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运动休闲旅游策略研究
--------以湖州市为例

2017-08-15姚应祥王益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旅游

姚应祥 , 王益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一、运动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运动休闲旅游是以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以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为目的,以休闲心态积极参与具有自主性、娱乐性、新奇性、拓展性体育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运动休闲旅游之所以日渐兴起,并有蓬勃发展的趋势,皆因其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也是因为运动休闲旅游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的崛起,中国公民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运动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

运动休闲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西方国家的高校基本都设有与运动休闲相关的专业,如娱乐休闲专业、室外体育、户外体育、闲暇体育等,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新型的跨界体育人才,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事实上,运动休闲已经成为全球休闲教育的主流,发展运动休闲旅游也成为一个时尚的主流趋势。

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发〔2016〕77号文中明确指出:“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涵盖健身服务、设施建设、器材装备制造等业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为国内运动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运动休闲旅游研究主要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旅游经济学分析、赛事与运动休闲旅游的关系、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随着国内运动休闲旅游的不断开发,运动休闲旅游的研究也应不断深入、具体。目前,国内运动休闲旅游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汪亚明、杨佩和邬苏梅等。他们的研究对国内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湖州市发展运动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

1.生态立市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4年5月30日,全国首个以设市区为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复。2014年6与2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由此,湖州市“生态立市”的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浙江省的第六个国家战略,湖州市有史以来的唯一一个国家战略。

2.产业特色 湖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有特色的产业基础,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休闲旅游”在湖州市的“十三五”规划中被列为加快发展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在“十三五”时期,湖州市将围绕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乡村休闲、滨湖度假等新型业态,通过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乡村度假示范区,努力打造千亿级休闲旅游产业群。

3.市场条件 近几年,湖州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湖州运动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据湖州市201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2015年末,常住人口295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 08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9 025元,增长8.1%,折合12 68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0 899元,增长7.7%,折合11 383美元。2015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 07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 000.2万人次,增长18.7%;入境旅游人数70.3万人次,增长16.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00.0亿元,增长3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82.1亿元,增长39.4%;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9.2%。全年旅游景区门票收入7.0亿元,增长60.8%。全市年末拥有星级宾馆46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39家[3]第1版。这些数据说明,湖州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广大市民运动休闲、健身娱乐、休闲养生的主要集聚地,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后花园”“运动休闲”和“健身养老”的目的地。

三、湖州市发展运动休闲旅游的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 2014年5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22号)。2014年下半年,浙江省政府研究提出将“健康产业”列为浙江省“7大万亿产业”之一,并加以重点培育和加快发展。同年,湖州市在全省11个地市中率先出台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休闲旅游”列为加快发展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同时,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努力把湖州市打造成长三角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国际乡村示范区,力争打造千亿级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湖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的现实路径,为湖州发展运动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2.区位优势 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申、苏、浙、皖四省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离杭州75公里、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4]30。在国家级长三角“一核九带”的总体布局中,湖州坐拥“宁湖杭沿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两条带的区位发展优势。湖州市拥有全国一流的交通设施,交通十分便捷:在公路方面有东西走向的申苏浙皖、申嘉湖高速,有南北走向的杭长、杭宁高速,104、318两条国道贯穿湖州全境;铁路方面有宣杭铁路、宁杭高铁及在建的杭商合高铁等;水路方面有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是长三角地区内河水运重要的中转港。综上所述,经多年建设和发展,湖州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铁、公、水三种运输方式的现代综合运输网。

3.生态优势 700多年前,元代诗人戴表元用“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来赞誉湖州良好的人居环境。湖州的“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品牌历来享誉海内外。湖州域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南浔,全国四大避暑胜地德清莫干山,江南最大的湿地德清下渚湖,中国竹乡安吉,还有长兴的十里银杏长廊、扬子鳄、金钉子等古生态奇观等等。湖州市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旅游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5]959。2014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湖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市整体推进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因此,湖州发展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

4.机遇优势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来自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运动休闲旅游逐渐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休闲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运动可以让人释放压力,因此,运动休闲旅游是现代人出行旅游的极佳选择。尤其是,运动休闲旅游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运动、休闲、旅游等深受人们喜爱。目前,运动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强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运动休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活动,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人群乐于参与其中,以此改善生活质量。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这为湖州发展运动休闲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同时,湖州市委市政府也及时出台了支持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走在了全省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前列,抓住了发展运动休闲旅游的历史机遇。

四、湖州市发展运动休闲旅游的路径

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树立科学的运动休闲价值观 运动休闲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运动休闲旅游可以改变市民的传统生活观念,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湖州市委市政府应该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自媒体加大运动休闲旅游的宣传力度,同时搭建全国极限运动、乡村旅游文化节、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大型活动平台,促使广大群众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健身旅游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运动休闲价值观,通过运动休闲保持身心健康,实现人的自由且全面的发展。湖州市也可以通过组织承办大型民间赛事,如风筝大赛、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帆船运动、垂钓比赛等,让更多的民众加入到运动中来,以此扩大湖州的影响力,提升湖州地区运动休闲旅游的人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湖州的休闲运动中来。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布局 湖州市委市政府应该按照“十三五”构建“一核、两带、两轴”的空间发展格局,树立“大湖州”理念;按照“着眼长远、县区互补”的原则,注重下辖区县之间差异化特色发展,一体发展、协同推进,努力把湖州打造成具有滨湖特色的长三角连接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1)标准化建设户外休闲运动重点基地。围绕构建长三角户外运动中心,在深入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同时,以承办第十六届省运动会为契机,打好名湖、名山、名人和天池、秀水、绿丘“六张牌”,标准化建设(场地极限运动、水上帆船竞技、高尔夫、公路自行车和马拉松)国际南太湖五项户外运动基地、中国步道健身观赏莫干山基地、江南天池户外滑雪健身基地、妙西西塞山休闲垂钓基地等多个高标准基地,全面提升湖州地区整体运动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2)一体化提升滨湖特色发展带。湖州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太湖“高起点规划,统筹兼顾,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追求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的总体要求,以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为契机,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把“休闲旅游”真正作为湖州重点发展的产业。要把湖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从“传统景点观光型旅游”为主转向“休闲旅游度假复合型”,塑造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个性特色和综合休闲度假功能[6]43-46。(3)品牌化推进临杭特色发展带。要以莫干山为核心,形成一条以山地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带。首先,以安吉文化休闲旅游板块为主,打造一个以文化、创意、休闲为特色的国际生态旅游经济圈;其次,以莫干山休闲度假板块为中心,把裸心谷、法国山居、洋家乐、莫干山文化创意园等具有国际化休闲特征的休闲度假胜地做得更有特色;再次,将下渚湖湿地休闲板块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文化休闲度假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统一品牌、优势互补、相互连通的莫干山休闲度假新亮点。总之,应充分利用德清和安吉临近杭州的地域优势,通过运动休闲旅游的品牌化建设,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临杭发展带。

3.政校合作共建“湖州国际旅游学院”,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及发展平台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湖州运动休闲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在美国有355所、加拿大有26所大学设有娱乐休闲专业;在日本,很多大学的体育院系开设了运动休闲的相关专业和课程。湖州市也应该制定运动休闲教育培训规划,发挥湖州师范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大旅游相关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整合两所高校的现有办学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合作共建湖州国际旅游学院。“湖州国际旅游学院”可以采取“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营运理念,集合度假休闲旅游产业涉及的各类学者、专家和企事业人员,以湖州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产业研究为重点,打造集培训、策划、研发、设计、营销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形成湖州旅游产业发展智力引擎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成为湖州非常有影响力的旅游人才培养和产业研究机构。同时,实现产业、人才和产品良性循环的战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加快湖州地区运动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步伐,为湖州地区发展运动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还可承担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的政策研究工作,打造湖州度假休闲旅游智库,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承担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的政策研究工作;(2)为湖州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咨询、管理和产业研究等服务;(3)为湖州市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适用型和卓越型人才;(4)承接或协助完成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旅游项目;(5)进行旅游系列产品和商品的创意和研发[7]第5版。

总之,为了推进湖州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的品质化、多元化、休闲化、国际化进程,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湖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湖州市应尽快制定运动休闲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培养运动休闲旅游从业专门人才,为这一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储备好扎实的资源和人才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新兴产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1] 姚应祥.基于“生态+”理念,建设长三角“健康谷”的思考----以湖州市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7(2).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10-28)[2017-03-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3] 湖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2015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湖州日报,2016-03-22(1).

[4] 赵世辰.湖州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中外[J].中国地名,2015(7).

[5] 赵 根,张志友,韩鹏建.湖州市城市微农业的兴起与发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4(6).

[6] 姚应祥.试论南太湖流域帆船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2).

[7] 卞继国.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鲜活样本[N].湖州日报,2016-04-20(5).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旅游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旅游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