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2017-08-15周丽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陶行知阅读教学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大师,他的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其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有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把语文中的趣味性、想象性、创造性和人文性教育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学、知识之学、应试训练的现象。语文教育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还其本来面目,发挥其本身潜在的社会功能,就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教师教与学生用相结合”。要得到这个目的,必须改变语文教育不合时宜的现象,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生活经验服务于课堂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他认为地球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像学校,生活就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就是社会,在学校要让学生自由学习,是要解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把学校里的扩张到大自然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社会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与生活,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的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少年的聪明勇敢,我发现第三小节蕴藏了大量的信息,在这一小节中有时间有地点及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巧妙的抓住这一小节就能感悟人物的形象,如“第二天清晨”这个时间点很耐人寻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少年为何选在这个时间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因为在清晨人的状态最佳,无事一身轻松,心情最为舒畅,即便是惹得吴王不高兴也不会责怪。要知道古代帝王可是一言九鼎,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要杀头的,这个时间的选择少年必定是经过慎重的分析之后才做的决定。再让学生关注地点是“王宫花园”。提出这样的问题:“少年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呢?”进一步提出在吴王上朝议事的地方不好吗?学生结合经验回答:“少年他的身份仅仅是侍奉吴王的侍者,他是不能和大臣们比较的。况且朝堂更为庄重,君臣都有紧迫感,而王宫花园本就是散心的地方,这是少年进一步在保全自己,可见他胆识过人,智慧绝顶。”接着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拿着一只弹弓”“转来转去”我问学生:“少年他明明是去等吴王的,为何还要拿个弹弓?”有学生是这样回答:“如果吴王正碰上少年,看见他拿着弹弓,就会觉得少年是在玩耍,便会放松警惕,吸引他的注意,可能会亲近少年,如果少年跑上去就劝说吴王,通过第一小节的分析知道吴王非常固执,定会引起吴王的反感就有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啊!”然后再重点指出“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在意。”这一句,重点指导学生关注“毫不在意”,他对露水沾湿衣裳,鞋子不在意,那么他在意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有小见大的展开,他在意的是能否碰到吴王,他在意的是劝说能否成功,他在意是吴国的百姓和国家的安危。由此少年智慧,勇敢,一心为国的形象立刻便在学生面前涌现出来。在这里分析少年的形象便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丰满了人物的形象。

二、课堂知识内化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学生活于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千变万化的自然世界之中,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也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学的内容不可以脱离生活。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时,结合课内课外知识,重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学会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知识在生活中内化。比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结合学生回答后自然过渡到最后一小節“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回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忍辱偷生,而是为了今后越国的崛起。《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心为国。司马迁甘愿忍受屈辱,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为了心中的志向。接着提出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吗?有学生这样回答:“平时在做试卷时,总会碰到不会写的题目,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先把这题放一放,做其他题目,然后有时间再回头思考不会做的题目。”还有一学生这样说:“在写作文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不会写的字,如果身边没有字典我们可以用一个近义词来代替不会写的字。”也有学生说:“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在运动会上运动员的安排上也可以借鉴。”在现今的国家大事上,我们国家也遵循这样的原则,比如说“钓鱼岛问题”为了避免矛盾的升级,我们国家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便是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运营这个道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有效利用。再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也非常实用,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回答莫泊桑为何要拜师?他拜谁为师?他又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如何?抓住题目进行阅读检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题目特点鲜明,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告诉学生用我们在中年级学过的课题补充法便能概括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福楼拜教导莫泊桑仔细观察时,举例说不同场景下的马车是不一样的,我们见过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场景下的表现吗?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丽,利用下课的时间,观察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写成一段文字,让大家领略一下你的观察能力。此处的设计正是体现了学生体会写作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一闪而过的小事,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作者简介:

周丽君(1987.4~),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二级教师,小学语文方向。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阅读教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