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符号学矩阵透视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设置

2017-08-15洪思慧

艺术评鉴 2017年13期

洪思慧

摘要: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二度艺术创作的成功杰作,将莎翁原著和2001年版音乐剧及2007年版音乐剧进行对比,用格雷马斯符号学矩阵模式为基础的“三维方阵”来分析剧中人物和情节设置的基本意义,可以显现出音乐剧在改编过程中实现了作品主旨的扩展——在爱恨情仇的对立转化中突出了对青春精神的赞颂。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剧改编 矩阵模式 三维方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007-03

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595年,400多年来这部内涵丰富的作品不仅被翻译成数十国文字,而且随现代视听技术的发展又被二度创作改编成交响曲、芭蕾、漫画、电影、电视、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2001年,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恨到爱》首演后惊艳欧洲,走向世界;2007年,再版的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纳的孩子们》再次大获成功,环球巡演,长盛不衰。对比原著及两部音乐剧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的变动之处,以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矩阵模式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改编过程中产生了价值选择的调整和主旨意义的拓展——在爱恨情仇的对立转化中奏响了青春生命的昂扬之曲。

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著文本,根据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矩阵模式,作一展示全剧基本价值意义及主要人物与赋值对应关系的方阵图如下:

和主要人物与意义赋值的对应关系

图1中的左图,是按照格雷马斯改进的一个叙事语法结构模型的赋值示意,其特点是将蕴涵关系替换为预设关系,即两个矛盾的义素项与各自另一个反义项(S1、S2)形成预设关系,同时对两个矛盾项S1、S2之间的反义关系存而不论。由于《罗与朱》全剧的基本行动元建立在爱恋与仇恨的冲突上,故将其二元对立的基本语义项赋值为“愛”与“恨”及其否定项“非爱”与“非恨”,由此构成了该剧叙事语法的深层结构,它框定着全剧人物与情节演绎的根本关系。图1中的右图,是将表演者按照赋值意义进行阵营分类,罗密欧和朱丽叶作为一个“爱”的共同主体,则二人所属的蒙太古家族和卡普莱特家族与他们形成一对反义关系(两家族共同反对联姻,在此看作一整体);支持罗密欧与朱丽叶成婚的劳伦斯神父和悉心照顾朱丽叶的奶妈,以及同属这一阵营的其他人物,与罗朱二人形成了同义的预设关系;青年贵族帕里斯渴求与朱丽叶成婚,他自然站在卡普莱特家族一边,同一阵营还包括与罗、朱有否定关系的其他人物,共同与蒙太古家族、卡普莱特家族形成一定的预设(蕴涵)关系;同时,罗朱二人与帕里斯及其他人之间,两大家族与神父和奶妈及其他人之间,分别形成一对矛盾关系,符号关系方阵的表层结构就此构成。从这一框架中可以看出,全剧所有行动元和意义单元充斥着一组组二元对立的统一关系,故事情节围绕这种人物关系与价值选择展开,最终出演了一幕爱恨交织的悲剧。

2001年版音乐剧在遵从作品原意前提下,囿于舞台表演艺术在时空和道具上的局限,对故事结构稍作调整。例如,添加了反映两家族长久尖锐斗争的唱段和舞蹈表演;分别在上下半场增加了朱丽叶父母的独白,以表达其对女儿的疼爱和珍惜。在人物方面,创造性地加入了死神一角(舞台角色无法看见但观众可见)。2001年版音乐剧同原著无异,但因增加了死神形象,其舞台剧本的矩阵图如下所示:

与意义赋值的对应关系

图2中,死神位置居于矩阵中心,不仅因为这一新添角色在剧中占据了很大分量(死神作为首位出场的形象几乎贯穿全剧始终),它直接或间接地引导着剧情发展——死神控制了整个矩阵关系图,控制着人物的命运,造成了罗密欧、朱丽叶、茂丘西奥和朱丽叶表哥提伯尔特的死亡。

音乐剧对原著的最重大改动之处在于:朱丽叶喝假毒药装死的信件是被死神直接抢夺到手,死神面带诡异而满足的笑容将信件撕毁,从而造成信息传达中断,罗密欧未能得知真实情报。死神这一角色的设置确实起到了显化、外化情感的作用,将人物内心状态,将文本无法显示的且莎翁未用相应台词去表述的情绪,在舞台上充分地展现出来。剧中死神着一袭白衣,神情高傲冷艳,没有一句台词或唱段,纯粹靠肢体语言表现心理活动。如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三人商定好参加舞会后,当茂丘西奥大笑着从死神身边跑过时,死神轻挥右臂,伴着茂丘西奥身后的风一带而过,预示着在稍后的武力冲突中茂丘西奥死亡的无可避免,此类细节尽显出编剧对原著诠释与表达的创新。

2007年版音乐剧与2001年版相比,编剧和导演对歌曲做了大幅度增删调整,挪动了《有朝一日》《这不是我的错》等唱段的位置,使之更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需要。在人物关系方面,2007年版音乐剧出现了一些重大的调整改进,形成了一个新的矩阵图式:

与意义值的对应关系

图3是导演及编剧期望达到的理想型效果。与前两图有所不同的是,该图增加了圆圈内所代表的中立层——死神和亲王两重外围因素。死神、亲王和茂丘西奥都既不偏向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劳伦斯神父和奶妈,也不偏向于两大家族势力和帕里斯。新的死神不再直接操控主角们的生死,导演不仅对其进行了去控制化的处理,还特意赋予了此角一种悲悯情绪,死神与所有人物站在同一平面,静静凝视着悲剧的降临。2001年版音乐剧的悲剧高潮处,死神与两位主角共同站在高台上,当朱丽叶发现罗密欧死亡后,悲恸地唱了一曲《朱丽叶的自杀》,死神则始终带着诡魅的笑容围绕着她踱步,最后将罗密欧的匕首递给朱丽叶,直观上形成鼓励她自杀的效果。同一场景在2007年版音乐剧中则做了较大改动:死神退居舞台一侧,跳着悲伤的舞蹈,当朱丽叶抽出匕首自杀时,死神瞬间停止了动作,而伴着朱丽叶的倒下,死神模仿了同样的倒下动作。从夺取生命到悲怜生命,2001年版到2007年版死神角色作用定位的转变,显然是一处成功的修改。毕竟,莎翁写作的初衷并非表现“命由天定”这一命题,悲剧不是神灵的诅咒,而是人为的灾祸。

同样位于中立圈的还有亲王和其侄茂丘西奥。2007年版中的茂丘西奥身着紫衣,虽与蒙太古家族孩子们玩在一起,但从服饰颜色便可看出,导演希望将此角色置于红衣卡普莱特家族与蓝衣蒙太古家族间的中立位置。尽管如此,我们从屡次决斗场景中仍可看到,茂丘西奥还是与班伏里奥等人一同对抗卡普莱特家族,反倒是罗密欧站在了近乎中立的立场上,努力阻止双方的武力冲突。其实,导演本可直接把茂丘西奥归入蓝衣一方,因为站在中立立场的亲王将帕里斯派给了卡普莱特一家以向朱丽叶求婚,这时茂丘西奥可以“当之无愧”的与蒙太古家族站在同一战线,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亲王公正的选择与分配。

将图1处于反义关系的人物拉伸,置于x轴、z轴平面上,其中心为三维空间的原点,向y轴方向作顶点延伸,连接各轴各顶点,形成上下两个金字塔式的四棱锥,每一四棱锥的四面均为等腰三角形,于是形成一个“三维空间方阵”,人物可依据反义或蕴含关系安置于任意顶点或任意棱上。三维方阵模式可以更好地分析戏剧艺术的立体化表演,现以2007年版音乐剧《罗与朱》为例,将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纳入其中,试作舞台角色(死神游离于方阵外)的三维三角方阵关系如下:

图4中,两个四棱锥重合的平面是构成三维方阵的基础。罗密欧、朱丽叶、卡普莱特家族、蒙太古家族分别位于矩形四顶点上,彼此建立联系。因教父和亲王脱离于两大家族恩怨之外,又同样拥有重权,因此选做三维方阵上下顶点。本着教权大于王权的理念,在y轴正向轴上以劳伦斯神父为顶点向矩形作四棱锥,在反向轴上以亲王为顶点做同样处理。这样便于直观分辨角色间是否存在相互关联,能否在三维空间中构成二维三角形或矩形,以及所构成的图形是否牢固并具有稳定性。

在主要人物的基础框架下次要角色填充其间:奶妈隶属卡普莱特家族,故奶妈-朱丽叶-卡普莱特形成一个封闭三角形;提伯尔特是朱丽叶表兄,罗密欧-朱丽叶-提伯尔特形成关系极其不稳定的三角形;罗密欧兄弟班伏里奥位于罗密欧-蒙太古线段中点处,连结班伏里奥-提伯尔特所得的线段将矩形平分为两部分,在关系阵中各自对弈;罗密欧-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形成一个稳定牢固的三角形,与剧中三人关系相互印证;贵族青年帕里斯位于线段亲王-卡普莱特中点与朱丽叶相连,同时与因其向朱丽叶求婚而怒火中烧的提伯尔特也产生关联;以提伯尔特为顶点,分别连结班伏里奥和茂丘西奥得到两个三角形:提伯尔特-罗密欧-茂丘西奥以及提伯尔特-班伏里奥-茂丘西奥。

提伯尔特-罗密欧-茂丘西奥关系中有两段死亡链条,出于家族世仇和数次打斗中茂丘西奥激烈的言语煽动,仇恨像藏匿在血液中的毒汁,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最终在提伯尔特一怒之下杀了茂丘西奥后,罗密欧怀着同样的冲动急于为后者报仇,也犯下杀人罪行,三人皆成为仇恨的玩偶和牺牲品。当原本稳定的方阵结构被打破后,各三角形组成的秩序逐一散落,三维方阵面临坍塌。△提伯尔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的破裂直接摧毁了△提伯尔特-班伏里奥-茂丘西奥,由此牵扯到以提伯尔特为顶点而作的另两个三角形:△提伯尔特-朱丽叶-帕里斯和△提伯尔特-罗密欧-朱丽叶不久也将遭受塌陷。在两位主角相继自杀后,随着线段罗密欧-朱丽叶断裂,奶妈、班伏里奥和两大家族成员均受到牵连,原本由罗密欧-朱丽叶维持的基础矩形失去重心,整个方阵坍塌了一大半。人物关系已大大减少,往昔高唱《世界之王》和《有朝一日》的维罗纳城的孩子们已相继离世或离场,只為观众们留下了“这里像天堂一样美/然而我们却如同活在地狱”的骇人慨叹。

2001年版音乐剧聚焦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和双方家族之间的仇恨,着重表现人物命运之变力与人物精神之洗炼,契合“从恨到爱”的主题。2007年版音乐剧在继承上述主题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物个体性格的展示,特别是突出了青年人昂扬的青春宣示,增加了提伯尔特、茂丘西奥、班伏里奥等“孩子”的戏份和唱段,印证了修改重排后的标题——维罗纳的孩子们。舞台上,罗密欧、班伏里奥、茂丘西奥、提伯尔特风度翩翩、桀骜不驯、敢恨敢爱、恣意行乐,坚信自己就是世界之王,他们歌唱着:“国王他们不知道,在这儿我们称王!”2007年音乐剧在“从恨到爱”的基本主题上突出叠加“青春无敌”的附加主题,实现了在宣泄爱恨情仇的对立转化中伴随着对青春生命精神的颂扬。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世界文学名著英汉对照全译精选[M].王惠君等译.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法]格雷马斯.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M].吴泓缈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3][法]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M].吴鸿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4]钱翰,黄秀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旅行[J].文艺理论研究,2014,(02).

[5]曲锐.以爱之名,为爱献祭——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解读[J].歌剧,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