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油茶的老味道

2017-08-15李程莹

中华手工 2017年8期
关键词:馓子酸梅汤调料

李程莹

开一家可以吃到油茶的店

油茶原名叫“油茶馓子”。“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南方主要以米面为主料,经过油锅炸制,香脆可口。馓子的下面是乳白色的米粉羹,调料有牛油、辣椒、花椒、胡椒、黄豆、花生、葱、香菜等。一碗油茶端上来,用勺子拌匀了吃,就是麻辣鲜香的老重庆味道。

为什么想到开一家油茶店?黎姐姐的回答理所当然。“街上很难找到卖油茶的了,干脆自己开一家,有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吃到。”有了这个念头后,她辞掉了医院朝九晚五的工作,和另外两个创始人把油茶店开了起来。给油茶店起名也很随意,他们本来想了好几个雅致的名字,又都被推翻了。“还是要朗朗上口一点”,最后他们决定叫大王油茶,只是源于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

反正大王油茶就这么任性地开张了。一开始他们把店开在磁器口。顺着路标走进曲曲折折的居民区,穿过藤蔓斑驳的小路,还要爬楼梯到二楼。店面的位置不算好,因此反响平平。后来经过来店顾客的口碑相传,大王油茶慢慢火起来了,附近十几岁到七十岁的居民,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外地人到磁器口游玩,也会慕名去尝尝大王油茶,从这里了解重庆的美食文化。

制作油茶是一件麻烦事

一碗油茶,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黎姐姐说油茶的制作过程太复杂,嫌麻烦的人是做不出好味道的。因为家里人也会做油茶,她小时候跟着父亲学到一点皮毛,决定开店后又特意去找专业的老师傅系统地学习。“会吃的人不一定就会做,更别说要做得好吃。我们也是经过了反复的试错,一步步調整和完善,才有了现在的味道与口感。”

黎姐姐和师傅常常要去面厂,定制用来炸油茶馓子的面粉,这是决定馓子是否酥脆的关键;然后把糯米、大米、杂粮等装进料理机粉碎成细粉,放入温水的锅中熬制10分钟,这个过程要不停地搅拌均匀,防止米粉煮成疙瘩;最大的工程就是炸馓子,一次几百千克的面粉,揉制成型,再放到大锅里油炸,在这期间还要控制油温与数量,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油茶的调料也十分讲究,他们把多种辣椒混合在一起制成辣椒油,还加入了为油茶量身秘制的调料包,“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细腻的米粉,酥脆的馓子,加入特制的佐料拌匀,有滋有味,一吃就停不下来。因为耗时耗力,一般的家庭已经不做油茶了,街上卖油茶的店也寥寥无几。

新的油茶 家的味道

喜欢大王油茶的人越来越多,黎姐姐又把店开到了文创公园“貳厂”里。这次他们的店就在街边最醒目的位置,招牌上那只憨态可掬的大王吉祥物是黎姐姐自己设计的。门口收银台边上的冰箱贴贴满了一面墙,都是辣椒、八角、肉桂、草寇等香料的图案。这是他们开发的文创产品,已经申请了专利。“因为大家出国旅行都喜欢收集有着当地元素的冰箱贴,我们也应该有代表重庆这座城市的冰箱贴,让喜欢这里的人能够收藏重庆的文化。”

为了让客人能随时随地吃到大王油茶,他们还特别研制出了可冲泡的产品。一个包装袋里,有现成的米粉、馓子、调料,只需把米炒热后用开水冲泡,再倒入馓子与调料包,瞬间香味四溢,在保证口感的前提下,更便利地满足了吃货的需求。黎姐姐说这种便携款最受白领和学生的喜欢,也有很多人会买去送给外地的朋友尝鲜。

在新店有百分之八十的顾客都是本地人,常常有人晚上10点钟还找上门来吃油茶,不让老板打烊。油茶从最原始的传统早餐,又发展成现在的街头小吃。“虽然我们保留了家庭式的传统做法,但改良是必须的。”大王的招牌油茶套餐是点餐率最高的,一份套餐除了一碗麻辣鲜香的油茶,还有口感扎实、带着浓厚葱香的蛋卷和加了红糖的醪糟小汤圆。天热的时候多要点醪糟汤,舀几勺细细碎碎的冰块进去,满口是凉凉的清甜味道。除了油茶,大王的重庆小面也不逊色。鸡杂面和豌杂面都是传统的“重庆味道”,鸡杂还能搭配油茶,别有风味。还有黎姐姐秘制的酸梅汤,用上乌梅、山楂、甘草、桑葚等真材实料,没有任何添加剂,从傍晚开始熬,第二天就能喝到新鲜的酸梅汤。黎姐姐把它取名为“大王爷爷的酸梅汤”。

她说大王的所有食物,不管是油茶还是其他,一定不能离开家的味道。

猜你喜欢

馓子酸梅汤调料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感冒时不宜喝酸梅汤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对调料下料过程的分析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酸梅汤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