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用与滥用并存 无人机市场应用简析

2017-08-15王姗姗

记者摇篮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闻无人机安全

王姗姗

【摘 要】近年来,“无人机”以横扫之势活跃于全球市场,其可操作性强、应用领域广,得到了普遍好评。但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及滥用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如何平衡利弊,更好地为媒体市场服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人机 新闻 安全 管理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正式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正式宣布上线测试运行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要求自2017年6月1日起,购买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按照本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实名登记。

这一新规不知道会在整个市场及应用领域产生多大波澜,但有一点至少可以确认,无人机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洗脑并烧脑的程度在改变并影响着大众的视觉认知,而这一过程快得如海浪,疯狂席卷,势不可挡。甚至有人评论说,“无人机”可以称得上是2016年的一个年度关键词。

首先说说什么叫“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其在航拍、农业、自拍、植保、灾难救援、快递运输、监控传染病、观察野生动物、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大大地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喜欢《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2》等大型综艺类、纪录类节目的朋友们不难发现,节目中很多“高大上”的镜头都是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制作的。作为普通人来说,无人机更多地与高清摄像组合在了一起,甚至成为了航拍的代名词。当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在无线遥控的情况下,根据节目拍摄需求,在遥控操纵下从空中进行拍摄,它所实现的高清实时传输,其距离可长达5公里,而标清传输距离则长达10公里。另外,无人机灵活机动,低至一米,高至四五千米,操作性强,可实现追车、升起和拉低、左右旋转,甚至贴着马肚子拍摄等,极大地降低了拍摄成本。由此一来,就有了影视圈大量使用无人机的成功案例。观众不光是在经典大片《哈利·波特》系列、《007天幕坠落》《变形金刚4》等,发现了无人机的踪影,近两年,像一些优质综艺节目、纪录片,也纷纷得益于无人机的助力。此外,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以及央视的钱塘江大潮等重要事件的报道中,无人机也同样功不可没。

无人机拍摄手段把普通观众的视角从地面带到了高空,并获得了普遍青睐。毫无疑问,它也在革新着新闻工作者的采写方式。可以说,无人机的应用是给记者安上了一对翅膀。与传统新闻采集的方式不同,无人机参与会给记者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感觉,尤其在记者无法近距离接近新闻现场,或无法完整跟拍整个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当他们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战场等危险状况时,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力进入现场拍摄,很好地完成新闻采集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伤害,而且航拍全景图片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

另外在传统的新闻采集当中,想要从高空拍摄只能出动摇臂或者是航拍直升机。摇臂无需多提,就航拍直升机而言,单次的租金已经价格不低,如果媒体自行采购价格更是惊人,可以说每飞行一次,成本都是极高的。然而用无人机来算这笔经济账就可观多了。不仅购买成本低,而且维修保养等费用也远低于航拍用直升机。

新华社在我国无人机新闻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早的,2015年6月,新华社正式成立了新华网新闻无人机编队,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无人机新闻项目。随后,有地方媒体纷纷尝鲜引用。2016年3月,人民网在北京启动了无人機报道战略,组建了无人机新闻报道的“国家队”,为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开启了“飞行模式”。人民网总裁牛一兵表示,主流媒体一直在思考如何继续抢占先机,继续发挥好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而无人机将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省会级城市的主流电视媒体,沈阳新闻综合频道一直在新闻理念与技术提升上积极思考并探索着。当民用无人机拍摄试水市场的时候,频道就已经预感到这是电视媒体创新运用的一大法宝,随即选调精英力量成立频道特别拍摄小组。参与这一团队的都是在摄影摄像、后期制作以及应用软件上有熟练操作技术、较高制作水准的新锐成员。

有人认为,无人机一定是在面对灾难性报道,或者是重要新闻现场才进行使用,以彰显它与众不同的价值。但沈阳新闻综合频道自从引进后,并没有将其束之高阁,视为珍宝,而是把它当作另一只眼,借助它的视角求新求变。近几年来,沈阳新闻综合频道一直秉持着走基层、进社区的本土化原则,坚持做沈阳老百姓最接地气、最鲜活的家乡媒体。因此,无人机拍摄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中走进了沈城百姓的视线。以2016年中秋节大型活动为例,一连四天,频道组织了四场不同主题的公益义卖活动,为自闭症儿童筹集善款。如果是以往常规的大型活动,除了现场活动部分之外,也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一下而已。但这四场公益活动不仅限于此,还加入了现场连线与演播室互动、映客直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推送手段。其中,最令观众难忘的就是与无人机现场互动。绝大多数观众几乎没有亲眼见过无人机在身边起降拍摄,尤其是看到自己对着无人机欢呼挥手的画面当即出现在现场大屏幕上时,观众脸上那种激动快乐的表情成为了每一场活动最大的亮点。随后,每一场无人机拍摄的精彩画面经团队剪辑,当晚快速在微信朋友圈以刷屏的速度传播,不仅提升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对于频道品牌的提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沈阳新闻综合频道对于无人机的应用还不仅仅限于大型现场活动,对于常规的新闻报道,也一贯坚持精益求精、全面深入的原则。2016年7月份的新闻专题《七星山之痛》关注的是沈北七星山的烂尾工程及环境隐忧。报道在详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了无人机拍摄七星山及周边环境全貌。大气磅礴的画面直击人心,为报道增色不少。该报道随后得到了普遍关注与好评,是传统新闻报道与现代航拍画面相结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与此同时,在全方位报道家乡、推荐沈阳,展现沈阳人风貌方面,频道也充分地调用无人机团队去捕捉最鲜活大气的画面。熟悉沈阳台的老观众都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个老朋友变得更加时尚靓丽了,它愈发地朝气蓬勃、勇敢无畏,它一直在探索,在改变,但那份老沈阳人的情怀一直没变。

仅仅从过去两年来看,无人机席卷市场,低端机型一再问世,甚至很多人仅凭一知半解,买来当哄孩子的玩具。通过无人机产生的积极效应大伙都能看得到,但浑水摸鱼、惹祸的也不在少数。

仅就目前可以看到的各种报道来看,无人机的安全事故频发,使得不少人都对无人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尤其民用低端无人机如何保证安全,防止“炸机”,这首先是对生产企业提出的一个严格要求。而如何保障飞行过程中不对第三者造成伤害,是操作者们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在生产企业提高无人机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操作者们首先必须要具备专业性。

此外,不仅仅是人身伤害,刨除一些别有用心的或者是恐怖行为不说,单是一些胆大妄为的无人机爱好者恐怕也足以制造事端了。2017年5月12日,重庆江北机场两次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共造成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影响。

鉴于种种危害公共安全的不规范“飞行”行为,目前,我国出台了《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但上述规定的内容比较宏观、笼统,对无人机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没有详细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特别是对无人机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相对于滞后的法律法规来说,滥用无人机造成的麻烦恐怕一时很难清理干净。在最近知名演员林心如和霍建华的婚礼上,就出现了无人机侵犯当事人隐私权的现象,由于新人并未邀请媒体进场,因此卓伟团队为了获取婚礼现场第一手信息,在没有取得任何许可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航拍婚礼现场,最终被酒店打下。其实对于一些人而言,一旦无人机正式获得飞行许可,那么在空中又多了一只窥视的眼睛,而且无人机将不受围墙等的阻隔,在家里的个人隐私也变得岌岌可危。

针对民用消费型无人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发展所逐渐暴露出的安全性、隐私性等诸多问题,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相应的处理办法。辽宁省已经有代表递交议案,建议规范无人机生产企业和用户的使用行为,这既是保证航空安全的需要,也是保护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诸多争议,今年6月1日起,无人机进入实名登记时代。很多人认为,新规出台释放的最主要的一个信号就是,无人机到了该好好管管的时候了。但就如很多新鲜事物一样,两面性是共存的,没法指望着一项法规,或者一时的强硬手段,就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并永绝后患。

作为一名电视媒体人,无人机的积极效果我们体验到了,并且相信它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更有效的应用。但同时我们也怀有一种新闻人和社会人的责任感和理性的态度。在生产企业提升技术安全性能的大背景下,只有在合法的框架下进行专业规范化的操作,以安全的名義,让政策与技术双管齐下,防控结合,良性引导,无人机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并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无人机安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