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需求看大学生就业

2017-08-1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大学生

包 洋

大学生就业难日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正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其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及其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在递增,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就业现状

就业作为人类生存之本,而大学生又是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备相对全面和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后备力量,因此,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举足轻重。

根据数据显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749万,至2016年达到了765万,与2016年相比增加16万,同比增幅达0.97%。截至去年9月1日,2016年仍有全国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能如期就业,往年积压的未就业大学生又加入到2017年的就业大军,与795万应届毕业生“抢饭碗”。其中还不包括成人高校,自学考试毕业生。这就意味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将成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因此,大学生就业就成为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虽然教育及相关部门提出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大学生就业舒缓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就业理念落后,自我认知缺失

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存在着很多误区: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就在于毕业生求职预期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对称,他们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企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苦读,一旦上了大学却变得自由散漫,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妥善结合,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恐慌现象。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抱有一种“赶集”的心理,无目标、无准备,碰运气,结果造成许多毕业生有意向而没有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的现象。

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则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从误区中走出来。

(二)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毕业生数量剧增。现在国家虽然已经限制了扩招,但是这些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扩招后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 到2017年已达到创纪录的795万人。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高增长则会形成高存量,如若不考虑社会需求而与之脱节的话,则会造成存量膨胀,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三)就业指导滞后,毕业生知识转化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少系统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应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己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我国高校目前虽然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还有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法规和政策,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就业权利而合理就业。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现实情况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四)社会对大学生要求苛刻,就业平台相对较高

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条件也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的造成就业难。

如果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千篇一律,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求职及就业的指导和教育,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认识自己,使他们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学会向就业市场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达到就业。另外,要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知识,敢于过滤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敢于实践并将知识联系实际,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胜利。

总而言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这不仅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毕业生转变观念,增强择业和就业的信心,更需要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正确指引,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