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选修模块实施效果因素的思考
2017-08-13牛红菊
牛红菊
山西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施7年时间了,但是从临汾地区实行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六本选修教材中有两本压根没用过,其余四本教材中,大部分学校也只是选择其中一至两本教材来做高考押宝,从调查结果来看,选修课并没有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选择权都在学校和老师那里,而他们选择的标准则是高考,高考考什么就选什么,学什么,至于学生的喜好那是不可能顾及到的。在高考中,选修课的考试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四道题中任选一道,分值是15分,选择性大,分值又不算太多,出题内容又比较灵活,这就导致了学生所学非所考,学不学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有部分学生就认为开选修课流于形式,可有可无。因此,无论从选课、上课还是课后考核、评价,都与高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影响历史选修模块实施效果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高考因素
从目前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历史教学还是主要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位老师的优劣,都要与所教学生最后的高考成绩直接挂钩,成绩好就是名校、名师,成绩不好则名誉受损。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中,学校、教师、学生一切向高考看齐,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何况现在的高考题出题的模式基本固定,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为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必要再在教材的细节上下功夫了。
从高考题中,不难看出,这些考题完全以考查能力为主,材料新,情境新,跟学生们在选修教材里所学内容完全没有联系,这就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在处理、学习选修教材时都不是很认真,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选修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高考不应站在新课程的对立面上,但是现在的高考制度的确已经成为新课程的阻碍了。
二、师资因素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们大部分高中历史老师接受的主要是通史类的师范教育,而历史选修课程的专题性特点对一线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像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和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模块,专业性太强,还吸收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领域,就连老师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吸收新知的领域。要开设好历史选修课,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师队伍,但是现在老师们平时工作繁忙,几乎没有脱产培训的机会(何况有些学校领导也不支持),而短期培训又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少能有真正的效果。
除專业素质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历史课就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课,所以,上课时仍以老师讲授为主,从头讲到尾。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选修课不重要,一节课的时间能处理几节课的内容,教学进度过快,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完全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中。在这样急功近利的实用目标下,要实现学生合作探究、素质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从教学实践来看,整个历史选修课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应试倾向,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高考分数、人数上,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或者部分教师在内容上完全割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张皮,缺乏对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之间有机的整合,这样历史选修课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很难实现。
三、教材因素
历史选修模块共有六本教材,从其内容上来说,突显了内容丰富、开放灵活,专业性强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其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乐观,由于高考出题范围是四选一(前四本选修),所以,后面两本教材几乎是无人问津,压根没有见过。而且很多学校为了教学和评价的方便,通过行政命令把选修内容固定化,选修就成为了必修,所选内容也是一些高考容易得分,内容简单,易于讲授的模块,而那些对物质设备、师资要求过高的选修模块,就只好束之高阁了,这自然会影响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影响历史选修模块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高考制度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考试和录取制度不变,那历史选修模块的实施效果很难有什么改变。尽管如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还是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合理地利用和挖掘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只要心中抱有希望,总会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