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龙趸鱼高位池越冬养殖技术探究
2017-08-15张玉麟杨小立庞强
张玉麟+杨小立+庞强
摘 要:近年来,华南地区涌现出以珍珠龙趸等品种为代表的养殖优良品种,但由于其养殖技术不太完善,养殖成本过高,尚未能形成成熟的产业,尤其是这两种鱼越冬遭遇水温低至10—14℃时,效果并不理想,业者普遍反映越冬成活率低,存塘鱼瘦弱,成本居高不下,未能实现连续生产,产能偏低,造成产业发展滞后。针对这种情况,为进一步扩大产能,实现像南美白对虾一样,一年多造的生产模式,开展珍珠龙趸高产化养殖技术、越冬模式研究及大田养殖试验,有助于使冬季养鱼走出困境,步入产业化道路。
关键词:珍珠龙趸;高位池;越冬;技术
针对南方白水塘冬季池塘利用率低,生产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1月底到5月无活鲜上市等問题,笔者所在单位经过调研及技术研究,新建越冬池6口(28亩)、淡水井4口等,开展越冬养殖, 5个多月来,越冬养殖试验进展良好,成活率为85.8%,对于盘活冬闲季节池塘及水体资源,解决翌年3-5月份水产品供给瓶颈及环境载荷问题,为广大渔民提供一个思路。
一、技术方案
1.新建越冬池,将原来排灌不分家,积水无法排干的养殖滩涂,建成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配备增氧设施,产量稳定增长的标准化池塘,池底较原来底面垫高0.3-0.5m,可以彻底清池、晒池,便于消毒,池塘平均水深达到2米左右,增加了水体容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露天池配套安装增氧机,解决越冬池溶解氧含量偏低,鱼苗密度较高时因缺氧发生浮头死亡的情况发生;
3.近两年监测结果显示,当地海水在9月中下旬后,总碱度不足的问题尤为明显,经常处于80mg/L及以下的水平,尤其是在夏季多雨季节,海水总碱度下降更明显,对养殖生产十分不利。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添加地下水的方法,恰好能解决养殖用水总碱度偏低的问题,提高鱼苗越冬成活率。
4.针对越冬养殖池中鱼密度较大,鱼排泄物较多,加上绿藻大量繁殖,水质变坏的情况,通过少量多次的投饵技术、拌料以及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维持菌相、藻相、浮游动物相相对平衡,降低发病率;
二、越冬养殖试验
1.放苗前准备。越冬池共6口28亩,泥底、地膜护坡,最高水位2.2米,每池安装4台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放苗前的一个月,进经80目筛网过滤的海水,水深1.5米后用15ppm的漂白粉消毒水体,约10天后投放南美白对虾苗(套养),每亩3万尾。虾苗在池里摄食天然饵料或有机碎屑生长,起着清洁水体环境的作用,又可作为鱼的活饵料。
2.放鱼苗 。11月2~5日,6口越冬池共放珍珠龙趸鱼苗9.1万尾,鱼苗体质健壮,活力好,规格整齐,色泽光亮,体长12厘米,具体放苗数量如下表:
3.投喂饲料。鱼苗下池的第二天开始投喂,用珊瑚牌石斑鱼配合饲料。把鱼引到固定位置投喂,每天两次。投料时,把饲料慢慢撒进水里,当鱼苗不积极抢食时,停止撒料,而在投料点及其附近放三个观察网,每个观察网里放当次投料量的3%的饲料,规定吃完时间是:水温17~22度为2小时,水温降为16左右,投料时先把料量减为原来的1/4,要求2.5小时吃完。若天气和水质正常,提前吃完则适量加料,否则减料。正常情况每次投料量为鱼的总重量的1%.越冬期间各池总投料量如下表:
4.计数过塘。经过约5个月的越冬标粗,鱼的平均规格达到约0.3斤/条。2016年4月10~18日,把6口越冬池的鱼全部捕起,总共78042条,24162.6斤,越冬成活率85.8%,起捕鱼转至7口养成池,并把不同规格范围的鱼分别放到不同的池塘,以免互相残杀。
三、小结与讨论
1.用露天池塘进行珍珠龙趸鱼越冬标粗,一项重要工作是采取措施减少气温下降对池塘水温的影响,每次大幅度降温前,把水位提到最高,可降低水温随气温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当白天有太阳、气温比池塘水温高时多开增氧机,有助提高水温,若水温比气温高,在不缺氧的情况下,不开增氧机,以减少水中热量散失,尽量保持越冬有相对较高的水温。
2.越冬标粗期间,用珊瑚牌石斑鱼饲料喂鱼,鱼的成活率达85.8%、饵料系数约为1。说明养珍珠龙趸可完全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鲜小杂鱼饲料,且效果可能更好。
3.保持优良水质是养殖成功的保障,在养殖试验过程,勤换水,保持每口池的透明度为60cm以上;常常下石灰,保持水的PH值为8~8.8,溶氧4ppm以上,使鱼能在舒适的水体里健康生长,有助于提高鱼的成活率和产量。
4.在越冬池和养成池放南美白对虾,把鱼不能利用的物质转化为虾产量,既改善池塘水体环境,又为养殖对象提供活饵料,提高饲料效率。
参考文献:
[1] 魏友海. 几种养殖品种安全越冬技术[J]. 科学养鱼. 2005(11).
[2] 吴风涛,吴国升. 鲈鱼室外越冬技术要点[J]. 水产养殖. 1997(05).
[3] 陈莉萍. 罗非鱼越冬期间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07(23).
[4] 卢太满. 罗非鱼标粗苗的日常管理流程[J]. 水产养殖.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