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与引导分析

2017-08-12丁璐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引导大学生

丁璐

【摘 要】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再限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发展正常的恋爱关系。但在实际中,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存在着不当之处,比如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欲望心理等,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背景和起因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些普遍心理,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理论研究和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引导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分析;引导

一、大学生恋爱现象发生背景

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基本所有高等教育学府都明确规定了大学校园内不允许谈恋爱,还将这一规定写入各校校规;同时,在旧的婚姻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在校大学生不可以结婚;家长也不允许孩子在校期间进行恋爱,所以当时的只有极少部分青年男女在进行“地下恋情”。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精神文化和开放思潮涌入国内,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十年以来,电子产品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不恋爱何以谈大学”这类说法。

西方思潮不仅仅影响着广大学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现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从禁止学生恋爱到“三不政策”,即不禁止、不提倡、不支持;《婚姻法》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都不在限制在校大学生结婚,只要满足相应年龄要求,就可以向民政部门提出领证申请;大多数父母不再约束自己孩子在大学阶段的感情问题,只是提醒自己孩子要注意辨别危险、保护好自己,不要在恋爱中受到损害;大学生本身的思想、看法也有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同学不以婚姻为目的去恋爱,而是憧憬着自由、浪漫、情趣的恋爱经历,对于恋人也没有太多要求,开心就好。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背景和起因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些普遍心理,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理论研究和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引导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大学生恋爱广泛存在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再限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发展正常的恋爱关系。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扎堆谈恋爱的现象,归根究底还是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需求为主导,外部环境起推动作用。大学生青春年少,正是思维发散、意识塑造的关键时刻,同时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并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心理承受、疏导等方面。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所有学生的生活中心就是学习,父母、师长都是围绕着中考、高考来进行教育、安排;周围的同学也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了好的学校这一共同目标相互鼓励,其他事情也就在有意无意间进行了压制,来保证学习的“领导地位”。

但是随着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压力突然变小,学生的自我安排空间急剧增大,生活、学习、工作等各项事务都是学生自己来规划执行,所以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中也就会出现各种现象;大学生恋爱也是其中一种,而且是占比很大、对同学们影响最为巨大的一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恋爱现象的基本原因有如下几点:大学生“一见钟情”;大学生活无聊、寂寞;缓解紧张情绪;人人都有好奇心;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大学生“一见钟情”

大学生基本处于20岁左右,身体上的发育基本完成,同学们自身会存在着生理上的需求;同时,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身处其中的学子有着更多时间、空间进行自由安排,为“一见钟情”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时代总是和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见钟情”是对传统思想、理性主义的明确背叛,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追求;再者大学校园对于大学生来讲,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现实问题,环境宽松、生活惬意,很容易的就会在校园内和异性产生一份感情。

(二)大学生活无聊、寂寞

这个是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机,也是大学生恋爱的重要成因;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没有进行合理安排,也缺乏相应规划,课程学习压力的降低、空闲时间的增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上处于无所事事、精神上缺乏寄托,其自身心理不够成熟,无法独立承受。

大学的学习主要靠的是自觉,是对自身的学习做好规划,这和初高中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的老师讲、学生听有着本质区别,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对于自身的学习有所放松,不再追求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科实际应用,转而追求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期末考试及格。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小,而大学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精力过剩”,加上其精神上较为空虚,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找一个恋人,相互依靠的心理,来解决自己过剩的精力和填补空虚的内心。

(三)缓解紧张情绪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独立面对、解决各种事件,会产生一定的压抑感和紧张感,他们需要一个人来聆听自己、来安慰自己。新的大学校园,新的同学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竞争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感,特别是在某些事情进行的不顺利时,还会出现紧张和抑郁,这些感受大学生都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来进行宣泄。

大学环境较为宽松,但同时每个人的私密空间其实很少,不论在何种地方都有着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大学生有可能出现想哭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声大哭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恋爱就成了一种另类宣泄方法。通过恋爱来和异性建立起一种较为亲密的关系,能够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转移,恋爱初期是甜蜜的、幸福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不如意;最不济,遇到烦心事还可以和恋人进行倾诉,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缓解各种负面情绪。

(四)人人都有好奇心

人都具有好奇心,大学生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小社会——大学,好奇心更为重,之前沒有做过的是都想去做。在我国,为了让孩子能够一心放在学习上,初高中阶段学校、家庭都严厉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出于各种现实考虑,初高中生很多都没有谈过恋爱;到了大学,学校不再禁止、父母不再反对、恋爱变得光明正大,那些没有谈过恋爱的学子内心就会产生波澜,想要去体验、去感受下恋爱的美好,想要和异性有更加亲密的接触;正是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日益明显,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五)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生时代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攀比心理,一旦周围有同学谈了恋爱,自己却没有谈,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觉得自己并不比某某差,为什么他/她都谈恋爱了,而自己还是单身,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大学生改变看法,进行恋爱相关准备及恋爱,来从侧面证明自己其实不比谁弱,比其他人更有魅力和价值。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大学生在校园内出现恋爱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客观因素影响学生主观看法和心理的结果,要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就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谈恋爱的心理,从中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本文从理论研究和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当代大学生恋爱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从众心理、实验心理、填充心理、欲望心理、虚荣心理。下面将每一种心理情况加以详细分析。

(一)从众心理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恋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谁没有在四年大学时光谈过一两次恋爱,就好像没有完完整整的上过大学般。更有“女生是一年骄、二年傲、三年拉警报、四年没有人要”一类的鼓动话语,弄的没有谈过恋爱就像是过街老鼠,是不能见人的;很多的校园电影更是把恋爱、堕胎设定成了大学生活的特定场景,让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不断暗示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阶段谈谈恋爱。

很多同学在初入大学之后的一段时间并没有恋爱的打算,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周围同学、朋友中渐渐开始有人恋爱,周围环境也不断暗示其需要一份感情来度过大学时光,其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心理需求,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了恋爱大军之中,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

(二)实验心理

在校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比较推崇“恋爱实验论”,也就是通过大学期间恋爱对象和方式的不同来进行经验积累,为后面的婚姻打下一定基础。大学生会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用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去要求另一半,或者是私下将另一半的行为进行打分记录,觉得不满足某些要求、需要重新进行恋爱实验时,就会和现在的恋人分手,准备开始下一段恋情。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恋爱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也有着一定的目的因素在里面。他们可以随意寻找与更换恋爱对象,更有甚者,极少数大学生在同一时间与多名异性保持暧昧关系,再从多个异性中选择出较为心仪的对象来进行恋爱。他们在感情中参入其他目的,让恋爱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侮辱,也是对其他人的极大不尊重。

(三)填充心理

大學生的年龄普遍在18-22岁,由于之前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因而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直是在父母、师长的呵护中长大,很多人在生活中有着明显的依赖,希望自己处处都能够得到特殊待遇、一直被人照顾。

同时,现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好大学,生活中只有一件事——好好学习拿高分,课余生活与同学谈论的也只有一个话题——如何提分;十二年甚至于更长时间的校园生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却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圈子。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进入大学是他们的第二次断奶——心理断奶,相对应的是他们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和生理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即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进入大学,父母的关心与呵护中断,他们需要寻求安慰,这也是大一新生与家里通话频繁的主要原因;但家庭的温暖毕竟不在身边,不能够及时的给予贴心关怀,很多学生就把恋爱当成了一种重要的填充,用恋爱的甜蜜来填充自己缺乏关爱的内心。

(四)欲望心理

2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正是青春飞扬,他们渴望着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和事情,他们也希望享受特别饿快乐。

从高中压抑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大学又是一篇崭新的天空,在大学没有人去过多的约束他们的行为,他们会开始尝试做一些以前被学校、家长禁止的事项来表明自己真的长大了,是一个成年人。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学教育缺乏正确的性健康教育,基本属于谈“性”色变,也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对性有许多误解,想要得到正确解释却苦于没有途径,在身体极速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会有部分同学因为欲望而有了恋爱的想法。

(五)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本身有着父母足够关怀,并没有恋爱的需要,但由于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也加入了恋爱大军。

大学生渴求表扬与赞美,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实则是利己主义的情感表现;在大学校园,部分同学将找到一个“好的”恋人与自身存在价值划上等号,机械的认为找到一个能够为自己争面子的伴侣就是自己魅力大、有本事,而那些没有找男女朋友的则会被认为是没有能力、没有本事、没有魅力,所以很多人为了摆脱周围人的这种看法去找异性朋友。这种恋爱心理是畸形的,是不健康的,感情也是不能够持久的,需要端正动机。

四、大学生恋爱引导

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再限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发展正常的恋爱关系。大学生恋爱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一些不健康的恋爱动机和恋爱心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思想教育做到前面,让大学生进入大学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正确认识,有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将恋爱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础上,恋爱就是单纯的恋爱,不要在其中加入攀比、欲望、打发无聊时间的目的,让真挚的感情成为恋爱的守卫者;大学生也是学生,仍旧应该以学习为主,要注意处理好感情和学习的关系,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和为了事业而牺牲爱情都是相当愚蠢的,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够让人爱情、事业双丰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面对一份诚挚的感情,要有勇气说出爱,也要有勇气迈出被爱的第一步;也要能够正确的处理失恋问题,毕竟恋爱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没有谁能够保证一帆风顺,要有正确的恋爱观,不要因为失恋就认为世界对不起你,更不能因为失恋而对社会充满怨气。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史学武,宋爱芬.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行为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04):58-60.

[3]李琳,李艳,鲁钰龙.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和引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5):184+201.

[4]白光斌,李建英.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分析及调适措施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05):96-97.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引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