独微课,但是这样的话,知识点过多,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果把它分为“前提知识回顾”“水资源的基本概况”“水体的相互补给”“水循环的发生过程”以及“水循环带来的意义”这么5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微视频组成的系列微课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显得张弛有度,利于学生理解。

二、系列微课的内容编排

系列微课的划分标准是怎么样的呢?该如何去编排这些内容呢?其实观看学习很多的单个微视频后发现,如果是单个的微视频,学生的收获是很低的,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系列微课就可以反思学科中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更深的关系,进而突破瓶颈,发挥微课更大的价值。例如针对“水循环”这一节,我所设计的系列微课,每个微课之间是单独的,但它们之间都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都有着知识铺垫和前期学情回顾的

作用。

三、单独微视频的制作

1.导入激趣

微视频是让学生在新的授课形式下进行的学习,那么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学生才更能完全投入,才能使学习达到一个新的制高点。在完全的自主学习情况下,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就很有必要。例如:在制作“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这一个微视频时,我设置了《红楼梦》中秋桐說的“井水不犯河水”这段文字视频作为导入,高中生刚刚学习了红楼梦的有关内容,这时候利用红楼梦来导入,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去探讨。同样在制作“水循环的发生过程”时,我引用了李白的著名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进行激趣导入。

2.知识讲解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视频”的内容更加精简,问题更聚集,主题更突出。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例如: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在制作“水循环的主要过程”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水循环的动态过程视频,再加上声音的配合,学生可以清楚各个环节的情况。

3.辅助案例

地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学科,新课改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增补,甚至自改编、自创。所以,在完成水循环过程后,我针对这一内容列举了几个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水循环案例以巩固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评价反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每一个微课后都要有一个学生自主评价的环节。例如:在制作“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这一个微视频时,我设置了几个填空题目,学生可以在暂停播放后观看题目答案,然后再进一步学习。

四、系列微课的知识框架

系列微课与单独微课还有一个不同点是系列微课要在最后一个视频中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这有利于学生在经过了多个微课学习后,促进完整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和技能形成。例如:

五、系列微课的制作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有关系列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首先,视频画质清晰是“王道”,好的微课给人的感觉一定是美的感受。例如:画面简洁、无鼠标晃动、背景和字体搭配和缓、不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录制环境安静等;其次,针对教学难点微课在文字、图片、语言等上无科学错误,最好把录制所要说明话语写出来;最后,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改进会使教学更加方便,但无论哪种技术都需要把我们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其所长,服务于教学。针对紧张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特别是那些难点内容,通过实践,系列微课给出了答案。

参考文献:

[1]魏彬.现代教育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6.

[2]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编辑 赵 红

猜你喜欢

水循环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