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党建根基

2017-08-15马建新

党史文苑 2017年14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服务型

马建新

[摘要]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以及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有力举措,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总结网格化服务管理主要经验,探寻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契合点,构建“党建工作网格化”全新服务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网格化服务管理 社会治理 服务型 基层党组织

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反映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衡量它的组织能力和工作科学化水平,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服务,要看它的服务工作能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顺势而为,大胆创新。当前,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有力举措,是社会发展的大势,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有效载体。怎么把这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联系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各地按照中央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在政策指导、基层实践、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政策指导方面,2014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以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的意见》,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出具体安排,明确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基层实践方面,大连市基层各街道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2015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党工委将全街道划分为三个层级的网格,整个街道辖区作为一级网格,下辖14个社区作为二级网格,然后将每个二级网格中的所有单位,包括居民楼院、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商务楼宇、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馆等划分为若干个三级网格,进行全方位网格化服务管理。还有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把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根据社区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社区长远规划、党员分布等情况,将辖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在每个网格建立党小组,在楼栋或院落里设党员中心户,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框架的三级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在一些农村党组织中,根据社会治理的需要以及农村所辖范围、村民亲缘关系、村民生活习惯、党员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基本网格,构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网格化、闭合式的村务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方式由业务线条向网格集成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科学化、有序化、精细化和本土化。在理论研究方面,相关的理论成果也大量涌现,比如,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逻辑分析、网格化管理中行政法律问题、突发事件网格化管理的应急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中的资源共享研究等等,这些都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社会治理层面上讲,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网格化服务管理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进行社会治理,表现在治理主体上,强调从“官管民”的单向治理转变为“官民共治”的双向治理;表现在治理手段上,强调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社会治理。就此而言,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第二,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一是彰显网格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使社区居民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去。二是要求建构“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从单一职能管理到多元职能管理,充分调动网格中企业的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体现多元治理和共建共享。三是要求通过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现网格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三,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一是优化网格设置,因地制宜构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参与主体多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综合效能。二是建立网格流程管理机制,建立“网格→各级组织→个人”的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环运行机制,实现管理的一致性和高效率。三是建立工作監督考核机制,建立网格员队伍监督考核机制和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考核与量化考核并行的监督考核体系,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优质运行。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有效分析基层党组织建设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经过96年的光辉历程,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今天,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新的历史条件不同以往,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党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能变。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中央还进一步强调,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

如何把“管理”变成“服务”,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这是一门学问,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就需要一手抓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基础;一手抓载体平台建设,突出特色。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把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作为今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其中,怎样有效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功能强大、覆盖全面的服务网络,推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

经过调研,我们总结的工作思路是:要吸收借鉴社会治理中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有益成果,建设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治理的服务功能有机融合,补齐政治功能弱化的短板。为此,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既有宏观战略谋划,又有微观实施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尽好责、服好务。

第一,基层党组织必须对网格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对网格划分、网格员(党员)队伍选配、资源信息整合等做出具体安排,实现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全面铺开。

第二,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根据各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做到各网格边界清晰、覆盖全面、联系密切、配合到位、管理灵活。网格是基础,划分是关键,科学合理的划分,会决定管理的实际效果,决定服务是否到位。

第三,必须做到合理选择搭配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即基层党员,是开展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必须根据他们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和不同特长,设立不同的网格服务管理岗位,实施分类管理服务,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体现多元主体共治的“网聚”功能。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架构、制度设计、具体实施时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这样才能延伸党建服务功能,做到真正为民服务。

第五,党员管理要“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大原则,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协管”,对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接管”,对“两新”组织党员实行“兼管”,把同一网格内的所有党员都编入网格党小组,让其参加社区各类组织生活。

三、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举措

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党建工作网格化”的全新管理模式上,破除过去“关门搞党建”、党建工作“单打独斗”、政治功能弱化、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等种种弊端,把“全面覆盖,服务群众,与社会治理融合”作为党建工作的风向标,围绕民生抓党建,以民生促党建,以民生改善赢得民心,夯实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

这一模式着力于“实现党的组织核心化、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民服务优质化、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原则,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区域网格化党建格局,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

构建这种新模式的主要举措有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要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在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上下功夫,实现“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的目标。比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党工委以“蒲公英”党建工程为抓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使每名党员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遍布辖区每个角落,有力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他们在网格化管理方面,将全街道14个社区划分为126个网格,构建联系群众的“坐标图”,按照“合理布局、着眼发展、方便管理、便于服务”原则,构建了以“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层级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明确了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关爱党员、服务群众等四项职能,使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层次更清晰、职责任务更明确。每个网格由专人负责,通过入户走访、下发调查问卷、与群众谈心、组织开展活动等方式,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真实反映基层群众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意见愿望,及时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实现了党员管理“零空档”、服务群众“零距离”。

第二,注重“长远”,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将“组织所做”与“群众所需”无缝对接,把党建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各个领域。一是要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弯下腰来、俯下身来、沉下心来,在提升窗口形象和服务效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融入便民服务中,构建起以村(社区)服务站为重点,党员便民服点为基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三是要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要以特长党员为骨干,打造有地域特色、有品牌效應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并培育孵化各类文化社团组织;四是要融入平安创建工作中,构建起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班子→乡镇(街道)综治司法干部→村(社区)维稳专干→党员平安志愿者的平安稳定管理网络。

第三,突出“贴心”,着力构建多元的服务平台。在服务载体上,必须大胆创新。要根据基层党组织所辖范围、支部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及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党员分布等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基本网格,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要落实基层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员工作责任,整合基层各类服务资源,建立起“纵横到边、覆盖全面、活动开放、功能互补”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使基层党组织能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到群众日常诉求,并能及时回应和办理,以加深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和理解,使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有效发挥,真正发挥出“网聚”的功能。

第四,打造“梯队”,集聚基层党组织服务力量。提升服务水平关键在强化服务力量,其核心在于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成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骨干。要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包企业、村(社区)级班子包党小组、党员包户的三级服务网络架构,形成乡镇(街道)领导月月走访、村(社区)级班子经常走访、普通党员随时入户的全覆盖网络体系。○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服务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