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据与网络虚拟化研讨
——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站

2017-08-14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北京外国语大学虚拟化数据中心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高校数据与网络虚拟化研讨
——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站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随着用户数量的逐级增加以及业务需求及种类的递增,高校的信息化应用复杂程度正呈现出上升态势。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也正承担着不同于以往的“业务压力”。高校信息化应用既不能太超前,又不能脱离现实需求。

当前高校信息化高速发展,在网络、服务器、存储和数据方面加大虚拟化的建设和应用,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北京外国语大学站就数据和网络虚拟化方面的问题组织了研讨。沙龙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信息化分会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代表,以及新华三、EMC、华为、VMware等技术公司出席了本次沙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杨红波老师发表了题为《从IT 到DT 的数字转型》的演讲,并就北外的虚拟化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北外2009年开始部署虚拟化应用,2010年大部分应用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平台。目前北外教育信息化推进较快,2010年开通数字迎新、2011年开通数字离校。2013年开通学校信息化工作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2015年开通微信企业号。2015年学校建成500平米数据中心机房,同年将校内电子邮件系统迁移到腾讯企业邮平台,开通OA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于2015年底发布学校多语种网站群、第一版个人信息展示及校情展示平台。2016年信息化工作写入学校“十三五”信息化规划。2017年北外信息化领导小组改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逐步落实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工作、统一全校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

他解释,北外的信息化建设是依照学校自身的需求来设计和建设的,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定位层级不同,水平和意识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业务种类大致趋同。

回归到高校的虚拟化建设上,北外的虚拟化建设是依据实际需求催生虚拟化应用的。目前随着数据量的指数增长,数据已经成为高校的核心资产,并且作为学校的发展基础,大数据分析也已成为主要的管理和辅助决策手段。北外的虚拟化工作总体框架整体可描述为:2012年开始,从学校管理层面规定非专网等特殊应用,各单位不再单独采购服务器,仅采购相关软件,推荐使用虚拟机;2017年开始全校信息化项目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配合相关部门,聘请校外信息化专家统一评审;学校数据中心机房存放全校虚拟化服务器硬件,东西两院天然进行异地容灾;调查校内用户需求,不断完善虚拟化服务,尤其要不断加强虚拟机安全防护;选择虚拟化软件的原则是以开源为主,试用部分商用软件的混合方案。在此基础上,北外近五年来数据中心从近100台实体服务器过渡到目前拥有4组刀片服务器、4组存储的虚拟化架构;从近100个以windows为主的操作系统增长到以linux为主的400余个虚拟操作系统;从操作系统、数据库、磁盘为主的单机备份升级到异地虚拟机备份及离线备份。

在他看来,为高校信息化提供服务的ICT厂商应该具备提供完善解决方案(标准化、易维护、可扩展)的能力,而学校自身也应该具备选择确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信息化工作的重心来看,未来数据的管理、教学资源应用等应该成为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

这一观点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运行室副主任樊春的演讲中也得到了印证。樊春介绍道,从2016年开始,北京大学开始做到完全虚拟化,并淘汰了所有的小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已成为计算中心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华为数据中心市场总监欧军表示,当前高校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构建复杂,新应用部署需要进机房,动网络,时间长;且新应用没有统一规划;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新增系统布线困难。科研创新受制,各院系各部门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无法共享,部门间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互通困难,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低。面临安全问题,高校正渐渐成为黑客经常光顾的领域之一。管理不统一,海量应用服务器和其他资源的管理工作量巨大,复杂业务系统的运维开支越来越大,复杂、架构导致故障定位困难,影响服务体验。因此,校园需要具备全局策略化的资源调度、灵活快速的服务以及端到端数据中心监控等能力的数据中心管理系统。

新华三教育系统部技术总监程旭分析,高校信息中心关于数据的困境在取、聚、用三方面都有表现。例如,部门壁垒深厚,数据集中难;数据来源多样,并行采集难。数据标准缺乏,统一管理难;数据种类多样,融合使用难;数据总量巨大,持久存储难。业务理解欠缺,数据价值发挥难;业务需求明确,应用开发难等。华三云数融合解决方案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实时多维度聚、取,并通过智能ADE开放平台,轻松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多维度应用开发。

VMware公司资深方案架构师臧铁军从双活数据中心建设角度提出5个建议原则:从应用和基础架构两个层面去考虑可用性设计;同时实现可用性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充分利用自动化手段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将本地与异地保护手段有机结合,实现更好的保障能力;可满足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

EMC公司融合架构部资深业务经理李磊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相关案例,并从技术趋势发展的角度提出,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虚拟化不需要各自独立部署,而是天然集成在一起;统一的管理和自动化资源管理,简化系统维护复杂度;软件定义与Server-SAN结合,实现按需定制及横向扩展,支持各种应用和负载的敏捷调配;一个平台,多种用途,缓解管理者的技术更新压力。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对信息安全整体意识不高,信息化管理部门责任无限大等问题。随着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拥有大量数据的高校信息化工作和部门逐渐得到重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纳入到学校“十三五”等整体规划中。如今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信息中心等部门应该成为高校的重要部门,并关注整体布局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整体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取得均衡化发展。

猜你喜欢

北京外国语大学虚拟化数据中心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熊猫”老师
浅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及应用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road crash fatalities in Australia
To what extent has the emergenc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diminished the need for translation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浅谈虚拟化工作原理
用户怎样选择虚拟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