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水稻工厂化盘育机插技术注意的问题
2017-08-15关娜
关娜
摘 要:作者二年来参与了水稻工厂化盘育机插技术的整个应用过程,通过对开原市开展水稻工厂化盘育机插技术大面积的应用实践,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盘育技插;技术
一、客土的选择及营养土的配制
大规模的育苗基地需要大量的客土,据估算每个标准硬盘可装营养土2.5公斤,覆盖土0.5公斤;平均每个大棚按照2800盘计算需要客土8400公斤,需要量非常大。客土一定要进行过筛,去除垃圾和杂物,筛片要选择网眼较小的,否则育苗时较小坷垃也会造成机械堵塞,造成营养土和覆土不均匀,出苗不整齐。营养土配制时一定选择优质的壮秧营养剂,按照要求与过筛细土混配,并按照客土与有机肥7︰3或8︰2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有条件可以混配玉米糠醛等进行调酸处理,配制后的营养土ph值在5-5.5时即可,这样的营养土十分利于秧苗生长。
二、大棚的布局及覆布
大棚的骨架连接要紧密、棚布覆盖要严实,为增加防风效果可以在棚外对称的每隔4-5米吊一个较重的土袋,保证不能漏风通气,否则一方面保温效果不好,出苗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地区每年的4月10-20都有一场冻害,如果保温效果不好会使局部苗床的秧苗受冻而死,特别是被大风掀起上盖的大棚没有及时覆盖会导致整个棚内的秧苗将会大面积死亡,无法机械插秧。
三、品种选择及浸种
应用水稻机插技术要求秧苗的秧龄期在28-30天,比其他育苗方式明显缩短5-7天,而且要求叶龄以3.5-4.0叶为佳,比常规育苗少1片叶。所以在选择品种时,生育期要相对缩短5-7天。品种要分期分批进行浸种,要求在浸种时一定要在上一批种子取出后,下一批种子浸种前及时向浸种池补充药剂,否则达不到浸种消毒防病的目的。浸种时间根据水温确定。
四、播种
播量可以根据种子籽粒的大小每盘(30×60厘米)100-120克。播种操作时一定要观察底土和覆土的覆盖情况,切忌底土过薄或覆土过厚,否则出苗后造成参差不齐、生长不均。此时可以将温度计悬挂于大棚内,温度计的悬挂位置应离开地面1.5-2.0米,在大棚的中间位置。
五、苗床整地、摆放秧盘
床内摆放秧盘的地方一定要土壤细碎平整,避免凸凹不平,否则苗床内由于凸凹不平,后期育苗生长不均,如果灌水不及时没有紧贴地面的地方后期极易导致青枯病的发生。摆盘前要用细齿耙子将苗床搂平然后摆盘,摆盘时最好准备个小木板边摆盘边搂平,保证秧盘紧贴地面。
六、秧盘覆盖及滴灌设施的设计
秧盘摆放后,应立即将喷灌管线安放妥当,然后立即喷灌。此次灌水十分重要,必须将水一次浇透,原则是宁多不少,水多了可以晾晒苗床。然后苗床上施用除草剂,除草剂施用一定要均匀,施用完除草剂后应该在苗床上覆盖无纺布或地膜,此项措施必不可少,否则棚膜(尤其是新棚膜)上的滴水会将秧盘的土壤打出坑洞,露出种子籽粒,造成缺苗。
如果幅宽为6.7米的大棚,每列摆盘秧盘为9-10盘的苗床,微喷灌的细管线一定要达到1.5-1.7米,摆放在第二个硬盘位置,这样喷灌的辐射半径才能保证棚内全部秧盘的水分供应,实现出苗整齐,苗期管理能够均衡一致,否则由于水分供应不到位形成边苗和弱苗,给机械插秧带来麻烦,影响插秧效果。
七、出苗及苗期管理
第一次浇透底水后苗床要严密覆盖,正常的气象条件下经过7-8天,苗床内的种子可以达到立针青头状态,此时应注意观察苗床是否缺水,如果缺水立即补水,再经过2-4天苗床内的秧苗可以达到整齐一致,出苗立针前苗床内的最高温度可以接近30℃,以后随着秧苗的生长发育,最高温度依次逐渐降低到25-20℃,整个苗期管理的温度范围控制在20-25℃,水分保证苗床湿润状态即可。
插秧前3-5天,结合灌水可以追施一次送嫁肥。此时的施肥原则是宁晚勿早、宁少勿多。目的是秧苗吸收的养分移栽后到本田发挥作用。
为了防治本田病虫害的发生,也可在插秧前结合送嫁肥进行一次防病放虫(稻瘟病、稻水象甲等)作业,实现秧苗带药下地,减轻本田病虫害的发生。
八、起苗及秧苗的运输
插秧前1-2天,应灌小水使苗床湿润状态,以利于起苗。如果苗床较干,起苗时难度大且极易伤根。
秧苗运输到田间地头的过程中,要切记避免秧苗严重失水萎蔫,否则插秧后缓苗慢。运输时一定要按照秧盘规格制作秧盘运输框架,便于秧盘摆放,而且保证秧盘的运输安全,框架一定要结实,避免多次运输后散架无法运输,影响插秧进度。我市插秧时为5月15-25日左右,此时外界温度较高,个别年份风较大,所以在秧苗运输时一定要有防止日晒风吹的防护措施(如覆盖一层塑料布等),确保水稻秧苗在正常状态下插入田间。
九、本田整地及插秧
水稻机械插秧秧苗的叶龄及株高与常规的育苗插秧有差异,因此在水田整地时尽量做到细碎平整,田间落差较小,靶地后必须沉浆1-2天,保持田间汪泥汪水状态。实践证明本田沉浆不好、田间落差较大的地块插秧效果不佳。
插秧前一定要对插秧机械进行认真的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能够正常田间作业,插秧机上的秧苗摆放人员最好准备能够切盘用的工具(如壁纸刀),当秧盘有小范围不均匀时将缺苗断条的秧苗切掉,防止秧苗的浪费。插秧密度以9×4-5寸为宜,每穴插秧2-4棵即可,插秧深度是越浅越好,最好为0.5-1.0厘米,最多不超过3厘米,保证秧苗的第一个分蘖节能够发挥作用。
十、缓苗及施肥
水稻机械插秧由于是机械操作,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机械植伤率,尤其是秧苗越大植伤率越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机械插秧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缓苗期。因此机械插秧的田块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应为插秧后的10天左右,所以生产上在机插后一周左右要及时进行田间观察,根据缓苗情况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水稻的早生快发。
插秧效果明显好于人工手插秧:一是秧苗素质好、秧苗健壮。采用工厂化大棚育苗,苗期保温、保湿效果明显好于小拱棚育苗;通风炼苗时温度变化平稳,操作方便,培育的秧苗病害轻或者没有病害发生;秧苗根系发达,盘根效果好,运输及插秧十分方便。二是插秧效率高。机械插秧每台机械2个人操作,每天可插秧40-50亩水田;人工手插不仅雇工较难,而且插秧速度慢,每人每天仅能够插秧1-1.5亩,劳动强度也非常大。三是插秧效果好,田間群体分布科学合理。应用机械插秧株距、行距一致,每穴插秧秧苗基本相同,插秧深度相同,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条件一致,生长发育比较均衡;雇工插秧多为按照插秧面积计价,所以,株距分布远近不一、每穴秧苗数量不尽相同、插秧深浅不一,导致群体分布不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