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
2017-08-15
最近高频次地感受了自动驾驶,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一些顾虑
最
近一段时间我参加了两次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活动,一次是采埃孚的技术体验日,另一次是新款奔驰S级的试驾。能有机会从技术供应商和整车厂两个不同角度感受目前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确实挺有意思,因为对比两次不同的体验,我发现面对新技术我们确实还有心理障碍和伦理难题需要克服。
应该说在这两场活动中我的角色是不同的。在采埃孚的活动中我的任务是“旁观”,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解、演示。作为媒体,我们也确实满怀好奇心地了解到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最新进展。我们可以设想,可以推测这些进展给人们的汽车生活带来的变化,并把这些想法写到文章里去启发更多的人。但其实我并没有驾驶这些车,只需凭着对采埃孚技术实力的信任,安心地坐在车上听讲,所以即便驶上了高速公路,安全责任和技术风险也与我无关。
而在新款奔驰S级的试驾中,我的角色是“亲历”,我要与车结成“伙伴关系”才能达成对自动驾驶的完整体验。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信任,我若不信任它,不敢松开方向盘,不管刹车踏板,就无从体验自动驾驶。
试驾新款S级的过程中,尽管我对它的智能化程度之高赞叹不已,但我仍然做不到彻底的信任。有好多次都是因为我对前方的弯道和对向的车流实在没底,扛不住揪心的感觉,就下意识地攥紧了方向盘,并且轻踩了刹车踏板,于是中断了自动驾驶功能。车若有知(我猜它已经有了),肯定会觉得每一次我操作方向盘和刹车都是对它的不信任。
其实凭良心说,奔驰新款S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驾驶技术比我还好,至少超车并线,跟车、停车、再起步都比我的动作更精准,也更柔和。但我为什么做不到十足的信任?我想是因为缺乏双向沟通,比如我就特别想知道遇到情况它是怎么想的?或者说是根据什么原则来运算的?只有认识到它的策略比我的主意更高明,我才会放心地信任它。但目前车与人之间还没有建立这种反馈机制,也许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需要汇报的的信息太多,人脑根本接收不过来,所以即便是奔驰的研发团队也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了。
但他们肯定非常信任自己一手研发出来的系统。为了破解我的顾虑,研发团队的一位工程師小哥特地带着我在小镇周围的山路上“疯”了一圈。放心,他是遵照道路限速开的,我用“疯”这个字其实是想表达我的惊讶。因为在十几公里的复杂路况中(环岛、岔路、交通灯、大货车),他从头到尾只踩了两脚刹车(后面那一脚还是在我即将开门下车的时候),而且一路上他一直在“认真”地跟我聊天,注意,是经常直视我双眼的那种“认真”。
最后我跟他说:如果我也参与了研发,估计也会像你一样信任它。但现在我是初次接触,难免有心理障碍。
小哥回答我:放心吧,我们在中国的北京和南京都做过多次试验呢!
真的吗?中国的道路状况都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