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与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2017-08-15柯燕枝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启发式创新

柯燕枝

摘 要:课堂教学结构分为激情引趣,以旧迎新;自主探究,解惑释疑;综合训练,培养能力;实践运用,引导创新四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相互渗透,交替出现,循环往复。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初步走出了传统的教学误区,优化了课堂结构。

关键词:启发式;解惑释疑;诱发;创新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将现代课堂教学结构分为激情引趣,以旧迎新;自主探究,解惑释疑;综合训练,培养能力;实践运用,引导创新四个环节。需要明确的是这几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向的流程,而是四个环节互相联系、相互渗透、交替出现、循环往复的复合过程。根据这一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初步走出了传统的教学误区,优化了课堂结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教学的主要依据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就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几个环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激情引趣,以旧引新

每节新课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延伸。为了做好学习新知识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引发动机,明确目的,一般都要复习有关知识来作好迁移铺垫,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进行:对于时间较长的旧知识就出几个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来做,引导学生回忆,把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要用到乘法公式的有关知识,这时就列出几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完成,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同时又达到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对于学过时间不久的知识,则采取提问的方式或举例形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问学生:我们学过了几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举例说明。这样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对于定义概念较多的知识,就引导学生看书试做准备题,采取自学式。通过这三种方式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既不感觉难又能有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创设情境、设疑、设奇、找规律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己提疑问、揭示重难点、激发思维。如,在学习圆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三架简易战车,其中一辆的车轮做成方形,一辆车轮做成椭圆形,一辆车轮做成圆形,摆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让学生拉车感受每辆车在前行时的情况,总结讨论哪种车轮的车在行驶时较平稳,然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最后我说出结论,激起学生学习圆的兴趣。设疑时我常出一些诱发本节知识的疑难点,让学生自己解决。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让学生做这样的一道题:已知y=x+2,x+y=5,求x的值?学生解题时可以合作互动,给出结果,教师再作评判,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的评判又让学生为发现这种解法而欣喜不已。设疑找规律时,常出一些特殊的题目一口说出结果,一题二题……让学生感到惊奇,产生好奇,追求教师的解决方法。这时就让他们细心观察这些题目特点,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例如,在讲同底数幂相乘时出这样几个小题:(1)32·34,(2)52·56,

(3)a2·a7,(4)32·53·34·56;我很快说出结果,学生感到定有规律并进行追寻。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猜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又使他们快速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寻求答案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解惑释疑

解惑释疑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之

一。它要求清楚理解掌握本节知识重难点,也包括应用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在前阶段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现争论,互不相让的局面,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再作比较与解释;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争取人人动手动脑,积极解决疑点,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思维能力。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问题的解决,概念的形成,并不等于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知识。因此,需要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个环节我通常是通过练习—暴露问题—再练习—总结这几步完成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书本上的练一练,习题里面的题目,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鼓励他们进行演板。之后,由同学们自己评价出现的问题,然后再鼓励该生对错题进行纠正,这样不仅使学生纠正了错误认识,也使大家共同加深理解新知识,加深记忆,实现从模糊认识到正确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但此时要注意在暴露学生问题时千万不要打击、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要及时评价出长处,找到闪光点。针对错误也可以练习一些反复出现的错误,了解错因,耐心启发,达到纠错目的。如,在学习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很多学生常把x>a在数轴上表示反了。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同学们说做题时以为是大于号符号口向左放在数轴上表示就想到向左方。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懂数轴上的点表示数间的关系(左边的数总小于它右边的数),教师在讲清错因后,再鼓励学生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就是把大于号看成一个箭头“→”,即指向正方向,小于号看成“←”,即指向反方向。这样一说,同学们长出一口气,这个难点既形象又准确地被解决了。通过找准切入点,精心诱导,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认识,更从中培养了创造

能力。

四、实践运用,引导创新

实践运用,引导创新是学习目的,也是对知识掌握的深化和培养能力的时机,作为教法和学法来说具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变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环节中注重变式训练,因为变式训练可以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促进技能的正向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做法是:(1)设置形式各异、功能不同的题目,题型上选择、填空、解证都有。功能上从深入理解知识,澄清易混错误认识,训练基本思维能力的题到开放、探索、创新的题,逐级递升,系统训练。(2)进行一题多解训练。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探索一题多解的方法主要有:从语言转换的角度,从不同的认识观点角度,从数式结构变形的角度,从题类方法的角度等,各种方法解出后,要求学生再将各种方法进行类比、小结,并定出最佳解题方案。(3)设置一律多用题组,同一规律在不同的题目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多个题目有时可用同一思想方法解决。这种训练有利于澄清学生对事物的模糊认识,抓住问题的本质。(4)开展一题多变活动,即把一个问题加以改造、变化、延伸和推广,得到一些新的题目,达到举一反三、脱离苦海的目的。但这一环节并不是一刀切,人人都能做,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学生打开思维盲点,切切实实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花.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8).

[2]乔继斌.如何发挥好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8).

[3]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

編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启发式创新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平行四边形
善用启发式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