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7-08-12龚桂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语感

龚桂娇

[摘 要]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照生活中理解语言的形象美、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在想象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情感美,这样才能敏锐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实践;情感朗读;想象体验;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47-01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语言文字中的一种结果。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比照生活理解形象美

汉语言是表意性文字,几乎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是不同的。如果教学时就词解词,学生不仅很难体会到词语的真正含义,也理解不到语言表达的形象之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刻。”他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一要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二要在阅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人教版教材的《月光曲》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天晚上,他(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教学时,对“幽静”一词,如果仅仅让学生从字典中查出它的意思是“幽雅安静”,他们就很难产生语感,体会到这段文字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幽静”的地方,比如荒无人烟的山谷、人迹罕至的树林等,说说一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体会“幽静”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带入课文中,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心境和他听到琴声时心理的震撼。只要把生活经验和学习的语言联系起来,语言就会变得鲜活而丰富、具体而传神,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言的形象美。

二、情感朗读感受节奏美

汉语言表达思想除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外,还要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更要重视情感朗读。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基本上是自发的,需要通过朗读来逐步形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教学《小露珠》一文时,他这样引导学生朗读。该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的短语。这要求三年级的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难度。于是,薛老师将这些短语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板块,并出示给学生。

小露珠

闪亮的小露珠

透明的小露珠

圆润的小露珠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

然后,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对重音的转移、停顿的变化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语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感受到语言的变化、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三、想象体验感悟情感美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文本不僅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更是熏陶学生思想情感、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佳作。常言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字词的赏析感悟,展开想象,进入文本语言的内核,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情感美。

如,教学人教版《长城》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首先,抓住 “站”“踏”“扶”三个关键词,让学生品读感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并一步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此时,你就和作者站在长城上。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接着,抓住“没有……没有……就靠……”的句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的代价。最后,抓住“多少”“才”让学生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总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融通:我所追求的语文生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