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恩和:苍茫“太行”情

2017-08-15李晶雪李中

军工文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研制航空发动机

李晶雪 李中

张恩和 1939.06-2016.11

辽宁营口人

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

“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

2016年11月13日,中国航空发动机知名专家、“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中国航发动力所原副所长张恩和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从早到晚,航发人的朋友圈被不断刷屏,大家纷纷表达对老人的怀念之情,沉痛悼念这位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广受爱戴和尊敬的总师,这位值得我们永远记住并终生学习的敬业榜样和事业楷模!张恩和总师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探索之路,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热爱的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为“中国心”奋斗一生

1964年,张恩和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顺利毕业,经过一年的空军部队锻炼后,被分配到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动力所、606所)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从此开启了一生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在之后的50多年间为“中国心”事业奋斗终生。

在职业生涯初年,张恩和跟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前辈们奋斗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一线,专心从事涡扇6、涡扇6甲发动机研制工作。1981年,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张恩和作为国家公派第一批访问学者飞赴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国外进修。学成归国之后,他先是参与了昆仑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年担任涡桨5甲1发动机降油耗工程总设计师,成功地实现了降油耗9.4%的工程目标,顺利投入航线使用。1984年12月,他开始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张恩和任“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主持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工作。“太行”发动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项目。当时我国空军主战机种所用的发动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1993年,在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的大力支持下,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作為总设计师单位,动力所克服了基础薄弱、条件不足等种种困难,完成了“太行”验证机阶段的研制工作,并以装配我国歼某飞机的技术状态转入原型机研制。然而,在当时技术情况下要用“太行”发动机装配新型飞机试飞有很大风险,且这一飞机为单发方案,发动机装配飞机试飞前,除必须进行大量地面试车考核外,还需经过飞行台试验。

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太行”发动机研制最困难的日子里,张恩和承受着技术攻关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深深认识到,航空发动机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核心技术产品,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经历过涡扇6等几个型号下马的痛苦经历,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张恩和感到选择合适的试飞平台的重要性。为了降低装配飞机的研制风险,张恩和适时提出了以“太行”发动机配装成熟机型的大胆方案,并组织了所内的技术力量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张恩和身先士卒,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验证发动机在结构上是否符合装机要求,他亲自爬上2米多高的试验台上把附件一个个地摆上去,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同志们把他送去医院,医生检查伤口后给他缝了五针。当昏迷的张恩和醒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关注他心爱的发动机,得到同志们肯定回答之后才安心。经过详细周密的论证,动力所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申请提供一架我国引进的飞机作为飞行平台用于“太行”发动机领先试飞,这一要求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张恩和立即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张恩和与广大参研人员开始夜以继日的拼搏努力。1998年9月,在沈阳所、沈飞、黎明的全力配合下,完成了配装飞机的全尺寸金属样机制造和装配,仅用1个多小时就装机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太行”发动机与某飞机相匹配。同年,总装备部批复同意将“太行”发动机首装机种进行调整,并在该型飞机上完成发动机设计定型。

“太行”发动机还在研制过程中,张恩和就高瞻远瞩进行下一步的谋划。20世纪90年代末在深入了解国外成熟的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模式后,就开始了航改燃机道路的探索与开拓。

2006年3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委批准设计定型。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对于解决我军主力战机动力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加强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7年,

“太行”发动机这一技术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发动机”

熟悉张恩和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十分经典的口头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发动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真正将“太行”发动机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为之奋斗,坚韧不拔,悲壮俱生。型号是他的生命,执著的事业追求造就了“太行”发动机的成功。

这位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严慎细实”,什么叫科学态度,什么叫胸襟开阔,什么叫大师风范!在青年技术人员的眼里,他一直是不苟言笑、非常严肃认真的老师,同时又是可亲可敬的睿智老人。他十分关心青年技术人员的进步成长。半个多世纪的发动机科研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航空发动机研制道路的艰辛和漫长,航空动力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对年轻人的培养张恩和可谓是呕心沥血,每一次为年轻技术员讲课他总是认真准备,从不马虎。在讲堂上张恩和不仅用严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把每一个技术问题讲透彻,同时还结合自己研制工作的经验告诉大家怎样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有时甚至用自己失败的经历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而在谈到经常面对的批评和指责时,他总会用理性睿智的思考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后来的航空动力人不是我们脸皮厚,而是干航空发动机研制这样的工作,要把一切批评和指责当作对自己的激励,当作能力提升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犹如踩钢丝一样的高风险领域真正掌握和驾驭规律,成为自由驰骋的舞者。

作为总设计师,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太行”发动机的研制。他放弃了节假日,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带领全体参研人员顽强拼搏、超常奋战。夜晚人们总看见总设计师办公室明亮的灯光,总装厂房挑灯夜战的员工,611所经常听到总设计师温暖关切的话语。试车台的同志们说,张总一来,身上的疲倦就没有了。

张恩和严细慎实的作风是出了名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发动机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组织找出问题的根源,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一切可能牵连的环节进行确认,确定没有产生影响后才放心。他说:“一定要拿出相关数据,一定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问题越早暴露越好,暴露一个少一个,否则装到飞机上再出事损失就大了。”

2003年春季的一天深夜,从高空台试验现场传来“太行”发动机出现问题的消息。此时正值非典时期,张恩和得知此事后,坚决要去现场,同志们都劝说他不要去了,派别人去处理。他面带焦虑地说:“‘太行发动机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如今出问题了,不去能安心吗?”就这样,在由沈阳去四川几千里的路上,两辆车由3名司机轮流开,张恩和与时任所长李勇、党委书记陈锐一行一路上不能住旅馆,只在汽车里休息吃东西,经过38个小时的颠簸,赶到了四川省江油涡轮院高空台试车现场。60多岁的张恩和一下车顾不得休息,一边听着参研人员的汇报,一边认真的思考,一夜未合眼的张总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一遍一遍分析各种数据,在场所有人员都被感动了。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太行”发动机的成功走出了一条矢志不渝、创新超越的自行研制之路。无论从技术、管理、研保条件建设、服务保障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發动机部件的设计、系统的设计、主机和加力的匹配、系统和发动机的匹配、发动机和飞机的匹配以及工艺上、材料等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所有参研单位在组织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经验,都得到了提升,走出了一条创新超越之路。

2007年以来,“太行”发动机继实现设计定型后不断装备部队使用,这一重大高技术成果的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飞机的“心脏病”的问题,结束了因发动机问题长期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使我军武器装备跃上一个新台阶。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实现了由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由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由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我军三代战机等主战机种从此有了强劲的中国“心”,同时也为航空动力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其在航空科技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张恩和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10月,张恩和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后他将奖金20万港元全部捐赠给动力所设立“昆仑太行”青年科技创新奖,鼓励青年一代激情进取、勇于创新。他的技术水平、敬业精神和高风亮节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和敬佩。

张恩和常说,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关系祖国和人民未来的事业,是一个全寿命的过程,每个产品都是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只有真正把自主研制的装备变成军队喜欢的装备,我们的设计思想、我们的产品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没有出装备,就等于没有完成任务。研制发动机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要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研制型号过程中还要做好合作与服务,总设计师单位是全局系统的一部分,既要考虑上游的供应商,又要考虑下游生产厂。全方位为用户服务,并贯彻到设计研制工作中,落实到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之上。不仅要在军机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大飞机动力研发中要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燃机系列产品开发,形成自己的燃机产品。

张恩和生前曾任中国航发动力所副所长、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顾问、航空动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作为航空发动机老专家,张恩和非常积极认真参加国家专项论证,在去世前一个月,还参加某专项评审。对中国航发组建热切期盼,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为“太行”发动机的总师,张恩和更是带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各个层次的技术领导、发动机设计专家、型号研制管理人员等,也包括使用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人员。所有人都通过这个型号的研制成熟起来,特别是技术队伍,从设计人员、专业组长、主任、副总师到总设计师,一大批年轻人在“太行”研制的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尤其是工程实践经验非常宝贵。这些人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恩和用一生诠释了这样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他却一心想着“太行”发动机装备部队使用问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

山高水长,风范长存。张恩和的人生与蓝天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缘分。情感的律动与那颗火热的报国心,激情演绎出深爱着航空报国的主旋律。年逾七旬,从业几十年来,他用心血和智慧筑就成功通天之路。

他为年轻一代航发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义不容辞承担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航空动力事业永继,祖国蔚蓝的苍穹中定会有轻舞的彩练,航空工业史册上定会有高耸的丰碑。

猜你喜欢

研制航空发动机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TWP100C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2016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公布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