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现状调查及关系研究
2017-08-15刘蕾闻明晶滕树元
刘蕾 闻明晶 滕树元
摘要:运用SAS、SCL-90及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问卷,以近500名省属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就业应对方式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就业压力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其它年级的大学生。(2)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3)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积极程度与就业压力呈负相关,即就业应对方式越积极,就业压力越小;就业应对方式越消极,就业压力越大。(4)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关键词: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就业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95-03
学者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就业压力是个体在面临就业情境时,在主观上感受到的并且一时无法消除的压迫感、紧张感和焦虑的情绪体验及行为反应方式。大学生面对就业情境时,会有不同的就业应对方式。本研究中的就业应对方式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所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状态,或者是个体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调整自身行为的策略和手段。
我们以省属院校大学生(文章中将其简称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对省属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启示。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省属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近500份问卷,回收率为97%,依据测谎题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的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人数比例约为1:2,大一至大四人数比例约为1:3:1:1。
(二)研究工具
(1)SAS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项目,项目采用4级评定,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其中项目5、9、13、17、19进行反向计分。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本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量表共九个维度,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项目均采用里克特等级评定。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3)自編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问卷:问卷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努力。由23个项目构成。其中认知调节维度8个项目,情绪调节维度8个项目,行为努力维度7个项目。问卷的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79和0.823。结构效度较好。
(三)施测过程
选取心理学专业两名研究生作为主试,主试宣读指导语,要求大学生按照指导语对三套间卷作答。测试时间为30分钟。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依据测谎题删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
运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1)性别在SAS和SCL-90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平均分数为10.80,高于理科大学生平均分数9.26。专业在大学生SCL-90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平均分数为1.04,高于理科大学生平均分数0.80。以上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没有影响。但是,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不同,文科大学生比理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敏感。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内容的性质、性格特征等因素有关。理科大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性质较文科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思维逻辑性,所以,理科大学生的性格更多表现为持重、内敛的特征,而文科大学生性格更多表现为外向、浪漫的特征。因而,文科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更关注,也更敏感。
基于上述结果,建议通过课程设置、学团活动等方式降低文科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
(2)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平均分数为10.41,农村大学生平均分数为7.82。这说明,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抑郁维度上,城市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的得分。究其原因可能是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较高,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不容易得到满足,引起抑郁分数较高,而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一般,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小,容易得到满足,引起抑郁分数较低。
(3)大学生在SAS和SCL-90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大四的平均分数均高于其它年级大学生的平均分数。在目前毕业生多,职位少的情况下,大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可能是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政府和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对毕业班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给予高度关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就业帮助,同时要对就业压力较高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二)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应对方式总体可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大类。
经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均不存在显著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条件差异。大学生在就业应对方式及行为努力、情绪调节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比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平均得分高。
以上结果说明,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条件对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没有影响,年级对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有影响,大二年级学生比其它年级大学生采取的就业应对方式更为积极。
(三)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
(1)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就业应对方式和SAS呈显著相关,就业应对方式和SCL-90呈显著相关。即大学生采取的就业应对方式越积极,他的就业压力越小,大学生采取的就业应对方式越消极,他的就业压力越大。这与陈宇红(200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如果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寻求各种心理调节措施,大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就会越小。但也有少数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刘恭辉(2010)针对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医学院大学生更多的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就业压力。因此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就业情境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存在群体差异的。
就业应对方式与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呈显著相关。大学生采用的就业应对方式越消极,在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上的得分越高。行为努力维度得分与SAS、SCL-90、躯体化、强迫症、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均呈显著相关。大学生采用更消极的行为努力的应对方式,在SAS、SCL-90、躯体化、强迫症、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维度得分越高。
(2)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SAS和SCL-90為因变量,把就业应对方式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努力三个维度引入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对就业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对于就业压力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这与刘春华对于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研究的结果一致。
因此,大学生采取消极的就业应对方式导致更高水平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拥有较低水平的就业压力。所以,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应从调节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人手。高校应在就业教育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的指导。
三、结论
(1)大学生就业压力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2)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
(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即就业应对方式越积极,就业压力越小;就业应对方式越消极,就业压力越大。
(4)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对就业压力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参考文献]
[1]靳秀兰,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分析[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8f944234b35eefdc8d3332b.html/2017-1-10
[2]周冬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76-80
[3]张丽锦,邱桂平,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96-698
[4]舒晓丽,汤福球,大学生就业压力源与焦虑的机理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1):83-86
[5]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