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忙趁东风放纸鸢

2017-08-13钱国宏

农家参谋 2017年4期
关键词:梁武帝纸鸢放风筝

钱国宏

风筝,古称“鹞”,北方称为“鸢”。据史书记载,墨家学说创始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見鹞鹰翱翔于天空,深受启发,便“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质鹞鹰,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也是全世界飞上天空的第一只风筝!

“风筝”之名,出现于唐朝。唐代晚期,有人在“鹞鹰”上加入了琴弦,飞上天空后,经风一吹,便发出了悦耳的乐音,“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如古筝弹奏一般,于是人们称之为“风筝”。

有意思的是,古人最开始制作风筝时,并非为了休闲娱乐,而是用于军事和通信。据《南史卷》记载,南朝时期,大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将梁武帝萧衍围困于梁都建邺(今南京),内外断绝。梁武帝命人制作风筝,系求救信于其上,乘西北风释放风筝,通知驻军在太极殿外的太子简文赶快率兵驰援;楚汉相争时,韩信也曾借用风筝在空中侦察敌营,并用绢制成风筝,在空中发出笛声;明代时,军队在风筝上拴系炸弹,以四支导火线引燃,飞入敌营炸伤敌军——这种武器叫作“神火飞鸦”。

如今,风筝早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也是春季大众化的一项文娱活动。每当春风拂面,人们纷纷来到郊野,将各式各样的风筝放飞天空。“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古代的很多书画作品、史籍中,均有其乐融融放风筝的记载,如宋代著名的长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细节画面。

我国医学认为,放风筝不仅怡情,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宋代李石所著的《续博物志》中载,放风筝“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文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此外,放风筝还可有效防治颈椎病,并对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等有一定疗效。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大地回暖,呼朋引伴放风筝,看风筝徐徐而起,飞上蓝天,忽而翩翩飞舞,忽而游弋嬉戏,令人赏心悦目,乐而忘忧。

猜你喜欢

梁武帝纸鸢放风筝
向往鸢满天
纸鸢风与少年
汉语四声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NO.3 纸鸢
梁武帝出家
放风筝
梁武帝:兴了佛教,丢了王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