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2017-08-15潘龙源
潘龙源
以人为本,让山区的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在我们山区学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我认为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一、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于学生参与探究多用肯定表扬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早就提出一个“赞赏效应”,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并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努力、探索和创意。例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学生在探究“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有学生探究后说到可以指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也可以是乔元贞人生的第一本书。我高度评价了学生的回答。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这个学生参与性很高。
2.要讓学生从被动式的探究向积极主动式的探究转变
《教育新理念》中说道,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要能解决问题,除了拥有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要能探究创新,探究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方法。例如,在教学《不求甚解》时,探究“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有学生说道:“现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信息量大的时代,信息流通快。我们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需要不求甚解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我认为学生说的有点道理。
3.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感受与人探究的乐趣
人们都愿意做有乐趣的事。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如果感受了探究的乐趣,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探究中都能说出一些原因。学生再把他们探究到的结果归纳起来就得出了答案。我赞扬了学生。学生很高兴,觉得他们都能解决
问题。
4.科学设置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教师设置的问题好,学生探究的参与度就高。如,在教学《香菱学诗》时,在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2)作品刻画你喜欢的人物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能从书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3)归纳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学生有的说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有的找到了相应的语句,还有的能归纳出人物的形象。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效果很好。
二、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要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学习、需要创新的那部分人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特长能为探究性学习服务。如,在教学《在声音的世界里》时,学生中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选择小而新的课题,并且要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从而探究讨论得出新知。
三、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参与探究营造良好环境
教师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老师,而要让自己去适应学生。老师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以便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合作的意识、平等互助的意识,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探究知识的合作者而不是权威者,要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相互帮助解决疑难。
四、灵活多变的探究方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
学生分小组探究。学生便按已分的小组七嘴八舌地探究起来。从形式上看很热闹,但当老师让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时,学生展示的就较少,甚至没有学生愿意展示。对于这种情况该怎样解决呢?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探究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好探究的方式。我们根据需要可选择集体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探究。探究较容易的问题可选择集体探究。探究的问题较难可选择小组探究。小组探究中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一个小组可同时探究几个问题,也可以一个小组只探究一个问题。探究难的问题可以选择师生合作探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完成探究的任务。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陈太与友期》时,可让学生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后谈道:“别人不尊重自己的父亲,谁都会无礼。”再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见到的云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作探究,学生就能认识到云与天气的关系。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还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了。
六、倡导以读促探究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以读来促进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师好的示范朗读,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集体朗读可感知课文内容,为探究奠定基础。理解课文内容时,有选择性的朗读可帮助问题的探究。探究文章的语言特点时,学生品读精美的语句可帮助体会作品的语言。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作了声情并茂的示读,当时赢得了学生的掌声,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注意字音和节奏,再读课文时注意读出感情。通过这两次朗读,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结合注释来理解。学生能较好的解释文言语句。在探究作者感情时,我让学生反复品读作品中蕴含情感的语句,再来探究作者的感情就显得容易了。我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读,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七、教师有效的点拨、指导能促进探究的高效
任何学习形式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新课程改革后,老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当好点拨者、指导者。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老师要做好小组建设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小组选好探究的组织者,确定好主研人员、参研人员,指导学生如何分解探究任务,如何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整理探究的成果。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作好小组间的巡访工作。当学生探究偏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向要探究的问题;当学生探究肤浅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引向深入;当学生探究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做好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指导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应重视点拨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点拨与探究问题相关的知
识,而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指导,可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可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享受探究的乐趣,感受探究的成就,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促成高效的探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经常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需要。学生养成了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语文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我们就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