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与当代住区规划的启示分析
2017-08-15彭晓丹
彭晓丹
摘要: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岭南古村为例,就充分利用了风资源,有效改善了居住条件,并且房屋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这一建筑理念对当代住宅的规划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的具体表现,然后探讨岭南古风村落设计对当代住宅规划的启示。关键词:岭南古村落 风资源 住宅规划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159-02
岭南地区夏季温度比较高,为了提高居住舒适度,使得传统民居常常借助自然风进行散热,如很多古村落的村前都建造大水塘,这可以用于容纳热量;每座房屋都有冷巷隔开,这有利于引导空气的流动等,这些建造形式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环境而出现的。在当代的住宅规划中,借鉴传统古村落的布局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
一、岭南古村落风资源的利用
(一)季风
季风由海洋与陆地季节温差引起,常以年为变化周期。大陆季风由于比较干燥,因此大陆季风表现为冬冷夏热,而海洋季风由于夹杂水气,因此表现为冬暖夏凉[1]。中国传统民居为了适应季风,村落常常背山向水,房屋朝向南方,这种建筑形式主要是为适应自然季风的变化,使得夏季房屋正对海洋季风,能够使房屋内凉爽;而冬季刮北风又可以被房屋围墙阻挡在外,使得房屋的内部免受北风的侵入,使房屋内部温暖舒适。岭南古村落道路平面布局,常常分为梳式与密式两种类型,两种方法均利用风压通风及热压通风原理,建筑中开天井可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著名的韶关古村就是比较常见的梳式布局(图1),在村前设有水塘与农田,村后则为高大乔木,这样就可以使村落处于一个低温的空间中,并且村内设有的大小不一的巷道以及天井也可以使得夏季凉爽的风流向每家每户,经过村前水田与水塘,使得风呈冷风,给村落居民带来凉爽。
图1
(二)山谷风
岭南古村落往往背靠群山与丘陵,山谷与山顶受热差异形成山谷风。在白天,风主要从山谷向山顶方向流动,这被称作古风;然而到晚间则为山顶风吹向山谷,这被称作山风,古村路依山而建,能够充分利用山谷风进行通风。
(三)水陆风
古村落选择常常与水有紧密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水为生存的基本要素。同时将房屋建造在水系的旁边,还是美化生活环境的一种手段,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认为景观[2]。比如岭南著名的韶关古村落,在村前设有祠堂,祠堂前方为平坦的广场,广场是居民的活动场所,同时在丰收季节还可用于晾晒稻谷,在前方则是半圆形的池塘,面积非常大,水深一般在1-3m左右。在夏季,大面积水塘与村落内部的狭窄巷道会形成风压,水塘低温处与村落内部的高温区域也会形成热压,风压与热压的共同作用,能够实现有效的环境降温。尤其是到夏季的晚上,风从村前的池塘吹向村内,沿村落巷道流动,人们将大门敞开,就可以感受到舒适的风吹过。
(四)街巷风
街巷是岭南古村落独特的交通网络,是通风采光的重要手段,季风、山谷风以及水陆风都需要借助街巷输送至每家每户[3]。并且街巷往往纵横交错、房屋高低错落,这可以改变风向及风速,从而形成街巷风。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每家每户将凉水泼到巷道路面,能够帮助路面降温,再有风吹过,吹的风就是冷风,使得街巷风给人带来凉爽感受。
岭南古村落还有著名的冷巷,冷巷主要是村落中的狭窄巷道,根据用途区分为室内冷巷及露天冷巷两种形式。室内冷巷连接室内各个房间,并且巷道有遮蔽,太阳不会照射其中,这使得巷内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要低得多。而露天冷巷则主要位于建筑外墙与围墙或两栋建筑外墙之间,外墙一般较高,其中夹杂一条窄的巷道,这样有利于自然通风,人们可以在巷道中乘凉。
(五)庭院风
设置在房屋周围或房屋内部的庭院可作为冷源或热源加强通风。岭南地区夏季风多为阵风,建筑进深较大,风压通风不稳,而在建筑内部,通过庭院与各种廊道,使外部的风作用与建筑正面,建筑北面则会形成负压,使得庭院内部通风[4]。此外,庭院中种植植物并且设置池塘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风的温度,使得庭院的温度降低,人们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丝丝凉爽之意,这不亚于现代的室内空调。
(六)天井风
岭南古村落的民居内部,常常会设立天井,之后以天井为中心,在四周布置厅堂、厨、卧室及杂物间,各个居室的门或窗户则正对或者偏对天井的方向。房屋内部的采光以及通风主要来自天井及天井上方镂空部分,内部气流能够从天井四周升到天井上空,形成气流流线,这可以实现房屋内部的有效通风。天井通风的原理主要为流体力学原理,天井的风压如果比较大,但是房屋内部的廊道风却比较小,此时天井常作为进风口,而廊道对应通风口,风动天井进入,在廊道流动,进入到房屋室内,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通风系统。以天井为中心的房屋的室内通风效果常常取决于天井通风口风速的大小。传统岭南古村落民居天井一般分为单天井与多天井,单天井指具有进风口,需要在别处开口以形成出风口,一般出风口依赖公共出风口,也就是房屋外面的巷道或街道,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外周设置南北方向的巷道,将其作为通风口。多天井则兼具进风与出风口,能够实现房屋内部良好的通风。
二、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对当代住宅规划的启示
当前的住宅规划设计中,要实现自然通风,就需要做好建筑内部道路、绿化以及水面等的合理布局。对于住宅建筑而言,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包括建筑的整体朝向、高度等;而对于建筑群,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群的布局、住宅的间距等[5]。住宅建筑实际布局中,为了达到良好自然通风,就应了解当地风环境的特征,同时根据住宅选址地形以及地貌等相关因素,合理利用季风、水陆风、街巷风等来改善住宅的居住环境。
为了保证风能够顺利流动,在进行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以及规划中,需要设置合理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同时在设置建筑朝向时,一定不能正对风吹的方位,应该有一定的角度偏差,保证风斜吹与建筑,这样可以避免前排的建筑将后排建筑风挡住。通常而言,房屋的方向与风方向夹角在30-60度左右能够获得最佳通风效果。在小区的道路规划上,方正的住宅区块可以采用曲折的方法,人为创造出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住宅整体布局上,为了实现良好的通风,应设置合理的楼间距,同时改善内部绿地布局,保证各个住宅都有良好的迎风面。在设计过程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风环境优化设计。如深圳白沙岭高层住宅小区就采取整体向心式布局,整体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小区住宅采用10-18层曲板形与24-30层V形、人字形与圆形塔式结构。这样既可以停车又可以改善住宅的通风条件。
建筑住宅的特殊组合方式也可以实现良好通风效果,如岭南地区传统民居中的围合院形式的住宅,开口处朝夏季主导方向,风可以在内部循环流动,通向每个房屋,这一设计方法可以用在当前住宅群的布置上,有效解决通风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对于天井风的住宅,应保证内部的连续性,达到良好通风效果。
三、結语
建筑房屋利用自然通风是一种低技术的节能手段,对地方风的巧妙利用是传统民居中满足居民舒适居住的重要措施。文章以岭南古村落利用风资源为例,探讨传统古村落对现代住宅规划设计的启示,以解决现代住宅自然通风问题,为住户提供舒适与健康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慕君.岭南古村广府壁画信息库建设研究[J].艺海,2016,(08):113-115.
[2]李文兵.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研究——基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视角[J].地理研究,2011,(01):37-48.
[3]王可.岭南人文图说之八十九——南社古村[J].学术研究,2011,(05):161.
[4]姚思东.岭南文化熠熠生辉——三水芦苞镇长岐古村即将修复迎客[J].源流,2012,(04):72-73.
[5]杨丽婷,曾祯.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4):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