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选择

2017-08-1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理念理论发展

许 婷 宾 岩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圆满的落幕,本次的会议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五个发展理念的提出,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①这是继2007年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之后,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更深层次的阐述,从生态理念到绿色理念的转变,无不证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正如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但是要将理论转化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的改造世界的现实行动,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通过探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路径,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方向,是指引。任何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而没有通过实践得出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空洞的,从中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是相互依从的,谁也离不开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③,这就给了我们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实现其理论的创新。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创新,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古至今,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虽然各种各种的思想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只要细细的观察,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成以下的三种关系:

其一就是在社会的生产水平底下,科学技术水平及其的荒芜,在自然灾害的面前的人类总是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是不断地进行祈祷,在这个阶段,人更多是畏惧和崇拜自然;其二就是在我们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同时随着我们智力水平的提高,我们惊奇的发现自然界也是有规律的可循的,因此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自然难题时,我们更多的认为我们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更甚于统治自然;其三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由于我们越来越多的需求,对自然地需索过度,导致越来越来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在造成社会污染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发现我们正在自取灭亡,因而引起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通过反思,我们发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不应该是奴役与被奴役,或者是利用与被利用这样的关系,而应该是对等、平等的关系,就跟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一样。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恩早以给出了相当精辟的见解:

(一)人本属自然

人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自然界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个体从自然界分化出来而已,我们能够从自然界中获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规律并且加以利用,并不是通过对自然的奴役,而我们所谓的“统治”自然,不过是因为自然总会给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一个合理的存在理由及其存在的价值实现提供的一个途径而已。

(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到的规律,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反过来,那么自然就可以要人类为自己的肆意妄为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人类要依赖自然才能生存,自然相应的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所以,当我们认为自然在报复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出现在我们自身。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动态变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魂,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此在辩证的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以辩证批判的眼光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以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它。因此,要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体性,要认识到,今天或许是我们在“支配”着自然,但是在未来,自然一定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支配”我们。

因此,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正内涵,只有把最根本的概念关系搞清楚了,我们才能清晰地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正确的理论体系,从而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的创新,为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和方向,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真正科学的巨大引导。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容以及应该以怎么样的方式进行,都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当社会陷入到一定的危机之中的时候,全体人民都应该共同的投身到这项事业中,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积极努力。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一个基本要求:从根源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原因

在当今的时代下,有很多的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因为我们更多的追求发展而造成的,就全盘的否定了发展的意义。其实不然,首先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人们才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放在健康和安全的自然环境,这将更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为生态环境贡献一点力量,其次,发展可以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打破“人财两空”的恶性循环,最后,这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不是因为发展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所称的,因此我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地发展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从内涵上肯定了发展的意义,同时也提出新的观念和理论,就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要做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能因为当代人的需求和发展就无情的剥夺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无可替代的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每代人都应该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履行自己应该旅行的责任,这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素质水平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到,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基本素养,尤其是人类发展的可持续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做到该是自己的责任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将谁污染谁治理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一个道德的层面,凭借的全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内涵,提高人民的素质是相当有意义的;在国际上来说,一些大国的所作所为还是有所欠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岁月中慢慢形成的,因此,大国应该拿出大国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将本土的各种污染环境的工厂搬迁到其他国家,还反过来谴责他们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污染,这样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同归于尽的悲惨结局,相信这不是大家共同想看到的。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任何思想和理论只有得到了有效地传播,它才能为更多的人所知,才能更好地作用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网络2.0时代的今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当我们反复的在各种传播平台和媒介中提出某一观点的时候,人们就会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形成一个视野聚焦。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首要关键就是新媒体的运用

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理念,我们首先应该加以运用的就是的互联网这一类型的新媒体,前段时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导致成千上万的海星的死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许多的人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出现了如自然之友、地球村,以非营利方式从事环保活动的其他民间机构等;其次就是当今的时代,我们更多的推崇以数据和事实来说话,而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多的应该把大数据的功能更多的运用于我们对生态环境的监控和处理,使得其的治理更加具体和更具有可操作性,如2014年IEEE Spectrum Alert发表一篇文章,介绍将大数据用于环境保护。开发了一个新的森林映射工具,当大片森林被砍伐、被破坏时,对监视者发出声响警告,从而直接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点,从根源上进行相关的治理。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二关键就是传统媒体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的利用好电视,报纸,杂志等这一传统的媒介。如果说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媒介更为大多数的年轻人所喜爱的化,那么这些传统的媒介则更多的影响着这些年轻人的父母,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大于他们接受教育时的影响。因此对于传统的媒介,我们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社会的追星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就出现了有的报刊杂志宁可每次都大肆的渲染某一位明星的丑闻和八卦,也不愿意对我们的环境污染进行小小篇幅的报道,对于这类型的杂志就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处分,以号令其正其纲,宣传主流的价值,多做一些关于生态方面的或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文章,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同时为那些公开支持公益活动以及号召大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面人物给予一定的奖励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就可以把更多视野面向我们日益生存的环境以及当前社会生态文明的主流,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工作

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是我们从根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根本。

(一)运用好关键的课堂教育

我们往往将我们的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可见其的重要性,就像从小开始,我们就要接受爱国和母语教育一样,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小的时候就把有关生态的观念牢牢的映在他们的脑海里。在日本,所有的小孩在公园走路的时候都是踮脚走路的,问他们原因,则是因为怕踩坏了路边美丽的花朵,而我们的小孩子是即使花园明令禁止摘花,他还是要去摘,所以课堂教育是尤其教育的,通过生活的点滴渗透,才是最终解决之道,这样这种观念就像生命一样重要,而不是这段时间很火,下一段时间就又销声匿迹了。当这种观念深深地映入脑海的时候,在提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这种观念或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种行为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的日常作息一样简单,就像吃饭那样简单的对自然进行爱护和呵护。

(二)培养大批的人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组织人才保障

我们不应该简单的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就是保护环境这样的小事吗,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根本不需要什么理论家,也不需要专门去培养这样的人才,完全是耗费财力和物力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拿最简单的示例:我们的大街上都有着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你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吗?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模糊的。所以,正如我们要做出更多的人才储备一样,我们也应该培养更多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方面的人才,因为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为了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这项工作必然是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可以更好地处理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各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事情,也不至于在危难的时候,才手忙脚乱的用一些不是那么专业的人才进行处理。

切实推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工程建设,加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大力研究,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对党和国家的现今问题具有密切关注和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和理论家,在这方面,既要重视其的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到有着大批先进思想的理论工作,因为理论是基础和前提,也是指引的方向。因此,我们对此进行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思想觉悟,让我们的人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作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作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更应该肩负起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繁荣的今天,作为自然一部分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实现这一最伟大的梦想,为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和美丽的时代家园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坚信我们最终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同时也可以实现江山与美人兼得的目标。

注释:

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Z].2015-10-2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42~743.

猜你喜欢

理念理论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坚持理论创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