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应时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2017-08-15付鹏锋
付鹏锋
在国际新科技革命持续发酵、产业链重构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中航工业制动“十三五”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航空军品升级换代需求旺盛,但竞争激烈,而我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太慢;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呈疲弱态势在曲折中前行,全球产业重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影响到公司外贸、转包业务的增长;三是公司非航空民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销量直接受行业市场和细分市场的竞争影响,加上技术基础薄弱、设备老化、资源分散等因素,实现产业突破的难度很大;四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机制遗留的问题使公司深入落实集团公司“抓改革、强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和“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部署有一个历时较长的艰难过程。
面对困难,必须顺势应时,推进公司产业创新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中航工业党组、中航工业飞机系统分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研发、制造、试验、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基于“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突出制动产业主体,加强民航产业、非航产业两翼发展,以“培养队伍、夯实基础、培育产业”为抓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管理升级、人才开发、文化重塑”五大战略,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变革、科技强基、智能制造改造、非航产业市场培育、AOS全流程实施、质量管理与实物质量提升、全面预算与降成本”七大工程,着力打造“体制机制的自我变革和自我完善能力、产品研发及核心技术研究应用能力、智能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管控能力、供应商及客户维护能力”五大能力,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强基固本,军航产业增量发展。依托航空专业技术领先优势,准确把握“新机遇”,拓展新市场,争取获得国家、集团所有新立项项目的机轮刹车产品配套资格;全力推进新技术用于现役老型飞机的改进改型研制和配套换装,增加新业务。同时,发展全电刹车现有的应用成果,与国外供应商展开竞技,通过主机厂、所,在国内各型飞机以及航天器上推广应用,牵引产业升级。
迭代升级,民航产业引领发展。按照集团公司民用航空“抓重点、拓谱系、带配套”的发展部署,同步开展新舟700支线民机、宽体客机等机轮及刹车系统产品研发生产,新舟60系列配套与主机同步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巩固国产民机OEM地位;全力拓展通用航空业务,争取全部配套集团内生产通用飞机的机轮刹车系统产品,并不断遴选、拓展外部通用航空产品市场;继续加快进口民机机轮刹车零部件国产化研制,强化军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民航产品中的转化应用,开展不局限于机轮刹车产品的PMA件研制及适航取证,丰富PMA产品种类及维修业务,创造和引领客户需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升级转包业务模式,丰富转包产品种类,争取更多产品进入国际民航市场。
狠抓重点,非航产业突破发展。以汽车、轨道车辆制动产品为重点,着力技术同源、价值同向产品的探索与开发,逐步形成支柱民品优异、新增长点潜力巨大的产业结构。
汽车制动产品要维护和同步跟进成长性良好的主机市场,跻身主流供应商;打造“精品”零件,进入高端车型;寻求先进技术合作,实现轿车制动总成部件的配套突破;以碳复合材料技术优势抢先占领国内赛车、高档轿车刹车盘片市场,形成产业化发展;依托航空全电刹车技术开发汽车电制动总成产品,抢得相关车型市场先机;探索“互联网+零配件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形成新的業务增长。
轨道车辆产品发展要立足公司资源整合,借助外部力量,加速轨道车辆闸瓦、闸片系列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高铁粉末冶金闸片尽快完成250~380km/h鉴定,突破市场壁垒,在“十三五”后期形成销售收入;新型碳复合材料高铁刹车产品通过研制合作,力争2020年前取得CRCC认证,逐步实现新型碳基复合刹车材料在高铁的突破应用;重载高速闸瓦要突破核心技术和市场受制于人的局面;地铁、轻轨摩擦块/刹车副要不断拓展市场,形成稳定的规模效益。
创新驱动,保障产业发展;突出存量,培养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吸引、使用、考核、评价、调动、薪酬、培训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人员,控制员工总量,优化员工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大面积培养存量适用人才,为公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进一步理顺专业技术体系顶层构架,着力基础设计、工艺、材料等研究;引入机轮刹车系统国际先进标准,不断建立和优化技术标准及标准体系;开展仿真技术运用,加强专业技术预研和前沿技术探索,优先发展起降制动系统集成设计与仿真验证技术、高品质长寿命机轮设计技术、低成本长寿命摩擦材料技术、地面交通制动技术等八大技术,同步实施重点实验室、设计工艺仿真能力、性能测试等研发条件建设,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强技术状态管理和知识管理,促进产品设计、工艺开发水平地持续提高。
以国家新机型项目为载体,对标国际专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公司生产线升级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成航空产品机加、装配试验生产线、碳盘生产线、汽车盘式制动器生产线等多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夯实产业创新发展的硬件条件。
全面推进集团公司AOS作业级流程设计/优化试点项目,健全公司运营管理体系,深入运用精益六西格玛(LSS)、现代项目管理等先进管理工具、方法,同时,通过“互联网+业务”的融合和实践,逐步使公司业务流程和管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公司管理质的跃升。
精准发力,培育产业。全面梳理业务现状,结合用人机制体制创新,制定可实施性强的产业培育方案,重点培育航空维修、PMA制造、闸瓦、闸片复合材料成型产品、有色金属铸造产品等项目。
在西安研发中心建立开放式研发平台,整合分公司研发技术资源,引进外部智力资源,研究发展民品核心技术,同时搭建信息平台,了解、学习、吸收行业最新专业技术,以供应链思维提高民品的技术质量和生产能力,促进非航空产业快速发展。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灭“三无”、去“僵尸”、减层级聚焦主业、轻装上阵;压“两金”、清亏损和降负债,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公司这方面的工作与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贯彻落实集团“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命令”和中航飞机专项工作的要求,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机构积极落实,制定了“一企一策”的实施计划,明确节点措施和考核指标,拟通过业务整合、缩层级、减户数、严格考核。到2018年底,公司目前的17户合并报表及受托管理投资企业(其中三级企业3个、四级企业9个、五级企业5个)将减为8户(其中三级企业3个、四级企业5个),并通过管理改善、适度技改等措施,增强特困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公司产业创新发展必须顺势应时,创新驱动,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精准发力,速度取胜,开辟产业发展新天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公司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