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职业教育改革探析

2017-08-12何晓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4期
关键词:河南人才职业

何晓

摘要:2016年11月召开的中共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在今后五年中要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大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同时在河南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强调:“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转型发展要求更高的人力资源质量,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如何变人口优势为人才红利,是河南当前的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河南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重要阵地,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科教兴豫战略,并提出建设人才强省,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对应“四个强省”建设,尤其是对应建设制造业强省,要求河南必须尽快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加快河南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为全面实现河南小康目标提供人才人力支撑。

一、当前河南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职教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南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一)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制约了河南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传统的“劳力者制于人”观念到现代社会分层将工人、农民等分为社会底层,因此,培养工人、农民的职业教育就遭到大多数人的轻视,同时当前大多数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多数人的观念是能就读普通高校,决不报考职业院校。这种现象对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加上非专业人士将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视作“二等教育”,这种理解和认识上的偏颇,更加造成了当前以追求招生数量为目标的一些教育机构片面追求普通教育的质量提高,而忽视甚至是无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差,办学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在教学设计上套用普通教育模式,或是过分强调所谓的“操作技能”而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影响被极大的削弱。

(二)财政投入不足阻碍职业教育发展

河南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明显不足,据《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河南省2015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150.62亿元,在全国位居第六位,但是生均教育事业费除了高校外,全部垫底。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上,河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手段与普通教育不同,培养成本是远远高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办学条件差,缺乏实习实训条件等造成了当前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的教育经费要高于普通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财政部教育部于2010年底联合下发了《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要求提高学生的生均拨款。为落实这一政策中,河南省财政厅和教育厅于201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实施意见》(豫财教(2011)339号),在文件中详细做出了解释和规定,但也必须看到,在具体规定中有明显侧重于普通高校的趋势。在经济下行,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会优先保障普通本科教育的投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分布于高职高专,其生均经费和财政分担的比例就显得低了许多。

(三)职业教育发展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004年以来,河南加大了建设人才强省的力度,将河南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河南在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和师资素质也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河南十三五发展与适应和引领新经济新常态的宏觀目标上看,当前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不相适应的现象,如人才需求尤其是高端人才、高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职业院校的空间布局与河南产业聚集区分布不一致、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与实际脱节等。

(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根据“职业带”理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有自己明确而且各自独物的人才培养目标。上世纪的前半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型人才。但随着教育进步,整个职业带呈现出上移的现象,即中等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培养则培养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随之产生而发展起来。伴随经济进步与教育发展,职业带还有进一步上移的趋势,但由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非同步性,职业教育目标出现错位,突出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培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与中等职业教育趋同,一些内容出现了从中职到高职的简单重复。

(五)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

由于近年来河南省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河南的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的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历教育体系不完整。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基本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现行河南的高等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相对缺失或不足。这极大阻碍了职业教育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通道,也造成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是“劣等教育”的偏见,使得职业教育的招生陷入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所以现有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从而降低了职业学校声誉,职业学校声誉差又进一步影响了学校的招生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二是课程体系建设不完整。从河南省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重复或断层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交叉的问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普通教育的毕业生为对象,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许多课程教学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目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社会服务功能就出现滞后。而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又大多数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自身的职业能力偏好没有基本了解,因此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兴趣缺失,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位,大国工匠精神缺失。大国工匠简单说就是一种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外,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当前情况看,从政策层面上是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从投入上看,各相关部门更加偏重职业教育中技能教学的投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广大职业教育院校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及教学评估等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资源缺失使政治思想教育后劲不足,无以为继。对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率的提高为培养目标,但忽视了敬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学生就业后敬业精神不佳,社会责任缺失,就业质量差。

(六)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缺失

学术界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可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教育阶段,即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但从当的实际看,职业教育基本上集中于职业准备教育阶段,即校园职业教育。从河南乃至全国的情况看,职业启蒙教育处于极其薄弱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未接受过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河南中的职业继续教育也存在缺失现象。

(七)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院校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从河南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看,职业教育的各级各类院校普遍缺乏与企业尤其是大量民营企业的良好沟通,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少,因此出现了职业教育的成果与现代产业发展脱节,技术培养与实际操作出现脱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

(八)人才市场不完善

河南人才市场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的人才市场法制化程度低,虽然河南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人才立法不足,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执法队伍。因此人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人才法规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无法通过执法,维护国家利益,保证人才安全。二是市场对于人才发展的作用严重不足。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的人才聚集以及人才发展,其主要的推动力是政府,市场的作用严重不足。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行政管理的思维定式极大地影响着人才市的场化配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脱节。三是人才制度体系不完善。人才生存在一定的体制下,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在一定的体制下才能实现。应当看到河南关系到人才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正在改革的过程之中,体制还不完善。单独的一个制度在实践中是无法达成好的效果的,配套措施必须跟上,今后,要做到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在人才的管理上要逐步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如加快实现技术资格认证的统一管理,完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等,使各项人才政策在实施中不因配套措施不力而流于形式。

二、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深植人心

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先在观念上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良认知。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精神,要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在新时期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改变轻视职业教育,重理论研究轻技能培养的现象。同时,通过健全制度保障,确保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如努力提高产业工人待遇,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确保经过系统职业教育培养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劳动者有更好的就业环境等。

(二)拓宽渠道,加大职业教育投资,优化职业教育投资结构

按照国家和省级政府的相关规定,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学校的生均财政投入标准,切实保障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资金需求。同时拓宽职业教育投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公共财政和私营经济共同投资的多元混合资金投入体系。在扩大职业教育投资的同时必须优化职业教育的投入结构,重新分配职业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更多地向师资培养、实践基地及其他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立足河南发展实际,增强职业教育与河南经济建设的适应性

河南职业教育是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河南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坚持动态对应的原则,即发展河南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专业设置具备河南特色、专业结构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区域位置布局结构必须适应产业规划布局;对布局结构合理、辐射力强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规模,增强其各方面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四)探索河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按照河南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体系的要求,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掘河南传统教育优势,统筹发展河南各级各类职业教育。

具体要做到:一是尝试教育多轨制改革,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连接机制,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可以互通互联,相互适应,即可以培养大国工匠,又可以培养高技术的领军人才;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又注重高技术研究。二是促进职业教育向高学历层次的延伸。积极探索“专升本”考试以外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选拔路径,强化高学历层次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特点。三是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注重既突出理论研究又注重技能培养,在不同学历层次上侧重不同。中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则以专业技能培养与技术研究并重,更高学历的职业教育课程教育则以技术研究为主线设置学科和专业。四是加强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在普通基础教育中加强技能教育启蒙,使之体系化,规范化。更加注重对职业继续教育的完善,建议依托河南省规范产业集聚區的产业集群发展开展以产业集群为专业方向的职业继续教育试点。五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五)明晰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其发展规模、结构、速度等都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河南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对高技术领军人才与大国工匠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河南的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必须注重自身同社会经济环境的对接,密切关注河南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的走向,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河南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预测技术人才需求,合理确定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为适应河南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是建立具有河南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经济结构升级为基本逻辑,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必须把握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观念上实现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遵循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八种服务能力,即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提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提高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提高服务发展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提高服务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能力、提高服务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能力为基本原则,着力培养综合性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素质与能力并重的培养方式,素质方面要加强基本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尤其是大国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力度;而能力方面则可以设置专业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的综合课程,建设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岗位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以职业(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的模块,主动培养河南经济结构转型中迫切需要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鼓励引导职业教育教师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研发。同时,运用传统教学、实践课程、网络学习并重的立体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能力。

(六)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院校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实践能力这个根本目标来培养人才。

要提升实践性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三点: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教师重要学历与技能水平并重,适当向技能水平倾斜。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注重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对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专业技术教师、专业理论教师考核评价规则应当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特点进行细化,同时加大评价考核结果的附加值,例如将之与教师的评先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等。在对教师的培训中,重视理论培训的同进更要鼓励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努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校企业合作中的生产型实习实训场所和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既确保了学生的实训不脱离实际,培养了技能型人才,又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基地建设必须以企业为基点,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好,技能紧缺的岗位要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真实实践,不走过场,使实训基地真正能实现校内校外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是完善保障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大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建立以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等多方合作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政府在制度上给予校企业合作作出明确要求,在经济上以奖励、扶持等方式引导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则以自身技术优势为主导,建立订单式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技能鉴定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标准的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的结合。职业教育院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培养方向和技术特点建立自己的校办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总之必须推进建立多方参与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建设、多方评价的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七)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技能性人才合理流动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因此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完善与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就我省目前情况看必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首先要建立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完整的人力资源市场架构。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对劳动力供需信息预测分析并定期发布市场相关信息,为培养目标的调整、创新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平台。可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在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资格认证、法律援助等方面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法制化建设。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加强人才立法,出台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規,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有序化、规范化运行。并保护人力资源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河南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