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晋级式教学训练的策略研究

2017-08-15吴修义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评价

吴修义

摘 要:2014年开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已把引体向上设为男生力量类的必测项目,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难中之难点。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习进展实施了“0的突破—力量晋级—专项提升”的引体向上晋级式教学训练与评价机制,在教法手段上采用传统与信息化相结合,评价方法上多采用量化的激励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晋级式教学;评价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14年开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已把引体向上设为男生力量类的必测项目,项目的设置应是科学合理的。引体向上是初一体育课教学内容,学生引体难完成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项目要用多肌肉群核心力量来综合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临时突击根本没有可能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作为体育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沉下心来,积极行动起来,才有望突破这个初中体育教学的难中之难点。

(二)校情分析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16届初一年级学生,共173人,男生95人,占55%。

对我校连续四届初一新生跟踪监测,每年全年级男生测试平均不过2个,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要求初一男生优秀11个、良好9个、及格4个,学生离标准水平差距甚远。(表一)

(三)选题的价值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引体向上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指标,成绩既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检验,也是评价的需要。引体向上动作的教学和训练,不仅对促进学生力量素质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晋级的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信和做事的韧性。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男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度较弱,年龄特点决定了身体素质趋于逐渐增长期,心理的发展不稳定,很容易做事遇到困难就放弃。引体向上练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耐挫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这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晋级式教学正是运用了这种激励性的量化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精神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行进,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引体向上

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

完成。

动作技术分析:首先要依靠胸大肌、背阔肌的收缩发力,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其次靠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的收缩发力,继续拉引躯干向前上,使头颈引至超越单杠杠面上,下颌过杠,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二)晋级式教学

晋级的含义是“晋升到高的一个等级”。“晋级”寓意:让我们的学生不断晋升成绩;晋级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教学机制。引体向上晋级式教学是按学习进展提供级别晋级机制,引发学生在自主激励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晋级式教学的理念及本课题研究路径

(一)晋级式教学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受益。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目标达成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晋级式教学。

(二)本课题研究路径(表二)

四、本课题具体操作策略

(一)“0”的突破(第一阶段)

目标初定位:初步调整引体动作,90%男生完成3个及以上。

内容精选:①徒手上肢力量练习,如立卧撑,俯卧撑,推“小车”,双人互推对抗等。

②正握反握杠上悬垂,杠上的移杠练习,肋木的移杠练习。

③两人结对互助抱推送下引体向上。

教法手段:①完整引体视频教学及教师完整示范法。

②游戏练习法:针对初一学生多用力量性互动游戏练习及比赛。如推小车、组与组互推掌练习等。

③信心教育:一部分男生对引体向上不了解,认为引体向上的训练难度大,完成引体向上比较费力,也不知道引体向上如何发力。由于引体向上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的抗拒心理。所以老师适当的引导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引体向上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运用“我能行”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评价方法:①正确引体技术评价,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引体向上动作概念。

②课外锻炼次数统计加分。争取班主任的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锻炼,特别是超重学生的课外锻炼。

③原有基础上的引体提升次数加分

要求:多检测、多关注,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关注最弱的学生提高了多少,关注在原来基础上的提升。

(二)力量晋级(第二阶段)

目标晋级:增强引体肌群力量,学会动员引体肌积极参与引体,75%~80%男生完成4個以上。

内容落实:①平板支撑、悬撑、俯撑、爬杆等。

②靠墙手倒立,云梯双臂悬垂行进。

③仰卧起坐、仰卧挺身起,立卧撑。

④提示下或独立突破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教法手段更新:①循环计时练习法:例如,平板支撑或俯卧撑(上肢力量与腰腹力量)→原地跳绳(上肢力量与全身协调性)→仰卧起坐(腹肌力量)→仰卧挺身起(背肌)→立卧撑(全身协调性)→爬(杆)绳(两臂,肩带肌肉)→再回到第1个练习方式。

②意志力教育法:让学生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选取一些优秀学生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成功练习案例,引领班级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投身练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教师现身说法,说说自己在几十年的体育教学中,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漂亮的示范,长年坚持锻炼的故事。当学生要懈怠、放弃时,向他们展示十几个漂亮的引体示范,给他们加油鼓劲,督促他们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

③正误对比: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对新动作不可能很快正确地掌握,始终会有错误动作伴随,错误动作并不可怕,而是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分析原因,避免错误动作的再度产生。为了让学生从错误和标准中区分出动作是否正确非常重要,所以平时也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利用“错误动作”来教学,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查找原因。这种正误对比教学会对学习新动作更加有用。

④微课教学法:收集互联网教学视频及平时课堂中练习视频(课例片段),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易犯错误制作成微课,作为室内教学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分化动作内在结构。采用微课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思维,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动作中,提高课堂效率。

评价方法:①课内完成辅助练习次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几个。

②每周课外锻炼次数: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次数,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③按提升幅度加分:通过分时间段练习,检查提升情况。

要求及注意事项:①注重细节评价,②注重量的评价。

(三)专项递进(第三阶段)

目标提升:學会使用引体基本的核心力量,经济合理协同发力,50%~60%男生完成9-13个。

内容递进:①小杠铃胸前快推。

②双杠臂屈伸、摆动:在增长臂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协调摆动能力。

③引体向上专项练习:采取变换练习方法的形式,从学生的身体和技术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从练习的用力顺序与引体向上的用力结构相似,采用专项辅助和完整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肌肉用力感觉。

④1+0.5引体法(正握、反握):要求向上引体一个,第二个屈臂引体,只做半个。这样依次反复。

教法手段进阶:①师生、生生比赛法。

②针对个体差异个别指导法:承认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单元设计和内容晋级中尽管已有了选择不同的技术动作,创设适宜的练习条件,给每生的任务单也不尽相同,还是对小部分学生要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评价方法:①整体合理经济用力技术评价;②按提升等级

加分。

要求及注意事项:注重质的评价。

五、三个晋级级别的完成度分析

第一阶段:“0”的突破,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力量练习为主,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引体向上这个项目,一定要运用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漂亮示范,游戏练习,师生同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初次体验力与美的动作感受。事实上,初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90%以上学生能较轻松完成3个及以上引体。

从表四可以看出,93人已达1个及以上,97.89%学生已完成“0”的突破,88人完成3个以上,完成率达92.63%。从教学内容看,较多地采用了单杠移杠和推小车练习、俯撑;教学方法多用计次法和游戏法,特别是推小车游戏,随着距离的逐渐拉长,学生臂力快速增长。这个时期引体多用抱和推送,直至完全放手。

评价采用坚持完成规定量给予加分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量和强度有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男女生同班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男生的监管上。

第二阶段:力量晋级表(五),这个阶段运用了多样化的组合练习,练习的密度与强度在增加,引体肌力量提升也较快,完成个数已远超预设目标。

从表五可以看到:完成4个(及格)以上有83人,已达87.36%。这样的成绩表明: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法手段等策略在设计和落实上是有效的,评价也是较合理的。只有这些措施跟进,坚持不懈地去做,引体向上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存在的问题:因学生引体时间短,引体肌参与引体的协同能力相对有些被动,所以,学生引体时看起来会很费力,有时会出现摆动和引体的不协调。

第三阶段:专项递进(表六),这个阶段主要是巩固、稳定引体向上动作,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而初中学生的生理条件和发育规律决定了我们应合理经济地利用已有力量完成动作,而不是无休止地加运动负荷,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从表六可以看出,完成9个(良好)以上有59人,占62.10%,成绩超预期。这个阶段因注重协调摆动的专项训练,注重引体质量的评价,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引体技巧运用得好,成绩提升更快。良好以上学生的成绩稳中有提升。

存在的问题:及格以下学生还占一定比例,主要以超重学生

为主。

六、讨论与思考

(一)关于量与强度的有效控制的讨论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关注练习的完成度,包括完成练习内容和次数。所以,学生成绩的进步超过预设。但是对初中学生能否真的可以承受这样的运动负荷没有深入细致地做记录及进行统计分析,这样的练习量和强度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下阶段引体教学训练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对激励性评价的思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适度地运用符合年龄特点的表扬和批

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班级小组和个人练习时能起到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因为本课题研究中对这种表扬方式也进行量化,是否会对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下阶段动作技能不稳定阶段要多加引导。

(三)针对超重学生的差异指导

对于少部分超重男生,由于自身原因,上肢力量普遍较薄弱,某种程度也会导致人的肩颈部和胸背核心力量不足。基于这些原因,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分三步:(1)帮助学和发展体能,减轻体重,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争取家长配合;(2)让他们尽量跟上正常上课节奏,多关注,特别是“0”突破阶段的练习一定要多做,可适当降低标准;(3)信心教育和课外锻炼一定要跟进。这些学生虽然进步较慢,但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的上肢力量有所增强。希望通过坚持全面、持久的锻炼和积累,这些学生从身体形态、力量能达到初中学生所要求的正常指标。

参考文献:

杨志荣,金宏军.引体向上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中国学校体育,2016(9).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初中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