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2017-08-15张彩迪王娟
张彩迪 王娟
摘要:本文从聋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及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来阐述聋童心理理论的特征。影响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执行功能和家庭环境。心理理论的干预主要通过心理理论故事以及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展开。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提出相关研究展望,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聋童;心理理论;特征;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6-0011-05
一、引言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对于儿童而言心理理论具有极高的价值,心理理论水平较高的儿童能很好地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擅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有利于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对其终生成长有重要价值。由于听力障碍,聋童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交往空间和交流方式也因此受到限制,情感识别能力发展不足。早期阶段有效提升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系统收集关于聋童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归纳出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希望为聋童心理理论的早期干预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引导。
二、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征
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与发展水平两方面。一旦儿童能够理解错误信念,我们便认为该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这个年龄阶段一般为4岁到5岁,而且正常儿童心理理论获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4岁。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心理理论获取的关键年龄存在明显的延迟,大多数聋童获取和发展心理理论能力的时间要比正常儿童迟7年以上,大概是10年左右。当聋童开始具备心理理论能力时,其他同龄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已经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此外,在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方面,聋童与正常儿童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同质性。Peterson等人基于错误信念理解任务(错误照片任务、错误图画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了聋童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发现,4岁正常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和错误照片任务中的表现比聋童要好;在错误图画任务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虽然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并不代表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在每个方面都落后于正常儿童。Clark等以43名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聋成年人与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理论能力相近。由此可见,聋童在成长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但与正常儿童所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体会。Courtin采用错误信念任务考察了19名聋童和24名正常儿童在归因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并且聋童在错误信念归因方面的表现要好于正常儿童。虽然许多研究已证实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但并不代表在所有的社会认知能力方面聋童都落后于正常儿童。综上可知,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在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其心理理论可以达到正常水平。
三、聋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
(一)语言能力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体沟通的社会符号系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较为接近,因此研究者在探讨两者具体关系时发现,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基础,而且语言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理理论水平的提升。语言能力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是交流沟通的途径,语言理解是接收观念和想法的基础,Lundy选取5~10岁父母听力正常的聋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他们的表达性语言能力得分和心理理论得分显著相关,郝坚等选取家庭成员中有聋人的聋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与心理理论显著相关。由此可知,聋童可以通过语言能力亲近他人,从而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素养,提升自己的社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是指个体有意识地监控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过程,例如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计划、认知灵活性、自我监控和问题解决等。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发展年龄和所处脑部位的一致性。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年龄均是3~5岁,同时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所处的脑区均包括眶额叶和背外侧额叶皮层,这表明在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执行功能也得到显著进步,而且两者是以相同的前額皮层为中介的。研究者还深入探究了执行功能影响心理理论的具体途径,如执行功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如何通过自身不同成分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Perner等人已证实了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在各成分和各维度上的相关性。而苏彦捷等人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执行功能对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具有预测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时期,执行功能对心理理论造成影响的成分各不相同。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因素,制约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研究普遍认为,在家庭环境中,家庭交流数量和其他因素,如父母教养态度、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家庭言语交流方式等都影响着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Moeller的研究发现,在心理理论任务中,母亲和聋童讨论心理状态较多的聋童得分比较高。这表明,母亲在聋童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母亲与聋童交流的内容和频率制约着聋童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Woolfe以使用手语的聋童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些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他们与同胞姐妹的相处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聋童的心理理论得分与他们的同胞关系显著相关,说明积极的同胞关系有利于聋童理解他人的信念和愿望,进而提升心理理论水平。除此以外,家庭言语交流方式对于聋童心理理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发现,生长在有聋人的家庭环境中的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要比生长在正常家庭中的聋童高,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聋童的交流数量和质量,前者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顺畅的交流,这种交流促使他们成功地获得心理理论。
综上所述,聋童的语言能力、执行功能以及家庭环境都会对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影响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还有年龄、学校教育以及训练方法等。但是各影响因素对心理理论造成影响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以及影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心理理论的干预策略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试图探寻有效的心理理论干预策略。但是,对聋童进行心理理论发展的干预训练并不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讲述心理理论故事为训练手段进行干预;另一类是通过提升心理理论各影响因素的发展水平来进行间接的干预。
(一)通過心理理论故事进行干预
心理理论故事干预法是指直接给被试讲述心理理论故事或者利用图片短片等间接呈现心理理论故事,并借助讨论、反馈等来训练个体心理理论能力的方法,可以帮助聋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并流畅地进行交流互动。心理理论故事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故事;另一种是包含心理状态理解和推测的故事。Cerruto通过对聋童进行为期两周的信念训练和控制训练,结果发现信念训练组在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得分明显高于控制训练组,说明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故事训练是有效的。张杰采用意外地点任务训练、外表事实任务训练、守恒任务训练来对聋童心理理论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训练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故事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
虽然讲述心理理论的故事能够给聋童带来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但简单的故事讲述较难引导聋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聋童也不知道自己和他人拥有相应信念的对错及原因,这使得干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类问题,研究者尝试在心理理论故事讲述过程中加入讨论和反馈,以期促进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Clements等人为了证明解释和讨论错误信念故事对干预效果的影响,使用反馈法训练儿童理解错误信念。实验发现,只有对儿童进行答案反馈和具体解释的训练组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证明了故事干预过程中加入解释和讨论程序的有效性。上述研究虽然以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但是研究结果可以迁移到聋童群体,加入解释、反馈和互动的故事干预法也可以有效地提升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由此可见,基于观看心理理论短片和图片及讲述心理理论故事的干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反馈解释与交流互动的结合使用更是提升了干预效果,这将成为未来聋童心理理论干预的发展趋势。
(二)通过影响心理理论的因素进行干预
1.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发展是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通过语言互动和自我加工可以促进聋童心理表征和概念理解能力的发展,以此提升聋童的心理理论。语言能力可以从整体的语言能力和具体的语言水平来看,整体的语言能力对心理理论发展起基础性作用,而具体的语言水平则是通过语言因素下的不同语言成分对心理理论产生影响,其中补语句法的发展水平对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比较显著。Schick等人以176名聋儿为研究被试,发现补语句法的理解能力与错误信念理解的成绩显著相关,补语句法的理解水平对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Villier等人提出带有心理状态动词的补语句法在心理理论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这种特定的句法结构为聋童理解错误信念提供了思考的句法框架,所以聋童对这种句法的理解是心理理论提升的有利条件。基于Villers等人的假设,赵晓玲通过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句子补足语进行训练来干预个体的心理理论,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语言训练有利于聋童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相关心理状态的词语和句式,增强聋童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侧方位地提升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但是实验环节中使用的词语以及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实用性和非日常化的特点,在现实交流中得不到反复的训练和尝试,这将不利于干预效果的持续和升华。
2.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是一种依赖于已有的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途径获取的经验,采用两个物体相互代替或者赋予某一物体新概念的形式展开的互动性的模仿游戏。假装游戏训练涉及以物代物的象征过程,这会调动聋童各种心理成分的参与,使聋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区分外表和真实,从而理解自己与他人拥有不同信念的原因,进一步思考自己前后拥有不同信念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帮助聋童克服“自我中心”,学会自我反省、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等社会能力。Chandler等人研究发现角色扮演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减少适应不良行为,并且干预效果追踪调查保持良好。对于聋童而言,他们可以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经历各种情感历程和情绪体验,有助于聋童进行自我思考和定位,进而促进心理理论水平的提升。Youngblade等人研究发现在与周围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带有一定复杂社会性色彩的假装游戏有利于个体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准确预测。总的来说,假装游戏训练有利于促进聋童元认知、问题解决和社会认知等相关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聋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聋童社会常识的积累、社会技能的学习并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但是,假装游戏干预法中涉及的假装有时会对聋童形成一种误导,使聋童错误地认为可以欺骗和不真诚,不利于聋童健康成长。
3.同伴互动
同伴互动干预法是指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来提升心理理论水平的一种干预方法,具体的互动方式根据设定的情景而定。皮亚杰认为,积极的同伴互动有利于个体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能够为个体提供体验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思维、猜测他人意图的机会。刀维洁认为同伴交往对聋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聋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对聋童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内在情感的表达都具有跨越性的作用。Bridgeman采用合作互动性同伴诱发小组的形式进行干预,发现同伴之间经常进行积极的合作互动有利于个体心理理论水平的提升,并且在合作互动过程中,自觉帮助他人和主动解决冲突的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要比被动接受的个体更高一些。由此可知,聋童可以通过已习得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试着去理解和体会他人的心理状态,这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同伴互动的干预训练也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干预方法对于一些十分内敛的聋童缺乏可行性,他们往往会逃避和羞怯,这使他们失去了结识同伴和交流互动机会。
4.社会技能训练
社会技能训练是指对个体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应对能力和挑战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干预方式。Ozonoff等人研究发现社会技能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心理理论成绩,从而推断出社会技能训练是心理理论提升的有效干预手段。之后,Michclle又针对社会技能训练展開研究,研究发现,接受心理理论训练和接受社会技能训练的两组被试比无关任务训练组和空白组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提高。总的来看,社会技能干预训练作为一种可习得性的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聋童自我定向、情感控制、问题处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社会技能,同时还有利于聋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聋童对社会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淀,不一定马上显示出行为或认知上的进步,有时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渐观察到个体认知的改变。
综上所述,心理理论的干预方法是多样化和多角度的,每一种干预方法都有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后续研究者在原有弊端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升华。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干预方法大都局限于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状态的理解上,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大多针对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之前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现有研究在被试的选取方面存在误差,增加了干扰因素,没有准确控制被试在智力水平、耳聋程度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这将不利于获取和归纳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和规律,使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和争议。因此,在接下来的探究中,我们应该保证被试的同质性,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第二,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有许多,除了语言能力、执行功能以及家庭环境外,也有研究指出聋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年龄、学校教育、训练方法等有关。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领域、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因素对于心理理论的影响,全面综合地考察各因素对于心理理论的影响机制和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研究显示,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聋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但是当前聋童心理理论提升的干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干预方案匮乏且缺乏体系,我国目前有关聋童心理理论的干预方法十分稀少,同时没有形成对干预方法的细化分类和程序解说,缺乏借鉴性和规范性;(2)干预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一种是通过讲述心理理论故事进行干预,另一种是基于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没有对新的干预途径进行探索;(3)干预效果的归因缺乏实证性,没有通过追踪调查来排除练习效应,所以不能将短期的干预效果归功于干预训练;(4)缺乏总结归纳的同时,也缺乏细化问题的态度,既没有对前人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也没有关注到一些具体问题,如干预效果最佳的年龄阶段是哪一个。总之,提升聋童心理理论的干预方法尚不成熟和完备,也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这就需要研究者结合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现有的心理理论干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归纳和开发出适用于聋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干预策略。除以往的干预方式外,目前研究证实叙事会对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是否可以将叙事作为一种干预手段还需进一步验证。国外还有研究证明了欺骗任务训练对于心理理论提升的有效性,但是这种干预方法是否可以迁移至国内还不得而知,有待证实。在未来研究中,我们需要探寻适合汉语聋童心理理论提升的有效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