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17-08-15梁汝婷
梁汝婷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出现比例在不断上升,而班主任作为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直接承担者,因此应当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比例在逐年攀升,具体表现为焦虑、学习障碍、沟通障碍、暴力等方面,特别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再加上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性原因,其面临着学业、家庭、情感及生理性变化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使得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学习压力大
虽然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我国义务教育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转型,教学依然以成绩为核心,学校为提升本校升学率,近些年来逐渐加大了学习课程总量和任务[1]。学校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等教育,导致学生常常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具体表现为学习焦虑、疲劳、困难等情况,由于父母与老师的过高期望,再加上青少年时期的敏感心理,学生往往承担着过重的心理负担,其缺乏对自我的正向评判,会比较在乎自己的失误及他人看法,一旦出现一两次失误,就很容易出现心理上产生问题。
2.家庭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方面,同样也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与父母之前的关系紧张、叛逆心理、单亲家庭等特殊问题。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与生理正处于极度变化时期,其心理上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生理上的不断发育使其产生一种焦灼感[2],心理上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并产生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开始与父母的意见对抗等。而通常对待这种情况,家长会习惯使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对待,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更加严重的反抗与厌恶情绪,使得矛盾更加的尖锐。这种例子较为常见,学生以为父母的不合或不满足自我需求而出现厌学、暴力、逃学甚至偷窃等问题。
3.学生生活问题
在初中学生管理中,多数学校施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其接触面相对较窄,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基本上由家人、同学和老师,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上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3],部分学生心理敏感、自卑,与同学缺乏正常交流,而部分同学因为性格过于开朗,个性直接,易伤害同学,导致被孤立、排挤情况十分严重,再加上部分同学的成绩较差、家庭贫穷、智商偏低、身体残疾等情况,经常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极易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二、中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班主任应当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教育水平将对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学班主任其承担压力较大,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则无法正常开展德育工作,更无法管理好班级。班主任难免会与学生斗智斗勇,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提升自我心理素质水平,并始终保持积极、热情、乐观的心态来管理班级,并利用自身的态度和正能量来感染学生。另外,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例子,以更好的胜任此项工作。班主任应树立“多角色意识”,在学校中应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的导师、纪律的管理员、父母、心理“医生”、沟通的“艺术家”、“维权”的代言人、学生的榜样等角色。
班主任应当注重自身多种角色的构建,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的导师,心理医生,“维权”的代言人等等。在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时,不可严厉禁止与呵斥,而是需要耐心鼓励和疏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充分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方式实现良好的心理疏导。
2.着重培养学生的正常交往能力
学生处于班级的时间相对较长,长期处于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集体中,会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放松感,而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冷漠、歧视、嘲笑甚至暴力的环境中,就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创造和引导和谐班级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班级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注重对学生以下三方面内容的教育:①学会与父母相处。班主任应当通过家长会或感恩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家长并认同父母的付出,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家长更是应当注重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引导,尊重孩子并学会使用科学方式对待孩子。②学会与老师相处。班主任应当以真诚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中通过科学管理方式,鼓励学生将所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实现良好的心理疏导效果。③学会与同学相处。初中学生应当正确看待自我生理上的变化,并正确看待异性的交往,不应歧视、嘲笑任何一位同学,通过同学之前的友爱互助、相互尊重,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
3.建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由于初中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班级中度过,因此班级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将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和谐相处。班主任应当起到带头作用,通过积极向上、乐观、友爱的态度来感染学生,通过在班级中的自我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分享来不断增加自我人格魅力。平等、友爱、真诚的对待学生,并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充分调动起班级的正向氛围。通过举办一些调节气氛的活动如班级拔河比赛、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活动[5],提升学生们的具体荣誉感,并拉近学生之前的距离,创设一种和谐、友爱、平等的班级心理环境。
4.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习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最主要任务,学习方式和态度的不正确都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从而出现自卑、急躁甚至厌学等心理情绪,因此,班主任应当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升其学习效率和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要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发散思维,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从而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应当重点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学习中的苦难,并学会理性分析问题,避免学习中“高原反应”的持续发酵,从而养成一种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心理。
5.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要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耐心、真诚、鼓励等教育手段,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正确思考方式、情感、心态等方面的引导。通过举办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性活动,拓展人际交往的接触面,提升知识面的宽度,并在此过程中打破封闭式学校生活对学生带来的恐惧、胆怯等心理,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社会更加注重对健全人格和专业人才的双方面要求。因此,针对广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必然,班主任应当不断认识到自身肩负责任,并通过科学教育方式与手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卜红娟,姜健.中学班主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03):25-26.
[2]于兆青,秦立香.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6(05):96-97.
[3]周秀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2008,09(08):12-13.
[4]張永伟.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11):130+132.
[5]胡冰.浅谈中学阶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1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