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017-08-15何建岐
何建岐
摘 要:教育是由“教”和“育”两部分构成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趣味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首先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其次总结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在校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典章回小说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就是设置悬念,在情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作者往往会设置一个“结”,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对后续的故事情节有所期待。通过设置悬念让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这为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思路,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的教学中,课文开篇作者就写道“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这个地方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能够代表一个人的要素有很多,为什么作者独独对父亲的背影印象如此深刻呢?”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思考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但是在《背影》这篇课文中,为什么作者要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描写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领悟,作者父亲“颓唐”的身影表现着父亲的潦倒和饱经忧患,作者幼年时家境贫寒,父亲需要奔波谋生,在奔忙之余还要抽出时间送作者到北京上学,还要艰难地爬过铁轨去为作者买橘子。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联想到父亲以往的种种,不仅潸然泪下。这里的背影显然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代表着父亲对儿子不求回报的无私的
爱,这种爱通过描写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显然很难表现出来,相对于描写背影也缺少吸引力。
二、课内外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能够见到语文,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应该让教学更具生活气息,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情
境,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不分析课文内容,而是选择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想。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的学生认为万芳是善解人意的、仗义的,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太懦弱,做事完全依照父母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自己对父母的看法,怎样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唠叨和严厉,如何评价自己的父母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的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他们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教学中,教师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分析诗名中画的题目,然后自己阅读苏轼这首诗,找一找这首诗的内容和题目是否有不相符的地方?”教师提出问題后立刻让学生热情高涨,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大诗人苏轼的诗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吗?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最终发现诗中并没有描写夜景。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掌握了诗的内容,并了解了题画诗的特点。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提出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主动性。
四、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同样至关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总结应该是简短的、全面的,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课后思考,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鲁迅先生《社戏》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结束后,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童年是我们永恒的美好记忆,童年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美好希望,我们都有着快乐的童年,也祝愿你们永远拥有一份童真,永远年轻和快乐!”教师通过这样一段话进行教学总结,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时刻保持着高涨的求知欲。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每个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和保障。时刻保持求知欲,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学生学好其他科目也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蔡海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语文(中旬),2006.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