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喜球:乘风破浪海底探宝的女科学家

2017-08-13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航段科考船航次

先后16次出海,累计有800多天在海上度过。她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6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圈定了50多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远景区,还为新勘测发现的16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在我国数十年大洋科考史上,一直是男性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蓝色的海洋远行。直到2007年,中国“大洋一号”开始第19航次的考察,一个说话细声细语、身材娇小的女性成为中国这个团队的核心,她就是我国大洋科考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

我国大洋科考史上

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与太空探索、登月竞争、极地开发类似,深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处资源战场。调查和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需求,“先来先得”是国际海底管理局探矿与勘探规章明确规定的原则。深海探矿显然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

2007年,中国“大洋一号”开始第19航次的考察。韩喜球在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在第2航段,她作为首席科学家助理,参与发现了西南印度洋脊上的首个海底黑烟囱。在第3航段中担任首席科学家,打破了我国大洋科考史上男性独霸天下的局面,成为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并在此后多次带队“探宝”。

但是茫茫大海,热液区的直径也才数百米,在科考船上用万米缆拖着仪器去搜寻,是名副其实的大海捞针。去哪找矿,怎么找?这时,“探宝队”队长——首席科学家的判断就至关重要。

“大到海上調查计划、实施方案,小到具体调查和采样站位的布设、调查资料的判读,首席科学家要为航次科学目标的实现负全责。此外,还要为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

闷头爬山,

不觉间就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其实,比起陆地上的生活,科考船上的生活艰辛而清苦,最常吃的蔬菜是洋葱和土豆,更要长期忍受与亲人别离的那份牵挂和孤独。船员们说那是“流血流汗,掉皮掉肉”的日子。

可身处再艰苦的科考工作环境,韩喜球也一直坚持着,“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别人觉得出海枯燥,但我总感叹海上时光太匆匆,真希望多做一些调查。”

身边的人都说韩喜球“不是女汉子”,“她比汉子都强悍”。作为首席科学家,没人能和她轮班,只要船上的马达不停转,韩喜球的工作就不分昼夜。她曾带领队员们20个小时不休息地做实验,比她小十几岁的年轻队员都扛不住了,可韩喜球精力依旧旺盛。

2008年12月,韩喜球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媒体纷至沓来,让她有些不适应。她觉得自己只是个十分普通的科研人员,不值得,也不需要有如此高的曝光率。“我只是闷头爬山,不知不觉就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2017年已过去一半,韩喜球刚结束“海漂”的4个多月。海上常年烈日当空,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甲板被烤成了烫板,40℃到50℃的高温,烫得在甲板上走路都很困难,何况还要进行各种试验操作。可每次出海归来,韩喜球都不抱怨苦与累。皮肤晒伤了,她也只是戏称自己变成了“非洲人”。原本白皙的皮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慢慢恢复原先的颜色,但她说:“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便好,毕竟人这一辈子,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种幸福……

猜你喜欢

航段科考船航次
海洋星探组
中国制造的科考船有多牛
海洋星探组——超级科考船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