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茶加工的全过程
2017-08-15张金有
张金有
摘 要:通过红茶品质特色;红茶原料,原料要求;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干燥的工艺阐述。
关键词: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特色;原料;嫩度,匀度,净度,鲜度;萎调,揉捻,发酵,干燥;温度,湿度;摊叶厚度
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产品,曾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统治地位。我国云南.湖南、福建、江西、湖北、台湾等省生产的红茶均有悠久的生产历史。20世纪50年代,工夫红茶的产地扩大到四川、浙江、云南等省,其中云南省的“滇红”具有优良的品种和地理优势,品质在国内独具一格。1957年我国开始生产红碎茶,196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红碎茶机械、制造技术和产品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
一、品质特色
无论是工夫红茶还是红碎茶均为全发酵茶。鲜叶通过萎凋、揉捻(切)、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使鲜叶内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萎凋来增强酶的活性,然后通过揉捻、发酵,以茶多酚的的酶促氧化为中心,发生了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最后形成红汤红叶的特色,并具有滋味醇和或鲜爽,香气醇正的特点。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品质有较大的差异,工夫红茶因加工时间长滋味更加醇和,而红碎茶采用短时快速强烈的切碎技术,产品具有鲜爽、纯正、浓强的特点。
二、红茶原料
鲜叶质量的优次,直接关系制成红茶的品质。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之分,但对鲜叶质量的要求一致。
1.原料要求
生产红茶首先要有适制红茶的品种,如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茶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叶品质特别优良。云南云抗10号,云抗43号,广东英红一号以及江西宁州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红茶的鲜叶品质也是由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4方面决定鲜叶的等级。
(1)鲜叶的嫩度。嫩度是评定鲜叶等级的主要指标,它将决定毛茶的等级。一般细嫩的鲜叶,制成毛茶条索紧细,锋苗好,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亮,香味浓爽醇厚,叶底红匀艳亮,粗老鲜叶制成的毛茶,外形条索空松,色泽枯花,内质香味平和带粗淡,叶底硬暗。
(2)鲜叶的匀度。红茶要求鲜叶老嫩均匀一致,苦老嫩不匀,制成的毛茶老嫩混杂,不便于初精制加工。
(3)鲜叶的净度。鲜叶中的夹杂物影响毛茶的净度,非茶类夹杂物除影响毛茶净度外,还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一些硬质的铁石夹杂物还将损坏制茶机械。
(4)鲜叶的鲜度。为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鲜叶存放过久,运输中踩压,会使鲜叶发生红变,或因叶温升高而劣变,严重地损害品质,甚至失去加工价值。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和滋味。
此外,鲜叶的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苦品质较差。采摘季节与品质也有关,一般夏茶制红茶较好,这是由于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因此,有的地方春季制绿茶,夏季制红茶,能充分发挥鲜叶的适制性。
2.原料的管理
进厂验收的鲜叶,要加强管理。根据我国初制厂的加工能力和水平,每年春、夏茶季都有一个鲜叶进厂的高峰期,许多鲜叶不能及时加工,因而茶厂的鲜叶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工夫红茶加工
工夫红茶加工的基本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1.萎凋
(1)工夫红茶萎凋方法。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机萎凋及各种形式的加温萎凋法。目前,普遍采用萎凋槽萎凋。
(2)萎凋糟的操作技术。主要掌握好温度、风量、摊叶厚度、翻抖、萎凋时间等外部条件。
①温度。一般鼓风流温度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超过38℃,槽体前后温度要基本一致,才能获得较好的萎凋质量和较高的生产效率。
②风量。一般萎凋糟长12米、宽1.3米,盛叶框边高20厘米,有效摊叶面积17平方米,此种规格采用7号轴流风机,风量1800~20000立方米/小时,风压26~30毫米汞柱,这种风量基本能满足萎凋要求。
③摊叶厚度。每条17平方米小型萎凋糟,摊叶量260千克左右。38平方米的大型萎凋糟可以摊放1600千克左右的鲜叶,是小糟的5~7倍。“嫩叶薄摊”,“老叶厚摊”,小叶种一般摊放厚度20厘米左右,大叶种19厘米左右。
④翻叶。萎凋糟摊叶较厚,各层叶片失水程度不一,为使萎凋均匀和加速萎凋,在萎凋中应适当翻拌。
⑤萎凋时间。一般都以达到萎凋适度为终止时间,用萎凋糟萎凋,根据各地试验结果,以10-12小时达到萎凋适度,品质较好。
(3)萎調适度的检验方法。经验判断结合萎凋叶含水量的测定,两者相辅相成正确性大。
经验判断是根据萎凋叶的物理特征来判断,即叶形萎缩,叶质柔软,茎脉失水而萎软,曲折不易脆断,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
2.揉捻
揉捻是工夫红茶塑造优美的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内质滋味浓厚,取决于叶片卷紧程度和细胞组织破坏程度。目前广泛采用机械揉捻的方法,如大型的90型双动、单动揉捻机(即揉桶内径为90厘米,下同)。中型的有65型、50型揉捻机,小型的有40型揉捻机等。
揉捻技术指揉捻效果的好坏,与投叶量、揉捻时间与次数,加压与松压、解块筛分以及控制揉捻室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
(1)投叶量。由于揉捻机型号和性能不同,叶片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
(2)加压与减压。压力轻重是影响揉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原则。
(3)揉捻室的温、湿度。揉捻室要低温高湿,室温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尤其是气温高、温底低(一般地区为夏秋季,云南为春季时)的情况下,揉捻室要经常洒水或喷雾降温增湿。
(4)揉捻程度。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如揉捻不足,细胞破坏率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黏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5)解块筛分。解散团块、散发热量、降低叶温、筛分大小、初步分级,分别使各号茶都能揉紧条索,使发酵均匀。
3.发酵
(1)发醇方法。一般将揉捻叶放在发酵框或发酵车里,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要掌握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量。
①温度。对发酵质量的影响较大,包括气温与叶温两个方面。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叶温的高低。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0℃为宜,气温以24℃~25℃为佳。气温和叶温过高,如叶温超过40℃,发酵变化过分激烈,使毛茶香低味淡、色暗,严重损害品质,所以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于散热降温;反之,温度过低,发酵时间延长,内质转化不全,因此在叶温过低时,就应加厚叶层以利于保温,必要时采取其他的加温措施。
②湿度。湿度对于发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实践表明,保持90%以上的高湿度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含水量很低的叶片,发酵时湿度小,茶褐素积累过多,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因此,发酵要求空气相对温度达到95%,这就要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
③通气供氧。发酵中需消耗大量氧气。制造1千克红茶,在发酵中耗氧达4~5千克。在缺氧条件下,发酵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发酵也释放二氧发碳,从揉捻开始到发酵结束每100千克叶片,可释放30千克的二氧化碳。因此,发酵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2)摊叶厚度。摊叶厚度影响通气和叶温。摊叶过厚,通气条件不良,叶温增快,热量不易散发;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2厘米,嫩叶和叶形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形大的要厚摊。发酵过程中应翻拌1~2次,以利于通气。
(3)发酵时间。从揉捻开始计算,一般为3~5小时,但发酵时间的长短因发酵条件、揉捻程度、叶质老嫩而差异很大,不能单看时间的长短,应以发酵程度为准。
(4)发酵标准。在实际生产中,都是根据发酵叶的香气和叶色的变化做综合判决,以发酵适应标准。
(5)发酵适应。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叶温达到高峰开始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4.干燥
干燥是鲜叶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决定品质的工序。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称毛火,第二次称足火。毛、足火中间需摊凉。
(1)干燥方法。有烘笼烘焙和烘干机烘焙等。目前一般茶厂均已改用烘干机烘焙。烘干机烘干的操作技术主要掌握温度、风量、烘干时间和摊叶厚度等。
①温度。自动烘干机的毛火温度以进风口测量应为110℃~120℃为宜,不超过120℃;足火温度应为85℃~95℃,不超过100℃,毛火与足火之间要进行摊凉,摊凉时间一般为40分钟左右,不应超过1小时。
②風量。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增加风量,可提高干燥效率。
③烘干时间。一般毛火应高温短时,以10~15分钟为宜;足火应低温慢烘,时间应适当延长,使香味充分发展,以15~20分钟为宜。
④摊叶厚度。一般掌握为“毛火薄摊、足火厚摊、嫩叶薄摊、老叶厚摊、碎叶薄摊、条状或粗叶厚摊”。总之,要保证通气性良好,均匀和热能利用率高,既保证干燥质量,又提高干燥效率。摊叶厚度为毛火为1~2厘米,足火可加厚至3~4厘米。
(2)干燥程度。干燥后含水量指标,毛火花含水量为20%~25%,足干茶含水量应为4%~6%。
参考文献:
[1]《云南农大茶叶加工与制茶学》;《中国茶叶加工与制茶》;《中国茶叶》杂志期2003年,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