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工科学生公共政治课的有效方法探究

2017-08-15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工科政治课思想

李 春 霞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一、寓教于境的方式

所谓“境”,是指氛围、环境。寓教于境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氛围和人际互动,“具有相互感化、相互促进的‘场效应’作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创造的‘教育场’。”[3]179首先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创建了一种平等、民主和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高校公共政治课的有效开展,还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其次,教师的讲课语言也很重要。教师应该用更加接地气的语言来诠释课程内容,同时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讲课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和朋友交流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样,教师的讲课过程就不会是个人的独舞,学生也不会成为被动的课堂接受者,会和教师形成一种感应,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应。这就使单纯的公共政治课教育模式,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很多时候,互动能否富有效果,能否引起理工科学生的听课兴趣,关键在于互动双方能否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及课堂氛围是否民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有时,给学生抛出一个主题,并适时地开展讨论和辩论赛,不仅会加深学生对此主题的了解度和关注度,还会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发言陈述时,可以将公共政治课的课堂内容巧妙地灌输进去。

因高校公共政治课教育理论的说服力呈现下降趋势,现阶段理工科学生的思维跨度又大,从教师上课的状态,理工科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以及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我们都可以觉察到这一点。所以,机械式地讲授政治书本上的内容,还不如开展一二次文化活动,这样或许效果还好一些。比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讲,就非常适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或者实地考察。这种方法不仅能让他们身心放松,而且还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生态环境有多么糟糕,从而促进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必要性的思考。而这些知识和思考,不是教师放几张破坏生态环境的图片就能做到的。这些思想的汇聚和自我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做到。这些情境的创立,有着潜移默化的熏染和陶冶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人们只要长期生活在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之中,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中得到愉悦满足,同时受思想政治教育。”[3]177由此,就可以达到公共政治课对理工科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寓教于情的方式

寓教于情是指通过人文情感的渗透方式,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教师应该把人文关怀体现和渗透在高校公共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理解学生的难处,以及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这是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工作开展的初衷,也是增强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比如,可以把学生更加熟知的话题导入到课堂。现在很多大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对微博、QQ、微信这种社交性软件的运用游刃有余。他们不会刻意关注国家大事、政策、法律法规,更不会专门花费时间去观看最近召开的“两会”“十九大”。但是,他们会去浏览微博、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公共政治课往往与国家的政策法规、时事动态走向息息相关。所以,在公共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最近关心的腾讯新闻或者微博事件为引线。这种事件可以是明星的事件,也可以是热播的电视剧等等。进而,巧妙地导入课堂的主题,引发学生想要继续听课下去的欲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上课初始就谈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就会立刻激发起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这样,就不会像以往一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们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状况。当你谈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表达、分享。这样,理工科学生们也就不会觉得公共政治课无聊和无趣了,反而会觉得政治课也可以很有意思。高校教师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包括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会使公共政治课有效进入学生大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成功的公共政治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要更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共鸣。

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研究着与他们专业领域相关的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变化。“政治”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在新形势下,理工科学生的公共政治课只有体现人文情怀,渗透人文关怀,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加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增加课堂的抬头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样,也可以间接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融入课堂,为其在高校学生中间的学习和践行提供有效渠道。

三、寓教于管的方式

寓教于管就是将公共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处于一种管理状态之中,从而使高校公共政治课的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公共政治课在理工科学生中的教育程度更加深入。因为,“在各种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引导、影响对象的情感倾向、思想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186在高校公共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被教育者。而管理和教育实则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过程。更多时候,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方式难以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和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管理者的优势,将公共政治课的课堂要求用管理准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对理工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教育对象在一次次的反复服从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管理者要“逼迫”学生去“服从”。毕竟,管理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目的在于教育。在教育中,要善于疏导学生。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理工科学生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毕竟,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协调关系、相互配合的过程,是为了让理工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主动接受课堂知识,进而达到高效公共政治课的目的。这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过程与以情熏陶、以理服人的方法是相通的。比如适当地给学生一段放松的时间,长时间的做实验或者搞科研使理工科学生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处于疲惫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去给学生们上公共政治课,也是教师们最为头疼的事。因为,这种时候学生们根本没有兴趣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于是,他们选择上课睡觉或者用手机刷微博、聊QQ甚至打游戏。因此,这种时候上课教师要灵活应对,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学生状态实在不佳,可以给学生们讲些看似和课堂无关但又和课堂紧密相连的知识。千万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上公共政治课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的错觉。教学中也可以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不错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奖励。这样会对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促进学生产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冲动。

“青年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4]第1版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双高的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我国发展科技强国战略的质量,更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元素。高校公共政治课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积极贯彻党的思想领导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因此,在高校公共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理工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既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可以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 央视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EB/OL].(2016-12-11)[2017-03-20].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61211/30074048.html.

[2] 耿国阶.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困境与变革[J].民主与科学,2005(4).

[3] 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周 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3-11-01(1).

猜你喜欢

理工科政治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