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技术价值的展示
2017-08-13陶思静吴莹
陶思静 吴莹
摘要:建筑遗产保护的普世性仿佛都在于展示其外在形象,但往往一些歷史建筑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对本地气候风貌的回应以及为使用者提供的那份舒适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的建筑遗产保护不单单要看到形式,更要看到方方面面。对于沙面建筑群来讲,他由于历史原因的形成的中西结合的外观无可厚非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展示及对现在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展示;沙面建筑群;建筑技术
1、引言
现代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是越来越重视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对建筑遗产进行修缮维护。但是我们的保护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外观形式上的保护更应该关注到其他的方方面面,包括建设时的一些手段方法、对环境的适应等等。同时保护也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动作,更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系列过程。
2、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内容
所谓保护,是指理解建筑遗产本体及其相关历史环境并使它们保持安全、良好状态的一切行为活动,具体包括研究、工程技术干预、展示、利用、改善及发展、环境修整、教育、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
3、建筑遗产的展示
展示是保护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内容,遗产必须要展示出来才能够被认知、被了解、被体验、被欣赏,然后被热爱。如果缺少了展示这一保护内容,或者展示工作做得不充分、不到位。那么,遗产价值就很有可能只存在于文字和语言的描述中了。对于遗产意义的传达和表现也是如此。所以,展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包括方方面面。
4、广州沙面建筑群的技术价值
4.1沙面历史背景
沙面的建筑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沙面建筑群对岭南湿热地区做出的设计
4.2.1建筑结构方面的通风散热
沙面建筑对于对抗湿热气候在建筑结构上主要形成了三种形式的建筑,分别为外廊式建筑、天窗式建筑及天井式建筑。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都是主要通过联通外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气流进行通风散热。
(1)外廊式建筑
建筑加入外廊之后,外廊建筑因有遮挡物而受太阳辐射少,又因对外散热快,这样一来有利于微气流从室内流向室外。
早期外廊式对通风散热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风压只有在进深小的建筑才有成效,若进深大,房间间隔多,则难以实现,因此就形成了第二种建筑形式——天窗式建筑。
(2)天窗式建筑
天窗式建筑主要是保留外廊,增加內廊,在内廊顶部开天窗。由于开天窗要有人来控制因此会造成下雨时没人关窗而造成室内淋湿。因此进行了改良。于天窗式改善的主要是二层(顶层),但首层收益不大。在多层建筑中天窗式的意义不大。
(3)天井式建筑
于是,出现了天井式建筑,在多层中联通天井。天井式建筑通风原理与天窗式建筑基本相同。
4.2.2建筑结构方面的遮阳隔热
(1)屋顶隔热
早期和中期沙面近代建筑的屋顶是采用岭南传统建筑的陶瓦直屋顶。后期沙面近代建筑的屋顶是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可上人。其隔热构造分外廊屋顶部分和室内屋顶部分,有时会在室内屋顶部分架空70-80cm。
(2)外墙隔热
沙面建筑的外墙都是较大限度的开窗,墙体开窗率远大于岭南传统建筑。于是沙面建筑南向面立面几乎都会设有外廊遮阳隔热,东西立面如果没有临屋遮阳也会间外廊。
(3)窗口遮阳
沙面建筑的窗口面积较大,但由于沙面建筑群内树荫较多一般不需要太多遮阳,需要遮阳的一些窗户则会采用外开的百叶窗垂直遮挡太阳照射 。
沙面建筑在当时的年代对岭南气候的适应都是非常难得的,这些各种措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三种建筑形式以及各种手段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技术手段值得我们学习。
5、展示手段
对于像沙面这种建筑技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有专门的介绍展示让大众可以了解到,理解感悟当时的作品,所以对外立面维护之后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内部展示,而不是大门紧闭让人们只能在外面感受视觉方面的价值。
所以对于沙面建筑的展示,我认为可以辟出比较有代表性几栋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同时可以让人们进去内部空间感受,增强互动性。
6、结语
我们对建筑保护分类必须从建筑的文物价值和结构安全性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来确定。同时,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展示也不应该忘却建筑建设本身的科技,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我们的建筑遗产保护不单单要看到形式,更要看到方方面面。对于沙面建筑群来讲,他由于历史原因的形成的中西结合的外观无可厚非是非常珍贵的,同时,由于适应岭南地区湿热气候形成的在隔热方面的一些结构与措施也是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展示及对现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2]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重庆大学2006
[3]袁奇峰.广州市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城市规划汇刊 2003
[4]骆志华.沙面近代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2009
[5]余喆.广州近代住宅天井通风设计及现代应用,广州大学 2011
作者信息:姓名:陶思静(199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身份证号:陶思静 4402021994082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